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日报摄影记者傅青:用镜头记录每一个精彩瞬间

B站影视 2024-12-20 11:15 2

摘要:1985年6月1日,傅青的第一幅新闻图片在《商丘报》上发表。不久,他收到《商丘报》美术摄影科科长葛浩老师的来信。葛浩在信中谆谆教诲,不厌其烦地指导傅青如何拍好新闻照片、如何选题、如何选择角度,以及暗房冲洗胶卷、照片放大等技巧。傅青受益匪浅,增添了拍摄新闻照片的

在生活的浩渺长河中,梦想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每个人前行的道路。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商丘日报摄影记者傅青的世界,聆听他那充满激情与奋斗的逐梦篇章。

1985年6月1日,傅青的第一幅新闻图片在《商丘报》上发表。不久,他收到《商丘报》美术摄影科科长葛浩老师的来信。葛浩在信中谆谆教诲,不厌其烦地指导傅青如何拍好新闻照片、如何选题、如何选择角度,以及暗房冲洗胶卷、照片放大等技巧。傅青受益匪浅,增添了拍摄新闻照片的热情与信心。随后,他在《商丘报》发表了大量新闻照片。慢慢地,一颗希望的种子悄然播撒在这位年轻人的心田,一个成为摄影记者的梦想自此生根发芽。

2002年,傅青怀着满腔热情前往商丘日报社应聘,成为一名摄影记者,开启了新的职业生涯。

2004年4月,傅青调到京九晚报摄影部,担任摄影部主任与首席记者。这是新的征程,也是新的挑战。他每日奔波忙碌,日夜兼程地采访拍摄,从不言累,只因心中有梦。

傅青积极参与京九晚报组织的大型采访活动,如2003年《京九晚报》西部行、2006年4月“环保罗布泊·寻找彭加木”采风活动、2006年9月《京九晚报》“京九行”、2007年商丘边界行、2009年7月淮海战役故地行、2009年5月“中原情·汶川行”、2010年8月“横跨中国连霍行”等。傅青的摄影作品屡获殊荣,多次荣获中国晚报界的最高奖项——赵超构新闻奖和中国晚报摄影学会金奖、银奖。

2011年3月,傅青回到商丘日报社,在《商丘日报》上开辟了《傅青下乡》专栏。他每天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商丘的乡间田野、村头农家,足迹遍布全市100多个乡镇,拍摄了大量反映新农村风貌的新闻图片。傅青说话诙谐幽默,待人亲和友善,在下乡采访的过程中,他经常在田间地头和乡亲们交流,传达党的惠民政策,反映群众心声,深受大家喜爱。久而久之,乡亲们熟悉了傅青的性格,经常和他开玩笑。每次傅青下乡,乡亲们碰到他都会亲切地称他“豫东名记”。

傅青向记者分享了两段难忘的下乡采访经历。

2012年2月14日,天刚破晓,傅青便踏上前往宁陵县孔集乡的采访之路。城区的雾还不算大,可一踏入乡村道路,雾气渐浓,能见度极低。顶着大雾,他不小心多跑了5公里。快到一村庄时,为躲避一名老人,他急转方向导致摩托车失控坠入沟中,也因此扭伤了脚。当天,他忍着疼痛坚持完成了对果农和养殖大户的采访。望着乡亲们期待的面容,他觉得自己再苦再痛也值了。

2012年6月12日,为采访民权县土地流转种粮大户刘新忠,傅青清晨便骑上摩托车奔赴民权。在褚庙乡柘桑村刘新忠流转的700亩麦田里,大型机械轰鸣作业,成熟的小麦被迅速收割。几趟来回后,收割机卸粮,金黄的麦粒如瀑布般倾泻在传输带上,很快在大货车车厢里堆成小山。肩搭毛巾、脸膛通红的刘新忠捧起一把麦粒,丰收的喜悦荡漾在他的眼角眉梢。在收割现场,傅青用相机定格了刘新忠丰收的喜悦。直至半夜,傅青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到乡政府值班室休息。

付出终有回报,傅青的摄影作品《种粮大户笑开颜》《鸟殇》荣获第三十届、第三十二届河南新闻奖摄影一等奖。2013年,傅青荣获首届河南省十佳摄影记者提名奖;2015年,他荣膺“第三届全国地市报新闻摄影‘五十强’摄影记者”称号。

近十年来,傅青主要负责商丘市党政主要领导参加活动的摄影工作。虽不再有拍摄社会新闻的自由,却多了一份责任与沉稳。每次活动,他都会提前半小时熟悉会场,全力以赴。他的工作态度,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对职业的敬畏、一种对价值的追求。

采访结束时,傅青欣然说道:“能在报社工作,用镜头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瞬间,是我此生最大的幸福,一切都值了!”

图①:2003年8月21日,《京九晚报》西部行采风活动,傅青(右)和同事张亚光在青藏线唐古拉山口合影留念。 受访者供图

图②:2014年4月1日,傅青在虞城县田庙乡万亩果园里采访拍摄。

受访者供图

图③:2012年2月14日,冒大雾、顶寒风,傅青骑摩托车去宁陵县孔集乡采访的路上,眉毛、睫毛和头发上都结了一层冰霜(自拍)。 受访者供图


本报融媒体记者 杨松

本文来自【商丘日报-商丘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