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0亿打造“金穹顶”计划,美国剑指中国,还拿哈佛当“棋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2 00:44 2

摘要:美国当天宣布,为价值1750亿美元的“金穹顶”导弹防御系统,选定了一个设计方案,并任命美国太空军将军迈克尔·盖特莱恩,担任这项计划的首席项目经理。

根据路透社当地时间5月20日报道,美国当天宣布,为价值1750亿美元的“金穹顶”导弹防御系统,选定了一个设计方案,并任命美国太空军将军迈克尔·盖特莱恩,担任这项计划的首席项目经理。

美国此举无疑是针对中国高超音速导弹拦截困局祭出的反制手段,想要在导弹防御领域建立新的优势,以维护其在全球的军事霸权地位,在与中俄的地缘政治博弈中占据上风。

为了针对中国,美国的手段还不至于此,最近又在把哈佛和中国扯上关系,借 “围剿哈佛” 来遏制中美科技交流与合作,以保持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最早是在今年1月,美国就首次下令启动所谓“黄金穹顶”计划,旨在构建一个卫星网络,用于探测、追踪并拦截来袭导弹,该防御系统或将部署数百颗卫星执行导弹侦测与追踪任务。

其属于天基导弹防御系统,并且宣称该系统能在三年内 “全面运转”,还承诺可以 “拦截从世界任何角落甚至太空发射的导弹”。

从计划本身来看,“金穹” 系统野心勃勃。它以以色列 “铁穹” 防空系统为蓝本,又自诩更名贵,冠名以金色。

但规模要扩大 400 倍以上,旨在保护美国本土 937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预计该系统需构建四层防御网,分别是发射前探测、助推段拦截、中段摧毁、末端拦截。

若按照以色列 “铁穹” 的覆盖密度推算,美国需部署 2.4 万套系统,成本将高达 2.5 万亿美元,即便最终确定的 1750 亿美元,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美国此举明显剑指中俄。近年来,中俄在军事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尤其是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

中国的东风 - 17 能以 10 倍音速在大气层边缘 “打水漂”,俄罗斯的 “先锋” 滑翔弹头能横向机动 2000 公里,这些先进武器让美国现有的反导系统难以招架。

美国试图通过 “金穹” 计划,重新建立对中俄的军事优势,在战略威慑上占据上风。

在太空军事化方面,“金穹” 计划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美国将原本类似 “铁穹” 的计划更名为 “金穹”,绝非简单的名称变化。

这一更名不仅与以色列系统划清界限,凸显美国防御体系所谓的 “超越性”,迎合美国总统个人对金色象征权力与 “黄金时代” 的审美偏好。

更重要的是弱化国际社会对技术复制的质疑,转而突出 “太空创新” 的合法性,为其加速太空军事化铺路。

美国企图通过在太空中部署大量传感器和拦截器,将太空打造成新的军事优势领域,从而掌控全球战略制高点。

然而,“金穹” 计划真的能如美国所愿吗?

从技术层面来看,该计划依赖的动能杀伤技术,如电磁炮、激光武器等远未成熟。单颗拦截卫星造价可能超过 10 亿美元,而拦截窗口仅 5 分钟,这就需要超高速计算响应,目前的技术水平要实现这样的要求困难重重。

从预算角度而言,1750 亿美元看似不算太多,但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本月预估,“金穹” 计划在 20 年内的总成本可能高达 8310 亿美元。

要知道美国政府当前面临数万亿的美债暴雷,还利息就已捉襟见肘,如此庞大的开支对美国财政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从国际影响来看,美国此举必然会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进一步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甚至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美国斥资 1750 亿美元打造 “金穹” 计划,表面上是为了自身的安全防御,实则是其维护全球霸权的又一手段,但这一计划在技术、预算和国际环境等多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其最终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

2025 年 5 月 19 日,美国众议院 “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 主席穆莱纳尔等 3 名共和党议员致信哈佛大学,要求该校提供内部文件和通信记录,详细说明该校与外国对手的合作关系。

这些人指责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经常与中国某些相关机构合作,包括开展重要军民两用科学技术的交流。

并威胁如果哈佛大学被发现在未进行适当披露的情况下与中国实体合作,将取消其免税资格。

此举将哈佛与中国联系起来进行指责,可塑造出一种 “哈佛与中国合作威胁美国安全” 的形象,以迎合国内部分保守势力和反华情绪,从而在政治上获取利益。

哈佛最近倒是和美国政府一直打得火热,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自4月以来,联邦政府与哈佛大学之间的斗争一直在加剧。

政府已冻结超过20亿美元的拨款,这促使哈佛大学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称,美国政府一直在针对涉嫌违反美国《民权法》的重点大学。

美政府当前已削减对哥伦比亚大学的4亿美元联邦拨款,还冻结了康奈尔大学约10亿美元拨款和西北大学的约7.9亿美元拨款。

美国这些政客秉持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对中国的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存在误解与敌意。

他们将中国视为意识形态上的对手,认为中国与美国高校的合作是一种 “意识形态渗透” 的途径,所以试图通过打压哈佛等高校与中国的联系来维护其所谓的 “美国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安全”。

随着中国在科技和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美国感受到了竞争压力。

一些政客认为高校在微电子、人工智能和量子科学等关键技术领域与中国的合作,会帮助中国提升科技实力,进而在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对美国构成威胁。

他们借 “围剿哈佛” 来遏制中美科技交流与合作,以保持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来源:百态追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