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来源:1、95后北大元培毕业生转行当演员,曾是市高考理科状元!不要让“学霸演员”的标签成为负担.极目新闻2、95后北大元培毕业生转行当演员,本人回应:每个阶段以不同的面貌呈现.潇湘晨报3、福鼎一中:新业绩 新风采 新视野.福鼎新闻网.
高考学霸总是受人追捧,
他们毕业后的去向,也备受人们关注。
在人们的印象中,高考状元,
在上完大学毕业后都会深造,为科技助力。
然而那年的福鼎状元李丞汐(原名曾霜旖),
并没有这么做,她学的是金融,
毕业后也有高薪的工作,从事工作没多久,
她就辞去了这份工作,转身投入到影视圈。
那么她如今怎样了呢?
几年前,27岁的李丞汐站在北京某片场的角落,
等待导演喊她的名字。
她饰演的角色只有三句台词,拍完这场戏,
她得赶往下一场演员培训课。
她的微信里,母亲刚转来这个月的生活费,
附带一句“坚持住,妈妈相信你”。
十二年前,她荣膺福建省福鼎市高考状元,
以669分的佳绩踏入北大,
金融行业的百万年薪于她而言也近在咫尺。
可她偏偏选择了另一条路——改名李丞汐,
闯进娱乐圈,追逐小时候埋在心底的明星梦。
如今,梦想依旧遥远,现实却像一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
她每天翻看剧本,背台词,跑试镜,生活却只能靠母亲接济。
娱乐圈的门不好敲,北大毕业的光环在这里成了笑话,
导演们常问:“状元跑来演戏干嘛?”
她只能咬牙,继续奔波,因为这是她的梦想。
02那是1995年,
福建福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迎来了独生女曾霜旖。
父母于城中辛苦购房,
将所有期望皆寄托于她。
她3岁就能背唐诗,算术题也答得飞快,父母常夸她脑子灵。
曾霜旖的童年像两条平行线,
一边是学霸的刻苦,一边是舞台的灵动。
6岁,她考进福鼎市最好的小学,
课堂上老师点名让她回答问题,她总能对答如流。
课后,她把作业写得飞快,留出时间去工人俱乐部练舞。
母亲给她报了中国舞班,后来她又学了芭蕾和街舞。
10岁那年,她站在福建省少儿芭蕾舞大赛的舞台上,
穿着白色舞裙,跳了一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音乐响起,她的身体像有了生命,
台下的掌声让她第一次感受到舞台的魔力。
那一刻,她觉得自己离明星梦近了一步。
金奖的奖杯被她小心翼翼地放在书桌上,
旁边是她数学满分的试卷。
父母对她的学习抓得严,常常提起清华北大,
告诉她那是最好的未来。
她点头,却从没放下对艺术的热爱。
小学六年,她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
成绩单从没掉出前三。
课余时间,她组织同学排练舞蹈,
帮学校设计文艺汇演的节目。
老师们都说,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
可没人知道,她心里的“出息”不只是考高分,
还有站在更大的舞台上,接受万千观众的目光。
032010年,曾霜旖考入福鼎一中。
首次月考,她便一举夺得年级第一。
她当上班长,又竞选了学生会主席,
忙着策划校园活动、组织歌咏比赛,
还在校庆晚会上表演独舞。
她将学习规划得有条不紊,课堂之上认真听讲,
课后精心整理错题本,考试前夕着重复习薄弱之处。
理综成绩总是接近满分,同学给她起了个外号“理综大神”。
她的生活像钟表一样精准,忙碌却充实。
高二那年,她决定试试艺术的路。
2012年,她与母亲一起去了北京,
去参加清华大学的艺术特招生考试。
为了这次考试,她练了好几个月舞,
找专业老师指导动作。
站在考场外,她满心期待,
可工作人员量了她的身高,1.63米,差了0.1厘米,
没能达到清华舞蹈生的要求。
她连上台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刷了下来。
回到福鼎,她窝在母亲怀里哭了整整一晚。
母亲拍着她的背说:
“没事,艺考不行,咱就用高考成绩砸进去!”
她擦干眼泪,重新埋头苦读。
那年高考,她以669分的优异成绩,
获得福鼎市理科状元,在全省的排名是第24位。
成绩出来那天,她烫了个新发型,
和母亲吃了一顿西餐,庆祝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04北大元培学院的经济系成了她的新起点。
大学生活比高中宽松,她不仅学经济学,
还选修了表演和舞蹈课,
加入了学校的舞团和艺术社团。
她的身影活跃在校园舞台上,
组织活动、表演节目,总能赢得满堂喝彩。
大二那年,她参演了一部北大和北影合作的微电影,
饰演一个芭蕾舞女孩。
拍摄时,她穿着舞鞋在镜头前旋转,
动作干净利落,导演夸她有天赋。
那一刻,她觉得她和梦想又近了一步。
大三,她作为交换生去了德国,接触到当地的艺术氛围。
她和外国学生聊中国舞蹈,分享表演视频,
艺术的种子在她心里越长越大。
回国后,她开始认真思考未来。
毕业前,她拿到了香港一家投资银行的offer,年薪近百万。
母亲催她赶紧签合同,说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她去了香港,住进高档公寓,接触金融圈的大佬。
可每天加班到深夜,回到空荡荡的出租屋,
她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她觉得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答案越来越清晰,她的心还在舞台上。
2018年初,她辞掉香港的工作,
回到北京换了一份金融行业的职位,月薪5万。
工作稳定,但枯燥的报表和会议让她厌倦。
她开始和母亲聊自己的想法,
母亲虽然担心,却支持她追梦。
那年10月,她改名李丞汐,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进入娱乐圈。
新名字宛如一张白纸,承载着她对未来的殷切期盼。
娱乐圈的现实远比她所想象的更为残酷。
2018年,行业正经历寒冬,新人想出头难上加难。
李丞汐怀揣简历,跑遍北京的选角楼。
于熙攘人群之中,她默默挤在其间,
静候那来之不易的试镜机会。
她的北大背景成了双刃剑,导演们看到她的学历,
总是半开玩笑地说:“学霸来演戏,脑子没问题吧?”
她不想被标签定义,
干脆让经纪人删掉简历里的学校信息。
她想靠实力说话,可机会少得可怜。
在209年,她主演了《狂刀》,也从此进入了演艺圈。
她试着参加选秀节目,想增加曝光。
2020年,她报名《创造营》,
在节目里跳舞、策划团队活动,展现了自己的才华。
可观众只记得她是“高考状元”,没人关注她的表演。
她止步75名,梦想再次受挫。
但好在在那年,她主演了一部《那片沙那片海》电影。
为了有曝光度,她还参加综艺节目《创造营2020》,
2021年,她又参加了《舞蹈生》,
每天在社交媒体分享训练视频,拼尽全力却只进了五强。
接连的失败让她开始怀疑自己,
容貌和身材的焦虑压得她喘不过气。
她一度饮食失调,身体和心理都到了崩溃的边缘。
后来,她靠调整心态慢慢走了出来,重新投入训练。
几年前李丞汐还是娱乐圈的边缘人。
她每日持之以恒地上表演课,悉心钻研剧本,
深入分析角色,坚信终有一日机遇会降临。
母亲每个月寄来生活费,附上鼓励的话。
她的社交媒体里,粉丝留言说“加油,丞汐”,
这些支持成了她坚持的动力。
在近两年,她也有作品输出。
2022年主演的《长江妖姬》,后来的《怒火.芳华》,
去年播出的《猎罪图鉴2》中也有她的身影。
她现在没有那么火,但好在,
她有自己的作品,在一步步的成长。
其实,作为一个高考状元,
她的人生履历应该会更精彩的,也会有很稳定的工作。
她的选择让很多人出乎意料,但是她也是跟着她的内心走的。
试想下,如果是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信息来源:
1、95后北大元培毕业生转行当演员,曾是市高考理科状元!不要让“学霸演员”的标签成为负担.极目新闻
2、95后北大元培毕业生转行当演员,本人回应:每个阶段以不同的面貌呈现.潇湘晨报
3、福鼎一中:新业绩 新风采 新视野.福鼎新闻网.
来源:酒馆茶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