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2286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甲流乙流凶得像狼,但老祖宗留下的这几招,才是我们真正的底气。”
每年一到冬春交替,甲流乙流就开始轮番上阵,发热、咳嗽、全身酸痛,像被车碾过一样。有的人一中招就是一周起步,吃药打针、甚至挂水,还是反复发作。但你可能不知道,中医里其实早有应对流感的成熟方案,甚至比很多特效药更靠谱。
不是迷信,也不是玄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早已将中医药治疗流感纳入官方推荐方案,《流感诊疗方案(2020年版)》中就明确指出,中医药可在流感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老祖宗留下的6个经典方子,怎么应对甲流乙流,为什么它们能用上千年还不过时。
很多人以为流感就是“重一点的感冒”,这种想法非常危险。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变化多端,而且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甚至死亡。
根据国家疾控局的数据,2023年冬季,全国流感样病例阳性率一度突破40%。这说明,流感的传播能力和感染率远远高于普通感冒。
西医的抗病毒药如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等,确实能缩短病程,但前提是得在起病48小时内使用。而且,这些药物不能阻止病毒变异,也无法解决反复感染的问题。
反观中医,讲究“扶正祛邪”,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从源头上减少复发。
感冒初期,咽喉痛、发热、鼻塞、咳嗽,这种症状在中医里叫“风热犯肺”。银翘散正是对症方。
核心成分有: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等。
这些药材都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和连翘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抗炎效果。
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中成药“银翘解毒颗粒”就是以银翘散为基础研制的,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流感,具有明确的疗效。
如果已经出现高热、咳嗽、痰多黄稠,甚至气喘,这时候就不是单纯的“风热”了,而是热邪壅肺。
麻杏甘石汤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组成,能清肺平喘、宣肺泄热。现代研究发现,这个方子不仅能降低气道炎症反应,还能调节免疫功能。
国家中医药局曾在多次流感防控中推荐该方,是治疗肺热型流感的重要方案之一。
流感中后期,很多人会出现反复发热、胸闷、乏力、食欲差。这种情况,中医讲是“少阳病”,病邪卡在表里之间,进也不是,出也不是。
小柴胡汤的组成包括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甘草等,善于调和肝脾、和解表里,是治疗少阳证的代表方。
它的作用不是直接对抗病毒,而是调节身体的免疫应答,防止病情反复。
这是清代名医吴鞠通的方子,适用于风寒感冒兼有湿邪,表现为发热怕冷、头痛身痛、咳嗽痰稀。
今天很多中成药如“感冒清热颗粒”、“荆防颗粒”其实都源自这个方子。
药理研究显示,荆芥、防风等成分有一定抗病毒作用,对甲型流感病毒也有抑制效果。
一部分人经常感冒、过一阵又复发,中医称为“卫气不固”。玉屏风散正是专治“体虚易感”的经典方。
由黄芪、防风、白术组成,能益气固表,提高机体抵御外邪能力。现代研究证实,黄芪能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是天然的“免疫调节剂”。
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玉屏风颗粒”广泛用于流感后恢复期,防止二次感染。
流感恢复期,很多人会有心悸、乏力、呼吸浅短。这种中气不足、阴津亏虚的症状,中医用“生脉散”调理。
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能益气养阴、敛汗生津。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它对心肺功能有保护作用,能改善肺部通气功能,减少流感后遗症。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中医这些方子真的有用,还是心理安慰?
202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防治流感专家共识》中提到,中医药在流感防治中具有确切的疗效,尤其在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方面表现突出。
以连花清瘟为例,它就是在多个经典方基础上加减而来,曾被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起)》中作为推荐用药。研究显示,它对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而且,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是“一刀切”,更不会像部分西药那样容易产生耐药性,这也是它能应对反复流感的重要原因。
我们不是说只靠中医就能解决一切。流感发展快,确诊后该用抗病毒药还是要用。但很多人拖到发烧三天才去医院,这时候再吃药,效果已经大打折扣。
正确做法,是在发病初期就开始干预。中医药可以作为第一道防线,西医药则作为精准打击的后盾。两者结合,效果往往优于单一用药。
这也正是国家倡导的“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思路。
中医讲究的是“对证下药”,不是“谁火就用谁”。银翘散适合风热感冒,用在风寒就可能适得其反。小柴胡汤调少阳证,用在高热不退的人身上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流感不是小事,一旦症状严重或持续高热不退,千万别只靠自己吃药,必须及时就医。
中医药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但用得对,才是真的“宝”。盲目跟风、乱吃一通,只会让你离健康越来越远。
资料来源:
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流感专家共识(2020年版)》[R].2020.
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诊疗方案(2020年版)》[S].2020.
③.吴中朝.中医药参与流感防控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6):3201-3203.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人初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