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久没坐火车了,最后几次是坐高速,30年前是坐那种老式绿皮火车,挺多的;上学时寒暑假往返,工作后出差开会带公费旅游,火车上的袋儿茶看过不少,喝过几次,全国火车上的都长那样儿,难得这个有心人留下来了。
1963年坐绿皮火车、喝袋儿茶、吃火柴盒儿的盖浇钣?
好久没坐火车了,最后几次是坐高速,30年前是坐那种老式绿皮火车,挺多的;上学时寒暑假往返,工作后出差开会带公费旅游,火车上的袋儿茶看过不少,喝过几次,全国火车上的都长那样儿,难得这个有心人留下来了。
(图1配图欣赏10年大庆时展览的出口小包装茶叶)
(图2 1963年柳州铁路局南宁客运段段茶小包装袋儿茶)
这位老兄在日记里记下了1963年从南昌到北京,坐了3天2夜:63.9.9离开英雄城南昌之际,好象儿子离开母亲,儿子不孝、不和气、不忿、不听话、不驯服,刚走到马路上就掉下了眼泪;火车上的生活是不令人愉快的,真让我难过,渴,无事生非的吵,吃不起经济交饭,都使我不好受!9月12日晚上才到了北京,又无钱坐公共汽车,只坐了三站就下车,从北池子走路回到德内大街27号宿舍,真是不近哦!。
这位是在北京工作的南昌人,可能是从南昌到株州?再转车乘上南宁-北京的○○次火车,在车上买了这一小包茶叶,喝完了将它很郑重地贴在了日记本上。
他写的“经济交饭”,我替之解释,就是过去火车上卖的便餐,属于盖浇饭,他错写成了“交饭”。但火车上的有点特别,通常是用火柴盒那种薄薄的木材片儿围成个长方形的小餐盒儿,一次性用完就扔垃圾桶了(那年头用一次就扔的东西,很少哦)。那下面装点约二两饭,上面盖点菜或有两小片肉。火车上不收粮票,引得有些聪明人专门跑到火车上去吃饭。
看到这个火车上的老袋儿茶,就令人忆起过去火车上的喝水与乘务员送开水。在一般满员以下的正常情况下,是不用乘客自己倒水打水的,后来才配热水瓶。那个乘务员的工作呀,有一多半儿是给乘客倒水;只见他上车后先是扫地甚至水拖地打扫卫生,完了所有的工作几乎就是为乘客打开水,提个很大的长嘴儿铁皮水壶,挨座位给大家倒水添水,顺带归置下卫生,还不让乘客自己动手。光看着他一手拿杯子,一手提壶冲水,有四川茶馆稳准狠的基本功。每间隔座位的小桌上,有个茶盘摆几个玻璃茶杯,打有火车标志某某车辆段,是铁路上专用的。
乘务员来来回回不停地送水,你还没有喝完,他又来了——后来旅客越来越多,火车超员了,慢慢地才变成乘务员不打开水了。袋儿茶也变样了,变成纸袋里面装个小纱包,装的是茶叶抹儿,系根小线儿泡在水里,叫“袋泡茶”。
来源:季民书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