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何以成功“走”出实验室?——“探访机器人产业进阶路”系列报道之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2 08:47 1

摘要:今年以来,从春晚舞台到马拉松赛场,人形机器人迅速火遍全网。在社交媒体上,各家公司推出的人形机器人轮番展示绝技:跑步、翻跟斗,或者端茶倒水。

5月14日,在位于咸阳的陕西伟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在进行日常测试。记者 李旭佳摄

今年以来,从春晚舞台到马拉松赛场,人形机器人迅速火遍全网。在社交媒体上,各家公司推出的人形机器人轮番展示绝技:跑步、翻跟斗,或者端茶倒水。

随着软件算法工程与规模制造化的叠加推进,业内人士认为人形机器人已经逼近量产阶段,部分市场人士也将2025年称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如今,人形机器人的研究范式已从传统的机电控制逐渐向深度学习转移。作为科教大省的陕西同步跟进,当地高校与企业正携手加快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

在这股机器人赛博旋风中,陕西的人形机器人何以成功“走”出实验室?记者就此对业内专家和行业从业者进行了采访。

陕西伟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三代人形机器人“晓唯”(5月14日摄)。 记者 李旭佳摄

风潮下的人形机器人

5月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一场晚会上,一款名为“巡霄”的人形机器人与演职人员上演“人机”互动,和主持人学语言、给演员做手冲咖啡。

这让人形机器人又一次在网络上“刷屏”。事实上,人形机器人引发的关注热度不只来自公众。两三年前,资本界和产业界已先知先觉,一大批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在2023年前后成立,并迅速获得融资。

与此同时,政策层面也加快了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印发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整机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陕西制定《陕西省机器人产业链提升方案(2024—2027)》和产业发展图谱。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陕西多所高校在传统机器人学和人工智能研究的基础上,加快与具身智能新风口及其代表企业“靠拢”。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双方都想在新一轮技术和产业浪潮中实现稳健发展。

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与深圳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一边是陕西头部高校,一边是西安交大校友创办的企业,双方对于这次联手也明确回应——将进一步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梅雪松表示,西安交通大学在产业化和技术应用方面需要进一步发挥“领头羊”作用,双方将通过产教深度融合进行成果转化。

双方联手的成效显而易见。3月29日,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首次对外公布了团队打造的人形机器人矩阵,其中一款产品就是“巡霄”。

产学研合作的推动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徐俊是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主要负责人之一,同时也是该院副院长。今年是他从事机器人研究的第20个年头。

此前,依托陕西高校的优势学科,包括徐俊在内的许多专家将研究重点聚焦各种专用机器人上,以满足不同场景需求,比如工业机器人、送餐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

在人形机器人热潮到来之前,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在内的陕西多所高校已经在机器人研究领域积累了大量技术。

“我们在导航、视觉底层技术、机械结构设计等方面都有长时间的积累,从传统机器人研究转向人形机器人研究,很多现成技术可以直接应用。”5月15日,徐俊在接受采访时说。

让人形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并“站稳脚跟”,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背后的支撑因素并非只有技术。

徐俊认为,人形机器人成功“走”出实验室,离不开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推动。

“西安交通大学推出新型产教融合模式,鼓励学校与企业联合,并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徐俊告诉记者,技术汇聚到校园,还有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

在西安交通大学读完本硕博的深圳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边旭在寻找合作高校时,很自然地将目光投向了母校。

“我们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有着长期的合作基础。很多同事都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他们入职后可以将自己在学校参与的机器人研究课题项目直接带过来。”边旭告诉记者。

边旭表示,依托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储备、学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支撑,以及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的助力,企业的人形机器人产品才能快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技术沉淀后的“跳跃”

5月14日,在位于咸阳的陕西伟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测试车间,20台人形机器人原型机整齐排列。一旁的工作人员在电脑上输入程序后,这些机器人或“下蹲”或“提笔写字”。

基于这些原型机,该企业已推出多款人形机器人,包括当前的第三代机器人“晓唯”。“晓唯”身高170厘米,体重55公斤,全身共有40个自由度,能够与人对话、抓放物品等。

业内人士介绍,自由度越高,机器人越灵活。自由度指的是机器人的各个关节可以在三维空间中独立移动的方向和角度的数量。

与初代相比,“晓唯”动作更加流畅自然,各项技能都有显著提升,比如可识别人脸数据,进行个性化交互,基于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在行走过程中自动绕开障碍物。

作为一家做立体相机“出身”的机器人公司,陕西伟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视觉领域长期积累的领先技术,成为其“跳跃”至机器人赛道的关键。

“我们的优势是立体视觉技术和手眼伺服技术。基于这些技术,机器人可实现精准识别和抓放物品。”陕西伟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董霄剑说。

业内人士坦言,人形机器人“走”出实验室不难,但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并不容易,其中的关键就是确保产品的实用性、稳定性和成本效益。

“通过自主研发,我们确保了技术的可控性和成本效益。”董霄剑说,“我们始终将产品化放在首位,确保每款机器人都能在实际场景中发挥最大效用。”(记者 周明 李旭佳)

来源:陕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