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让中国人减寿了,而不是长寿了!(一)

B站影视 2024-12-20 09:28 10

摘要:有些中医黑在攻击中医时说古人寿命三四十岁,而现代人的平均寿命达到七十多,这是怎么回事?这说明中医无用,西医才是治病救人的!如果说仅仅从数字上看,这些数字确实说明现代人的寿命要比古人长的多,但如果说现代人寿命长,这是西医进入中国之后的功劳,那就显得浅薄和无知了。

有些中医黑在攻击中医时说古人寿命三四十岁,而现代人的平均寿命达到七十多,这是怎么回事?这说明中医无用,西医才是治病救人的!如果说仅仅从数字上看,这些数字确实说明现代人的寿命要比古人长的多,但如果说现代人寿命长,这是西医进入中国之后的功劳,那就显得浅薄和无知了。在这里我们不仅要纵向对比,也要横向对比。

(一)说中国古人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这是别有用心的谎言!

真实的历史情况是中国古代不仅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人均寿命也是世界第一!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了1亿多。明朝末年,出现了很多昏庸无能的皇帝,致使社会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从而造成人口大量减少。

清朝前期,天下刚刚统一,百废待兴。清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于是,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恢复社会经济,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同时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增长。

到康熙时期,全国人口达到了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那么清朝人口为何有如此爆炸式的增长呢?

1、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到乾隆末年,全国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需要大量人力去耕种,从侧面推动了人口增长。

2、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清朝,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了种植技术,改良了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高了,温饱压力减小了,自然养的人口就多了。

3、政局稳定、社会安定,也是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在康熙时期,平定三藩叛乱,三征噶尔丹、收复台湾、抗击沙俄等,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础,为全国创立了一个和平的生活环境。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想想这是什么概念,可以说眼之所见,大部分是中国人!当时不仅中国人口众多,而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也长!

我国的著名学者袁祖亮先生,对中国古代人口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他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古代人口相关的研究,编写了《中国古代人口史专题研究》,这本书里他统计的人平均寿命为:

西汉:60.5岁,三国:57.3岁,隋朝:55.3岁,唐朝:65.6岁,五代十国:61.8岁,宋朝:64岁,元代:64.9岁,明朝:70.4岁,清朝:71.3岁。

所以可以先下结论,古人平均年龄三十岁完全是在胡说八道。古人寿命特征,乱世短寿,盛世长寿。人的寿命长短通常取决于遗传因素、生活条件以及个体精神条件等多种因素,而通过《中国古代人口史专题研究》的报告资料我们就能够看出来,一般在乱世中,古人的寿命都要短一些,而当盛世来临,古人的寿命就长一些。

人的寿命长短通常取决于遗传因素、生活条件以及个体精神条件等多种因素,而通过《中国古代人口史专题研究》的报告资料我们就能够看出来,一般在乱世中,古人的寿命都要短一些,而当盛世来临,古人的寿命就长一些。按照乱世以及盛世进行分类,就会发现汉朝人的平均寿命在60岁以上,而等到三国以及五代十国时期,古人的平均寿命直接下降到了50多岁。后来隋唐政权迭起,其中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开创了几个盛世,这一阶段的古人平均寿命都在65岁以上。至于宋朝以及元朝,由于世道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古人的平均寿命也稳定在60岁以上,不过对比唐朝人的平均寿命数值而言显然要低一些。随后时间推移至明朝以及清朝,古人的生活因为一些高产农作物的引入,再加上战乱持续的时间较短,这些都使得那个时期的人平均寿命直接上涨至70岁以上。

不过无论是哪一个历史时期,古人的平均寿命大都是高于三十岁的,和谣言中所说的不足三十岁完全不一致。

确实有些时期,如自然灾害、战争古人平均寿命只有30岁

我国历史上有五次人口大灭杀:

汉末三国混战(5007万→剩1%,50万)

黄巢起义及唐末之乱(496万户→120万户)

金、元灭两宋(9347万→887万)

明末混战和清军入关(1亿→1400万)

清代的白莲教起义(3.9亿→相互屠杀损失了1.1亿);太平天国运动(4.3亿→2.3亿)

这些个时期很多婴幼儿、少年、青年、壮年的生命被定格在了最好的年龄,这个时期的平均寿命确实不足30岁。

但是这个锅,你不能叫中医背啊!是乱世造成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历史的背景和环境。

战争真的可以称是无情的生命收割机,除此之外,自然灾害饥荒难以避免,那么,造成不同历史时期古人平均年龄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原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粮食的收成,换言之就是亩产量。民以食为天,百姓吃得饱粮食,才能活得下去,才能活得久,平均寿命也会随之增长。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以后,推崇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人民的负担很轻。这种与民休息的方略,使得百姓在上交赋税之后,还能留下不少的粮食,自然可以吃饱饭。

不仅汉高祖刘邦实行的是这个政策,其实一直到汉武帝继位的前中期,西汉的帝王都是实行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几代君王的勤俭以及惠民的政策,让百姓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

来源:经方中医张先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