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文化系心间——记陇人骄子、嘉峪关长城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张晓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2 09:52 2

摘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甘肃青年五四奖章”“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省服务明星”等40多项荣誉,连续4次被评为嘉峪关市一级讲解员,8次荣获省市级技能大赛一、二等奖,近日又荣获2024年度“感

融媒体中心记者 白艳华 闫立成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从事工作23年来,嘉峪关长城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张晓燕始终将这句话放在心上,从一个新手成长为弘扬长城文化的行家里手。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甘肃青年五四奖章”“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省服务明星”等40多项荣誉,连续4次被评为嘉峪关市一级讲解员,8次荣获省市级技能大赛一、二等奖,近日又荣获2024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称号,这众多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张晓燕一次又一次无畏的选择与坚守。

23年前,张晓燕从千里之外的中原大地义无反顾奔赴戈壁旷野的嘉峪关,一头扎进长城的怀抱,开始长城文化讲解工作,再也没有离开。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为了让每一位慕名来到嘉峪关的游客能听得懂、有收获、记得住长城文化,张晓燕除了吃饭睡觉,都在查找印证资料、琢磨思考讲解词,为了多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她放弃坐通勤车,骑自行车上班,一份1万多字的讲解词,研究撰写延伸出20余万字。衣服口袋和包里随手一翻都是讲解词,一有时间就拿出来背诵。面对什么群体、在哪个点位给游客讲解什么、游客还会问什么问题,她无数次琢磨、演练;面对不同特点、不同需求的游客,她专门编写了6个版本的讲解词,有针对性地讲解。

张晓燕深知“讲解员不能只是背诵一份讲解词,要深挖讲解词背后的文化故事。”“只有走进浩瀚的历史,才能真正读懂历史。”

为了讲好长城文化故事,张晓燕不辞辛苦,和同事一起对长城本体、附属设施、相关遗存、保存状况、周边环境及保护管理情况等开展野外调查、考古测量;扎进长城文化的“故纸堆”中查阅、研究、整理、撰写,总结整理数据,晚上加班到深夜,颈椎严重变形疼痛,扎完针灸继续写;视力下降看不清,眼镜度数配高点……无论怎样,她都克服困难,坚持做好长城文化的挖掘和阐释。

付出就有回报,凭借个人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较高的讲解水平,张晓燕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被聘为中国长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家地理研学专家、甘肃省委宣讲团成员、甘肃省妇联巾帼先进典型宣讲团成员、嘉峪关市政协文史研究员、酒泉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咨询专家等。先后承担《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融入博物馆解说词实践研究》《长城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剖析》等省市级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嘉峪关长城历史文化研究》《交融·交汇·交响 嘉峪关文物中的民族团结故事》《陇上长城研学:我在嘉峪关“修”长城》3本,合著《嘉峪关下八棵树》《影像丝路》。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荣获第五届中国长城论坛征文二等奖。

为深度挖掘长城资源,促进文旅融合,无论在什么时候,张晓燕总是不自觉地宣传长城文化,积极开发了“故事传说中的嘉峪关”“一骑绝尘驿使来”“边塞诗之路”等10余条研学线路并编写研学教材,多次带领来自港澳台、内地各省区的学生开展研学活动;策划“我在嘉峪关修长城”石艺画主题文创展;参与设计研发嘉峪关美人酒、定城砖桑叶茶、关照玉牌等特色文创产品;2022年5月被聘为“嘉峪关文化旅游宣传大使”,通过内蒙古卫视“长城长”、甘肃卫视“丝路大讲堂”、北京日报“长安街知事”等10多个栏目及新华社“云上文旅 直播地标”“人民网十五省市长城直播”等50多场大型直播弘扬长城文化;跨越浙江、广西、四川等5个省10多个城市,先后200余次走进社区和学校、机关,为广大市民、师生宣讲长城历史和长城故事,弘扬传播长城文化。

扎根长城终不悔。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张晓燕不忘初心,用无限的热爱,认真面对每一次讲解,先后为习近平等5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30多万中外游客讲述长城历史文化,把最美丽的青春献给了挚爱的文博事业,让长城文化名扬海内外。

来源:中国甘肃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