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境内已记录到野生鸟类400种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2 09:25 1

摘要:“它飞过时,金属蓝的羽毛在雨幕里闪了一下。”近日,嘉兴市鸟类观测迎来历史性时刻:经浙江野鸟会与浙江省北师大南湖附属学校教育基金会鸟类名录编辑组专家确认,嘉兴境内观测记录到第400种野生鸟类——小仙鹟。

龚思雨、程普

“它飞过时,金属蓝的羽毛在雨幕里闪了一下。”近日,嘉兴市鸟类观测迎来历史性时刻:经浙江野鸟会与浙江省北师大南湖附属学校教育基金会鸟类名录编辑组专家确认,嘉兴境内观测记录到第400种野生鸟类——小仙鹟。

这一发现恰逢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前夕。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正与嘉兴生态保护成果相呼应,并在小仙鹟金属蓝的羽翼间得到生动诠释。

小仙鹟的现身印证了嘉兴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也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暴雨中的“林间精灵”

据了解,小仙鹟的发现地位于嘉兴市海盐县秦山核电站附近。5月15日,当地观鸟爱好者蒋聪怡在观鸟过程中听到了疑似小仙鹟的鸣声,遂进行了录音,经音频比对分析,认为符合小仙鹟的鸣声特点,很快浙江野鸟会专家也确认,这的确是小仙鹟。

据了解,这是嘉兴市首次记录到小仙鹟,并且是嘉兴市记录到的第400种野生鸟类。

5月16日中午,面对阴雨天气,观鸟爱好者褚伟根冒雨进山,在暴雨中坚守半小时后,终于捕捉到这只“林间精灵”停留树枝的珍贵画面,并且确认它是一只漂亮的雄鸟。据褚伟根回忆,这只小型鸣禽异常活跃,“在树冠层快速移动,每次停留不超过10秒”。

小仙鹟,体长11至13厘米,雄鸟深蓝色带闪辉斑块,雌鸟褐色。栖息于中高海拔森林,以昆虫为食。分布于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及东南亚地区,属“三有”保护动物。此次嘉兴市发现系小仙鹟在华东地区极为罕见的观测记录,也是该物种在浙江省最靠北和最靠东的一笔记录。

迁徙鸟类的“生命驿站”

值得一提的是,在嘉兴市公布的400种野生鸟类名录中,海盐以360种居首位,占全市总数的90%,其中国家二级及以上保护鸟类有76种。

海盐县恰好处于中国三大和世界八大候鸟迁徙带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的重要节点,鸟类资源极为丰富,是众多鸟类迁徙途经及栖息的重要区域。每年,超160种、数量达数十万羽的亚欧鸟类会在此中转停留,当之无愧成为全国候鸟最佳观赏地之一。

嘉兴独特的丘陵—湿地复合地貌为迁徙鸟类提供了理想的“生命驿站”。海盐南北湖风景区单日最多观测到32批次猛禽过境;嘉兴港区监测记录显示,每年春秋两季途经候鸟最多达59种,其中包括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些数据印证了嘉兴在候鸟迁徙生态链中的关键地位。

从物种保护到系统治理

丰富的鸟类资源,既是大自然赐予的珍贵礼物,也是生态环境优良的生动见证。如何长久守护这一方“候鸟驿站”,便成了海盐思考与行动的课题。

保护候鸟,仅靠规划还不够,执法监管同样重要。海盐县建立起野生动物保护制度,融合“林长+警长”工作机制,加强与公安、检察、综合执法等部门的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与问题共治。

“野生动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关键部分,是大自然的珍贵馈赠,每个人都应成为守护者,让它们与人类共享蓝天和清新空气。”海盐爱鸟志愿者陈其昌表示。

陈其昌在近40年的教书生涯里,利用课余时间钻研鸟类知识,建成一座“鸟类博物馆”。如今,他虽已退休,但仍在学校为孩子们讲解鸟类知识,在自己的“鸟类王国”中传播知识、奉献光热。

“凤翎禾城”作为嘉兴市野生鸟类保护志愿者平台,联合当地生态保护力量持续开展鸟类观测工作,15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民间科考队”曾发现中华仙鹟等多个浙江省新记录到的鸟类。

嘉兴各地创新保护措施协同发力,从南北湖生态义警的日常巡护,到平湖的司法保护基地,再到嘉善的AI识别系统,构建起全方位的鸟类保护网络。这种政府主导、科研支撑、全民参与的生态治理模式,正在将嘉兴打造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示范样本。未来,嘉兴将通过“湿地—森林—城市”多维生态网络构建,让“候鸟驿站”升级为长三角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生样本,为“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的全球命题提交区域性实践答卷。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