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请允许我以九年级毕业生的名义,与那位永远年轻的"两弹元勋"隔空对话——邓稼先先生,您课本里的黑白照片,正在我们心中绽放出最绚丽的青春光华。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此刻,晨风轻抚着胸前的红领巾,我仿佛看见58年前罗布泊升腾的蘑菇云,正在国旗的金星间流转。
邓稼先
今天,请允许我以九年级毕业生的名义,与那位永远年轻的"两弹元勋"隔空对话——邓稼先先生,您课本里的黑白照片,正在我们心中绽放出最绚丽的青春光华。
一、您用算盘打出民族的脊梁
1958年的秋夜,当您接过核武器研制任务时,是否想到过这是场"用纸笔对抗钢铁"的战役?在青海金银滩,您带领团队用算盘计算着亿级数据,稿纸堆满三间仓库。有次爆破实验失败,您冒着核辐射危险冲进现场,捡回关键碎片时说:"这是我该做的。"这句话,让我在数学统考失利时挺直了脊梁——原来真正的强者,不是永不跌倒,而是跌倒后依然选择前行。
上周物理实验课,当精密仪器出现误差时,我们学着您用最"笨"的办法:手动记录300组数据。手写酸了,就想起您冻疮溃烂的手指;眼睛花了,便看见您深夜油灯下的剪影。最终我们不仅修正了数据,更在实验报告里写下:"误差不是终点,而是认知的新起点。"
二、您让戈壁滩盛开马兰花
在您的工作日记里,记载着这样一天:1964年10月16日,试验场区温度零下30℃,您把最后一件棉大衣让给同事,自己裹着草帘观测数据。那天,罗布泊绽放的不仅是蘑菇云,还有您亲手移植的300株马兰花。这让我想起去年校运会长跑,最后200米时班主任陪跑的身影;想起疫情网课时,老师凌晨两点批改作业的屏幕微光。
您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话刻在我们班训墙上。当我们在科技创新赛中连续三次败给兄弟学校时,正是这句话让我们重整旗鼓。如今教室窗台上,那盆用物理光学原理培育的向日葵,就是我们献给科学精神的勋章。
邓稼先
三、您把生命铸成永恒的坐标
1986年病榻上的您,仍在撰写核武器发展建议书。化疗让您无法握笔,就口述让夫人记录。当医生问"值得吗",您说:"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这份赤子之心,在校园里接力传承:生物社团为保护湿地彻夜值守,文学社同学把《天工开物》改编成舞台剧,就连食堂阿姨都学会了用函数计算最佳供餐量。
上周朗诵《邓稼先》时,我特意在"君视名利如粪土"处停顿了三秒。这三秒里,我听见后排同学吸鼻子的声音,看见李校长悄悄擦拭眼镜。今天,我们终于懂得:您用28年隐姓埋名换来的,不仅是共和国的核盾牌,更是照亮无数少年心空的恒星。
四、我们将接过您的精神火炬
邓先生,您知道吗?现在的中学生用编程模拟核聚变,在实验室合成新型材料,甚至用3D打印复原敦煌飞天。您当年用算盘计算的难题,已变成我们科创课的入门习题;您穿越的戈壁风沙,正被我们转化为清洁能源的动能。
在毕业前夕,我们发起"稼先精神传承计划":
1. 设立"算盘勋章":奖励用最朴素方法解决难题的同学
2. 开辟"马兰园地":在校园西北角培育耐旱植物
3. 创建"两弹日志":每日记录为理想所做的微小努力
此刻,国歌的旋律与当年核爆的轰鸣在时空中交响。我们向您庄严承诺:当人工智能挑战伦理时,我们会记得您"科技报国"的初心;当遭遇技术封锁时,我们将传承您"自力更生"的骨气;当面临人生抉择时,必以您"许身国威壮河山"的胸怀为灯塔。
邓稼先全家照
邓稼先先生,这封寄往星辰的信件没有落款日期,因为对真理的追寻永不过期。请您见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星辰大海里,我们永远是最澎湃的后浪!
谢谢大家!
来源:阳光绿色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