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高光时刻创始人王雪晴:2025,用AI重新定义“旅游记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2 09:50 1

摘要:王雪晴(微笑):与其说我们在做技术落地,不如说是在创造一种新的“旅游记忆经济”。过去游客的快乐瞬间往往消散在风中,而现在,AI让这些稍纵即逝的感动变得可留存、可分享甚至可增值。比如北京清凉谷的漂流项目,接入我们的系统后,游客影像扫码率从15%提升到48%,二次

高光时刻创始人王雪晴记者:王总,高光时刻目前已在100多个景区落地AI拍摄服务,您如何定义这项技术对文旅行业的影响?

王雪晴(微笑):与其说我们在做技术落地,不如说是在创造一种新的“旅游记忆经济”。过去游客的快乐瞬间往往消散在风中,而现在,AI让这些稍纵即逝的感动变得可留存、可分享甚至可增值。比如北京清凉谷的漂流项目,接入我们的系统后,游客影像扫码率从15%提升到48%,二次消费收入月均增长26万——这就是技术赋予体验的“长尾价值”。

记者:山地滑车、漂流这些高速运动场景对技术要求极高,高光时刻如何攻克技术难关?

王雪晴:确实,水花、速度、光线变化都是挑战。我们的研发团队做了两件事:第一,将人脸识别升级为“动态体态识别”,即便游客戴着头盔、护目镜,系统也能通过肢体动作特征精准匹配;第二,在硬件端首创“防水防抖边缘计算模组”,漂流河道里的摄像头能在0.3秒内完成水雾穿透拍摄。去年梨树沟景区的水滑道项目,单日最高处理了2.3万条游客影像,匹配准确率达99.2%。

记者:2025年高光时刻的目标是什么?技术布局会有哪些突破?

王雪晴:2025年我们要做三件事: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落地500个景区项目、开辟影像衍生价值生态。技术上,我们正在研发“多模态识别+超分辨率重建”系统,未来游客即使全副武装滑雪,AI也能通过雪板轨迹、滑行姿态等特征生成专属视频;同时将推出“AI数字分身”功能,游客可一键生成古风、动漫等创意形象短视频。

记者: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高光时刻的护城河是什么?

王雪晴(目光坚定):数据壁垒和场景理解力。我们已积累超过800万条景区场景影像数据,这让AI的学习效率远超同行。比如同样是漂流拍摄,我们能预判游客在急转弯时的表情变化,提前调整构图焦点。此外,我们坚持“场景共创”模式——在十渡景区,工程师和漂流船工同吃同住一周,才设计出最佳摄像头布点方案。这种深耕场景的能力,短期很难被复制。

记者:您提到“影像衍生价值”,能否具体说明?

王雪晴:影像不该止步于“纪念品”。我们正在试点三个方向:

第一,内容裂变:游客的漂流短视频会自动嵌入景区定位和话题,带动社交传播;

第二,数字藏品:联合敦煌美术院,将游客影像与飞天壁画元素融合,生成限量版数字纪念卡;

第三,智慧营销:通过分析游客影像中的服装品牌、消费偏好,帮助景区精准招商。

在长白山某雪场试点中,这套模式使雪季客单价提升了34%。

记者:在推动行业进步的同时,高光时刻如何践行社会责任?

王雪晴:技术企业要有“向善”的自觉。我们为中小景区提供“零押金+分成”扶持计划,江西某山区漂流项目借此实现数字化零成本启动;在生态保护区,AI系统会实时监控游客密度,一旦超过环境承载力便触发预警。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您心中的“高光时刻”是什么样子?

王雪晴(望向窗外):当一位母亲十年后打开孩子第一次玩山地滑车的视频,笑着笑着哭了——这时她会明白,我们记录的不只是画面,更是时光的温度。而文旅行业也会发现,AI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创造情感连接、激活消费增量的伙伴。2025年,高光时刻愿做那盏灯,照亮行业升级的路。

结语:

从技术破局到生态重构,高光时刻的野心不止于成为“行业头部”,更试图用AI解开文旅产业的价值密码。当王雪晴展示手机里游客的五星评价——“没想到AI比男朋友会拍照”时,这个关于技术与人文的故事,已然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来源:高光时刻AI拍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