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福鼎高考状元:669上北大,为当明星放弃高薪工作,现如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2 06:29 2

摘要:信息来源:1、95后北大元培毕业生转行当演员,曾是市高考理科状元!不要让“学霸演员”的标签成为负担.极目新闻2、95后北大元培毕业生转行当演员,本人回应:每个阶段以不同的面貌呈现.潇湘晨报3、福鼎一中:新业绩 新风采 新视野.福鼎新闻网.

高考学霸总是受人追捧,

他们毕业后的去向,也备受人们关注。

在人们的印象中,高考状元,

在上完大学毕业后都会深造,为科技助力。

然而那年的福鼎状元李丞汐(原名曾霜旖),

并没有这么做,她学的是金融,

毕业后也有高薪的工作,从事工作没多久,

她就辞去了这份工作,转身投入到影视圈。

那么她如今怎样了呢?

01

几年前,27岁的李丞汐站在北京某片场的角落,

等待导演喊她的名字。

她饰演的角色只有三句台词,拍完这场戏,

她得赶往下一场演员培训课。

她的微信里,母亲刚转来这个月的生活费,

附带一句“坚持住,妈妈相信你”。

十二年前,她荣膺福建省福鼎市高考状元,

以669分的佳绩踏入北大,

金融行业的百万年薪于她而言也近在咫尺。

可她偏偏选择了另一条路——改名李丞汐,

闯进娱乐圈,追逐小时候埋在心底的明星梦。

如今,梦想依旧遥远,现实却像一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

她每天翻看剧本,背台词,跑试镜,生活却只能靠母亲接济。

娱乐圈的门不好敲,北大毕业的光环在这里成了笑话,

导演们常问:“状元跑来演戏干嘛?”

她只能咬牙,继续奔波,因为这是她的梦想。

02

那是1995年,

福建福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迎来了独生女曾霜旖。

父母于城中辛苦购房,

将所有期望皆寄托于她。

她3岁就能背唐诗,算术题也答得飞快,父母常夸她脑子灵。

曾霜旖的童年像两条平行线,

一边是学霸的刻苦,一边是舞台的灵动。

6岁,她考进福鼎市最好的小学,

课堂上老师点名让她回答问题,她总能对答如流。

课后,她把作业写得飞快,留出时间去工人俱乐部练舞。

母亲给她报了中国舞班,后来她又学了芭蕾和街舞。

10岁那年,她站在福建省少儿芭蕾舞大赛的舞台上,

穿着白色舞裙,跳了一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音乐响起,她的身体像有了生命,

台下的掌声让她第一次感受到舞台的魔力。

那一刻,她觉得自己离明星梦近了一步。

金奖的奖杯被她小心翼翼地放在书桌上,

旁边是她数学满分的试卷。

父母对她的学习抓得严,常常提起清华北大,

告诉她那是最好的未来。

她点头,却从没放下对艺术的热爱。

小学六年,她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

成绩单从没掉出前三。

课余时间,她组织同学排练舞蹈,

帮学校设计文艺汇演的节目。

老师们都说,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

可没人知道,她心里的“出息”不只是考高分,

还有站在更大的舞台上,接受万千观众的目光。

03

2010年,曾霜旖考入福鼎一中。

首次月考,她便一举夺得年级第一。

她当上班长,又竞选了学生会主席,

忙着策划校园活动、组织歌咏比赛,

还在校庆晚会上表演独舞。

她将学习规划得有条不紊,课堂之上认真听讲,

课后精心整理错题本,考试前夕着重复习薄弱之处。

理综成绩总是接近满分,同学给她起了个外号“理综大神”。

她的生活像钟表一样精准,忙碌却充实。

高二那年,她决定试试艺术的路。

2012年,她与母亲一起去了北京,

去参加清华大学的艺术特招生考试。

为了这次考试,她练了好几个月舞,

找专业老师指导动作。

站在考场外,她满心期待,

可工作人员量了她的身高,1.63米,差了0.1厘米,

没能达到清华舞蹈生的要求。

她连上台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刷了下来。

回到福鼎,她窝在母亲怀里哭了整整一晚。

母亲拍着她的背说:

“没事,艺考不行,咱就用高考成绩砸进去!”

她擦干眼泪,重新埋头苦读。

那年高考,她以669分的优异成绩,

获得福鼎市理科状元,在全省的排名是第24位。

成绩出来那天,她烫了个新发型,

和母亲吃了一顿西餐,庆祝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04

北大元培学院的经济系成了她的新起点。

大学生活比高中宽松,她不仅学经济学,

还选修了表演和舞蹈课,

加入了学校的舞团和艺术社团。

她的身影活跃在校园舞台上,

组织活动、表演节目,总能赢得满堂喝彩。

大二那年,她参演了一部北大和北影合作的微电影,

饰演一个芭蕾舞女孩。

拍摄时,她穿着舞鞋在镜头前旋转,

动作干净利落,导演夸她有天赋。

那一刻,她觉得她和梦想又近了一步。

大三,她作为交换生去了德国,接触到当地的艺术氛围。

她和外国学生聊中国舞蹈,分享表演视频,

艺术的种子在她心里越长越大。

回国后,她开始认真思考未来。

毕业前,她拿到了香港一家投资银行的offer,年薪近百万。

母亲催她赶紧签合同,说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她去了香港,住进高档公寓,接触金融圈的大佬。

可每天加班到深夜,回到空荡荡的出租屋,

她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她觉得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答案越来越清晰,她的心还在舞台上。

2018年初,她辞掉香港的工作,

回到北京换了一份金融行业的职位,月薪5万。

工作稳定,但枯燥的报表和会议让她厌倦。

她开始和母亲聊自己的想法,

母亲虽然担心,却支持她追梦。

那年10月,她改名李丞汐,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进入娱乐圈。

新名字宛如一张白纸,承载着她对未来的殷切期盼。

05

娱乐圈的现实远比她所想象的更为残酷。

2018年,行业正经历寒冬,新人想出头难上加难。

李丞汐怀揣简历,跑遍北京的选角楼。

于熙攘人群之中,她默默挤在其间,

静候那来之不易的试镜机会。

她的北大背景成了双刃剑,导演们看到她的学历,

总是半开玩笑地说:“学霸来演戏,脑子没问题吧?”

她不想被标签定义,

干脆让经纪人删掉简历里的学校信息。

她想靠实力说话,可机会少得可怜。

在209年,她主演了《狂刀》,也从此进入了演艺圈。

她试着参加选秀节目,想增加曝光。

2020年,她报名《创造营》,

在节目里跳舞、策划团队活动,展现了自己的才华。

可观众只记得她是“高考状元”,没人关注她的表演。

她止步75名,梦想再次受挫。

但好在在那年,她主演了一部《那片沙那片海》电影。

为了有曝光度,她还参加综艺节目《创造营2020》,

2021年,她又参加了《舞蹈生》,

每天在社交媒体分享训练视频,拼尽全力却只进了五强。

接连的失败让她开始怀疑自己,

容貌和身材的焦虑压得她喘不过气。

她一度饮食失调,身体和心理都到了崩溃的边缘。

后来,她靠调整心态慢慢走了出来,重新投入训练。

几年前李丞汐还是娱乐圈的边缘人。

她每日持之以恒地上表演课,悉心钻研剧本,

深入分析角色,坚信终有一日机遇会降临。

母亲每个月寄来生活费,附上鼓励的话。

她的社交媒体里,粉丝留言说“加油,丞汐”,

这些支持成了她坚持的动力。

在近两年,她也有作品输出。

2022年主演的《长江妖姬》,后来的《怒火.芳华》,

去年播出的《猎罪图鉴2》中也有她的身影。

她现在没有那么火,但好在,

她有自己的作品,在一步步的成长。

06

其实,作为一个高考状元,

她的人生履历应该会更精彩的,也会有很稳定的工作。

她的选择让很多人出乎意料,但是她也是跟着她的内心走的。

试想下,如果是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信息来源:

1、95后北大元培毕业生转行当演员,曾是市高考理科状元!不要让“学霸演员”的标签成为负担.极目新闻

2、95后北大元培毕业生转行当演员,本人回应:每个阶段以不同的面貌呈现.潇湘晨报

3、福鼎一中:新业绩 新风采 新视野.福鼎新闻网.

来源:酒馆茶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