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和老朋友在一起聚餐,席间有一个能力很强的朋友跳槽到新公司,向我们大吐苦水。
前几天和老朋友在一起聚餐,席间有一个能力很强的朋友跳槽到新公司,向我们大吐苦水。
起因是公司有一个待了几年的老员工,口碑在管理层中都还不错,但实际相处下来总感觉做事哪里都差一点。
朋友本人碍于新官上任不好多说,每次都要跟在后面收拾“烂摊子”,心里郁闷可见一斑。
我们也感到纳罕,为什么对待同一个人,评价却差别如此大。
后来聊着聊着,结合这个朋友本人平时的做事风格,终于被我们发现了端倪,而这些问题也是很容易被管理者忽略的问题,今天我也会在文章中和大家分享,望共勉。
01.被99%白板忽略的管理陷阱
有位老师走进教室,用白板笔点了个黑点:"这是什么?"
"黑点!"全班异口同声。
"可这块白板有2米宽啊!"老师敲着白板说,"为什么你们都盯着0.1%的墨迹,却对99.9%的留白视而不见呢?"
是的,我们总在纠正下属的"错别字",却对整篇精彩文章视若无睹。
这个朋友也是如此,从初入职场开始就一直以完美主义对待自己,这是他能力出众的原因之一,但很不巧,这种完美主义被他延续到了管理上,每一件事但凡有一点瑕疵,就会非常痛苦。
尽管在我们看来,这点瑕疵对结果并没有大的影响。
某国际咨询公司做过实验:当管理者把60%沟通时间用于指出问题时,团队效率下降27%;而把60%时间用于认可价值时,效率提升42%。
放过黑点,多看一看白板,不纠结于小事,而是肯定人的价值,你会发现,不仅是自己,团队氛围也会更融洽。
02.真正的高手都在经营“人心操作系统”
几个经典的案例供参考
用放大镜看优点海底捞服务员有权限免单的秘密是什么?不是流程手册,而是"缺陷容忍度"。
"只要员工真诚服务顾客,算错账公司买单。"当管理者把注意力从"黑点"移到"白板",会发现每个员工都是未被开采的金矿。
用聚光灯照潜能谷歌有个"20%规则":允许员工每周用20%工作时间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这不是放羊,而是精准激发。就像园丁不是制造花开,而是创造绽放的条件。
用导航仪定方向马云说过:“管理者要分层级,基层抓事,中层抓人,高层抓势”
好的管理就像空气,员工感觉不到被管理,却始终在需要的方向上自由呼吸。
从“管事”到“管人”,真正的高手都在修炼"消失的艺术"。当员工说"领导好像什么都没做",那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因为最好的领导力,是让自己逐渐变得不重要。毕竟,管理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CEO。
来源:阿里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