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老二,史书说他“沈厚寡言”,就是说他平时不爱说话,沉默寡言,老实巴交的,但是他爱读书,尤其爱读兵书,对战国时期的名将李牧和汉朝的将领周亚夫非常的崇拜,大概小时候的石敬瑭想要成为如他们一样的人。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石敬瑭,据说他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石碏的后代,就是大义灭亲的那位。
石敬瑭的父亲,叫做石绍雍,年轻的时候就是李克用麾下,石敬瑭是石绍雍的二儿子。
这个老二,史书说他“沈厚寡言”,就是说他平时不爱说话,沉默寡言,老实巴交的,但是他爱读书,尤其爱读兵书,对战国时期的名将李牧和汉朝的将领周亚夫非常的崇拜,大概小时候的石敬瑭想要成为如他们一样的人。
石敬瑭出生在哪里呢,是在太原的汾阳里,离他家不远就是代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忻州市代县。
当时代州的刺史,就是李嗣源。
石敬瑭跟着父亲石绍雍一起在后唐军中效力,李克用重用石绍雍,而李嗣源则对石敬瑭青睐有加,认为此子日后必成大器,重用还不算,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石敬瑭,因此石敬瑭这就成了李嗣源的女婿。
事实证明,李嗣源真的没有看走眼,石敬瑭在战场上的表现相当可以。梁晋对峙时期,有一次庄宗和后梁名将刘鄩打仗,刘鄩先到的战场,而庄宗后到的战场,那刘鄩先到,肯定老早就摆好阵仗,弄好阵型了,而庄宗后到的战场,他还没来得及摆好阵型,刘鄩就突然发起了袭击。
那个年代当然是没有宋襄公的,大家都主打一个趁你病,要你命。
刘鄩率领大军突然发难,河东军大乱,庄宗一时间也很危险,那这个时候,就是石敬瑭亲自带着十来个亲兵杀入敌阵,左搏右捍,东荡西驰,硬生生的把后梁军的攻势逼退,还把庄宗给救了出来。
庄宗经常被救,贵为君主,他把自己置入险地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但这就好像是一个BUG一样,每次只要庄宗危急,总会刷出神兵天降,护他周全。
石敬瑭十分英勇,不仅扭转了战局,还把庄宗给救了下来,庄宗非常得意,战后他抚摸着石敬瑭的后背说,名将手下无弱兵,看来此言不虚。
说完之后,庄宗又赐给石敬瑭金银珠宝,还亲自送给石敬瑭一盒点心吃。
此后,石敬瑭越战越勇,我们来看记载:
帝与明宗俱陷阵内,帝挺身跃剑,反复转斗,行数十里。(旧五代史·卷七十五)
说石敬瑭和李嗣源曾经深陷敌军重围之中,石敬瑭毫不怯懦,而是挺身向前,长剑挥出,和敌人周旋苦斗,一边打一边走,而且一直挡在李嗣源的身前,后梁军人数众多,但都知道石敬瑭杀敌如呼吸的手段,因此大家是大眼瞪小眼,干望着石敬瑭却不敢向前。
武将勇猛,打仗厉害,其实这不稀罕,因为乱世之际遍地都是名将,武人是会贬值的,在战场上想要享有威名,你还得懂点谋略,你得均衡发展,你得是复合型人才。
我们知道当年河东军和后梁军有一场关键的战役,叫做胡柳陂之战,这场战争爆发于今天山东鄄城的西北一带。
本来这一仗,开打之前,庄宗有很大优势,而且又有老将周德威掠阵,基本上是十拿九稳,而且周德威兵出奇谋,建议庄宗不必着急,完全可以原地固守,然后派出小股队伍去骚扰后梁军,白天骚扰他们,晚上也骚扰他们,不让他们吃饭,不让他们休息,等到把他们搞得精疲力尽之后,咱们再把他们一举歼灭。
周德威素来持重,一生不弄险,讲究稳扎稳打,别的不说,这套打法它的容错率很高,但是庄宗不听,他轻敌冒进,按捺不住,竟然把军队分成两支,一支押送粮食先走,另外一支则由他本人率领,主动袭击后梁军。
庄宗打仗是没毛病的,硬碰硬谁也不是他的对手,后梁军很快被击败,仓皇而逃。
可是该说不说,好巧不巧,这支后梁军撤退的时候,正好和庄宗这边负责押送粮草的队伍撞上了。
后梁军一看,竟然是敌方的后勤部队,这不是中奖了么,于是他们一扫战败的阴霾,立刻发起攻击,而这支后勤军队虽然拼死抵抗,击退了梁军,可是粮食被毁,士卒伤亡巨大,就连老将周德威都临阵战死了,河东军一时陷入被动,后来多亏石敬瑭献策,大军才得以从容撤退。
我们说庄宗灭后梁,文靠郭崇韬,武靠李嗣源,而李嗣源麾下最能打的,就是这个石敬瑭了,所以间接来说,石敬瑭也算是庄宗平定天下的功臣之一。
只不过,石敬瑭打小就比较孤僻,他不爱说话,不爱表现,不喜欢吹嘘自己,所以官位一直不是很高,多年来只是在庄宗的帐下做事,有点不显山不露水。
李嗣源深陷邺都兵变之中,打算回洛阳找庄宗陈情的时候,大家都没什么意见,而一向讷口少言,瘖默自守的石敬瑭却持强烈的反对意见,并且以一种奇怪的口吻反问李嗣源:
这个世界上,是否有主帅领兵在外,而军队发生了哗变,主帅裹挟其中,逃出生天,却丝毫没有二心,毫不叛变的?
实际上李嗣源就是这样的人,但石敬瑭这句话说出来,使得李嗣源意识到,纵然自己问心无愧,可洛阳城里的天子,却不一定相信自己了。
石敬瑭还说,说岳父,犹豫不决是兵家大忌,现在我们应该快速行动,趁着我们还有兵力,不如迅速南下,拿下汴州,这个地方是中原的枢纽,只要得到汴州,大事可成啊。
至于是什么大事,大家都没说,但是大家心里都清楚。
就这样,在李嗣源的默许下,石敬瑭带领三百骑兵星夜驰奔,奇袭汴州,还真就把汴州给拿下了。
汴州,就是河南开封嘛,当年朱温发家的地方,汴州城历史悠久,城建完善,城防不弱,朱温扼守汴州的时候,蔡州秦宗权那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也没能攻破,但石敬瑭就三百号人,汴州城分分钟就拿下来了。
至于是怎么拿下的,两版五代史都没提,但是估计是在夜里偷袭,潜入城池,然后从内部打开城门这种套路,因为如此坚城,攻守力量又十分悬殊,若要取胜,只能弄险,石敬瑭肯定是想了个巧法儿。
要说石敬瑭的判断力,的确不错,因为就在李嗣源入主汴州没多长时间,洛阳的庄宗发现战场上势头不对,就集结兵力,准备御驾亲征了,而天子御驾亲征选择的战略后方,他要坐镇的地方,正是汴州。
也就是说,李嗣源等于是抢先占据了重要的战略城池。
而且,李嗣源入主汴州之后,他很快得到了周边一些武装将领的支持,如平卢节度使符习,北京右厢马军都指挥使安审通,齐州防御使王晏球,以及贝州刺史房知温,他们全来了,全都带着兵马来投奔李嗣源了。
安审通,房知温,王晏球,这都是主动来投的,只有符习,最开始是保持中立,但是李嗣源的部将霍彦威诱骗符习,放出消息,说庄宗要大肆杀戮功臣,要杀十位将领,你就是其中之一,符习一听要被皇帝清洗,于是倒戈李嗣源。
至于庄宗这边的情况,那可真的就有点蚌埠住了,本来庄宗要亲征河北,驻军汴州,于是他派指挥使姚彦温为先锋,指挥使潘环护送粮草,可谁知道这两位老兄竟然双双倒戈,投奔了李嗣源。
诸将离心,庄宗知道这仗是打不了了,所以他率领大军不过才到河南中牟一带,就下令撤军了。
这个时候,庄宗已得知汴州被李嗣源占据的消息,所以回军路上,他还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吾不济矣!(《旧五代史·卷七十五)
肝胆楚越,貌合情睽,桩桩件件的变故打击着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绝代英主,乱世枭雄,作为君王的自尊心,在这一刻受到了磨挫。
看来在这个时刻,这个时间节点,庄宗隐隐约约,他就已经觉得自己有点大势已去了。
往回走的路上,将领有逃走的,士卒有逃走的,尽管庄宗积极安抚军队的情绪,又以高官厚禄来许诺,可到他返回洛阳的时候,军队人数因为逃走和反叛,已经失去了一半。
好在,这个时候太子李继岌已经带着征蜀大军往回走了,所以庄宗决定,捯饬一下剩下的兵力,先到河南荥阳的虎牢关,和李继岌率领的征蜀大军汇合,这么一来兵力就得到了补充,到时候再平定河北之乱,顺便再收拾窃据汴州的李嗣源,那就容易多了。
一切都打算好了之后,庄宗收拾心情,在洛阳整军,打算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四月末的洛阳城,空气中仍然有潮湿的春意,宫墙外值守的士兵刚换完岗,庄宗在殿内用过晚饭。
案头上,还放着几封尚未拆开的军报,大都是地方武将造反的消息,不读也罢。
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屏风上,微微晃动,曾经能挽三石弓的臂膀如今松垮的垂落,方颧骨上泛着不自然的酡红,身后是一面铜镜,映照出皇帝一整个身形。
当年,亲征的天子,两颊如刀削,棱角没入虬髯,铜盔下英明神武的一张脸庞,怒喝一声,沙陀儿郎们,随我来!
乱世中,庄宗曾鸿骞凤立,骏骨千金。
而如今,看着镜中的自己,皇帝不由得会喃喃自语:
我被酒色所伤,竟然如此憔悴...
宫门外的小宦官本来正在打瞌睡,却突然被皇帝的笑声惊醒,狂放的笑声游离在飞檐斗拱间,惊起了栖着的夜鸟...
参考资料: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撰.中华书局.1975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撰.中华书局.1976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撰;(宋)徐无党 主.中华书局.1974
李小霞.后晋石敬瑭朝的北边守御与政治应对.宋史研究论丛,2024
夏庆宇.“儿皇帝”石敬瑭历史形象的再认识.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来源:历史其实挺有趣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