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件重量级文物珍品首次亮相 西安碑林,精彩“焕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2 08:48 1

摘要:此次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精彩“焕新”,不仅是展示形式的迭代,还是传统经典与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古老的碑石用全新的展示方式“开口说话”,带观众走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5月13日,游客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与多媒体装置互动。 记者 赵茁轶摄

近日,西安碑林博物馆展览陈列崭新亮相,以精彩纷呈的多媒体演绎、全方位的介绍解读和沉浸式的观展体验,为市民游客展现石刻的别样魅力。

此次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精彩“焕新”,不仅是展示形式的迭代,还是传统经典与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古老的碑石用全新的展示方式“开口说话”,带观众走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提升展示效果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石、墓志铭及石刻造像为主的专题性艺术博物馆。

“西安碑林”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087年,陕西转运副使吕大忠将唐石经及诸多唐宋碑刻迁置于“府学之北墉”。

1992年8月,以“西安碑林”为主体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老馆正式更名为“西安碑林博物馆”。

目前,西安碑林博物馆内的石刻文物属全国之最,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2000多年。

西安碑林博物馆调整后的陈列展览分布在老馆区和北区场馆,共展出文物2000余件。

5月13日,山西游客陈芸说:“博物馆里的光线不错。我能够近距离观看到碑文内容,游览体验很好。”

展示效果的提升,得益于馆方的不断努力。馆内更新了展柜和照明设备,对《开成石经》等重点碑刻加装玻璃防护、恒温恒湿设备及软隔离,优化灯光色温控制,确保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并增设多媒体设备引导观众。为满足游客拍照和游览需求,馆方还为所有碑刻展柜更换了“低反”玻璃。

创新展陈方式

“在北区场馆,我们设置了两个网红打卡区,希望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传播力。打卡点包括北区场馆大厅上方的‘碑林’两字,以及负一层的‘永字八法’玻璃装置。”西安碑林博物馆副馆长张岩说。

北区场馆新开设5个专题展览。“星耀长安——西安碑林博物馆碑刻珍品展”,通过26方碑刻珍品和六组专题,全面展示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碑刻珍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该展览中颜真卿书《马璘新庙碑》、柳公权书《杨承和碑》《严公贶墓志》等文物为首次展出。”西安碑林博物馆社会教育部讲解员陈利峰介绍。

“汉字·书法·碑林——西安碑林文化历史展”围绕馆藏600余件(组)石刻、书画、古籍、档案等展品,以汉字和书法的发展演变史、碑林的形成史为中心;“骧腾百世——昭陵六骏专题展”,以唐代雕塑最高成就的代表“昭陵六骏”为展示对象;“丝路石语——中古碑志与丝绸之路展”以西安碑林珍藏的碑刻墓志为核心展品;“贞珉千年——于右任与鸳鸯七志斋藏石展”通过200余件(组)文物,展现了于右任在丰富碑林藏品体系、支持文物保护事业方面的努力,以及鸳鸯七志斋藏石的文化价值。

这些专题展览内容丰富多样,从不同角度展现西安碑林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陈列展览风格庄严大气,通过“互联网+数字展览”等创新设计,加强对馆藏文物的活化利用。

多件珍品首展

除《开成石经》《仓颉庙碑》《淳化阁帖》等名家名作,西安碑林博物馆上新了不少此前未曾露面的重量级珍品。

步入“星耀长安——西安碑林博物馆碑刻珍品展”展厅,不远处便是颜真卿书《马璘新庙碑》。该碑刻立于唐大历十四年,是颜真卿71岁时书写,1950年入藏西安碑林。从碑石上尚存的文字中,仍能看出颜真卿晚年书风的遗韵雄风。

5月14日,不少游客与展品旁的多媒体装置互动。“屏幕上能够显示碑刻的详细信息和书法风格。针对不同的碑刻,有的互动装置还能给纹饰上色、临摹汉字,互动感很强。”西安市民张瑜说。

《迴元观钟楼铭》是国家一级文物,刻立于唐文宗开成元年,首次作为常设展品呈现在观众面前。该碑为横长方形,碑文41行,满行20字,总计761字。碑铭由令狐楚撰文,柳公权书。此碑为柳公权59岁时所书,全面彰显柳书筋骨显露、锋芒凌厉的特征。

“碑文记述了唐迴元观的历史沿革、观内设置状况及钟楼的使用情况。其中提到,迴元观旧址曾是唐玄宗赏赐给安禄山的宅第,后因安史之乱,安禄山被杀,宅邸废弃,唐肃宗时改建为迴元观。”陈利峰说,《熹平石经·周易》残石、《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集王书圣教序碑》宋金时期整幅拓本等珍贵文物也在馆内展出。(记者 赵茁轶 张琪悦)

来源:陕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