曾国藩用3个狠招,戒掉了弱者心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2 10:07 2

摘要:曾国藩资质平庸,跟同时代的优秀人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比起来,差距甚远。他小时候读书不行,经常被人嘲笑,甚至考试时写的文章被考官当作反面典型,通报批评。

1、不信命,跟失败死磕到底。

曾国藩资质平庸,跟同时代的优秀人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比起来,差距甚远。他小时候读书不行,经常被人嘲笑,甚至考试时写的文章被考官当作反面典型,通报批评。

这么一个笨小孩,最终能够出将入相,还成为一代文宗,为何?这得益于他身上有一种异于常人的精神:死磕。

他给自己一个硬性的规定:读不懂的书,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靠着这种死磕的精神,他逐渐赶上并超越了同龄人。

曾国藩的死磕精神不光用于读书,带兵打仗也是这样。一开始,他老打败仗。即便如此,他不服输,不认怂,屡败屡战,最终反败为胜。

2、痛下决心,逼自己修行。

曾国藩年轻时,和常人一样,一身的臭毛病。他喜欢抽旱烟,喜欢看美女,喜欢下棋,喜欢吹牛卖弄学问,喜欢凑热闹,总是心高气傲、心浮气躁。凡人有的毛病曾国藩都有,甚至有些毛病比普通人更深。

这样一个浑身臭毛病的人,何以成为后来的道德圣人,成为后世无数人学习的对象?原因就在于,他懂得反省,能痛下决心,逼自己修行。

他在日记中痛骂自己是禽兽,反思懒惰、好色、多言、抽烟、多言等毛病,以最强大的自律克服这些毛病。

跟自身的臭毛病死磕,曾国藩成了胜利者,他戒掉了大多数的毛病。这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3、在危难时,敢于挺身而出。

鸦片战争后,清朝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作为忠臣,曾国藩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他积极投身于拯救清朝危亡的各项活动中。

当太平军席卷广西、湖南,清朝处于危急中的时候,他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也敢于挺身而出,编练湘军,带着几万子弟兵与太平军死磕。

清朝的危机越来越严重,曾国藩明知他无力回天,但还是尽最大的努力。他和好友左宗棠、学生李鸿章等人一起推动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对于一个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的儒家士大夫来说,能认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真的是不容易。

来源:远见卓识艺术家V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