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师,报giao”“鸡你太美”“食不食油饼”“6”“那咋了”……时下,万物皆有感,“梗”仍持续以其简单粗暴、易于模仿的特点在青少年群体中蔓延开来,说梗已经成为Z世代青少年的社交常态。
□程娅娟
“老师,报giao”“鸡你太美”“食不食油饼”“6”“那咋了”……时下,万物皆有感,“梗”仍持续以其简单粗暴、易于模仿的特点在青少年群体中蔓延开来,说梗已经成为Z世代青少年的社交常态。
有的孩子将“黑话烂梗”运用在作业、考试答卷中;有的孩子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一张口蹦出的却是“6”;有的孩子动不动说“想你的腿,亲你的嘴”之类的表达,也让人不敢恭维。早在2023年,央视就已经痛批此类现象,表明这些烂梗就是在侵害孩子的精神世界。时至今日,这些词仍“水灵灵”地挂在孩子嘴边,试问这背后到底咋了?
一方面,“梗”的门槛走低,是由于网络流行语自带内容流量,传播范围广泛,社交功能强大。真正了解这些梗的背景,毫无营养且散发恶臭气息,说得多了,让人思维变得空洞。如今说梗还被视为一种“社交货币”,不仅能表现出“时尚炫酷”之感,还能成为哗众取宠的好把戏,在孩子看来,这何尝不是一种社交本领?
另一方面,“孩”的盲目使用,既有多元复杂的网络环境造成的外因,又有迎合自我心理需求的内因。短视频和游戏的网络世界吸引着强烈求知欲和探索欲的青少年,他们用魔性混剪、洗脑神曲加上短视频传播,“网梗”应运而生,且更新迭代速度之快。追捧“梗”能引发个人的身份认同和情感共鸣,一天不说还可能产生“掉队焦虑”的心理,符合身心发展的自我满足。
就在不知不觉间,孩子已经滑向“失语”的崖底,整治又要如何进行?
清理网梗乱象,要明辨是非,不可草木皆兵。从外到内、由浅入深地抵制低俗和无下限的梗文化。以校园活动为抓手,以集体讨论为契机,开展网络用语辨析会,谨记不良信息、恶搞、讽刺的网络语言不可取,适用“点赞”“逆行者”等正向流行语。社交媒体平台在这一过程中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把好门关,为全社会营造出“好好说话”的良好交流氛围。
正面积极引导,要循序渐进,不可一刀切式。家长和教育者在应对这一挑战时,需要采取积极的策略。家长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价值取向,培养兴趣爱好,注重批判思维的养成。老师也要避免课堂教学掉入语言陷阱,不说低俗烂梗,不为博学生一乐,不把“无知当个性”,教会他们理性看待网络热点事件的方式,提升判断和应对网梗的能力。
共筑清朗环境,要深远持久,不可表面功夫。面对良莠不齐的梗文化,规范网络语言文字势在必行。日前,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了“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必要时,以法律为支撑,面对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网络行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需发挥惩治的作用。
不过,说话用语环境的净化也非一日之功,我们也并不需要“闻梗色变”,时刻感受语言的美感,用鲜活的语言来传达青少年的朝气,方能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