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为什么你越想休息越累?睡眠焦虑正在毁掉整个城市人群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2 01:20 1

摘要:2025年第一季度,某知名可穿戴设备品牌公布了一组数据:中国用户中超过68%的人在过去30天内使用过“睡眠监测”功能,其中超过四成的评分低于70分。与此同时,“睡前放松”类App下载量激增,助眠音频成为流媒体平台最稳定的播放内容。甚至有人一晚上同时佩戴三种设备

2025年第一季度,某知名可穿戴设备品牌公布了一组数据:中国用户中超过68%的人在过去30天内使用过“睡眠监测”功能,其中超过四成的评分低于70分。与此同时,“睡前放松”类App下载量激增,助眠音频成为流媒体平台最稳定的播放内容。甚至有人一晚上同时佩戴三种设备、打开两款应用,只为“睡个好觉”。问题是:折腾完这一切之后,你真的睡得更好了吗?

越来越多人正在经历一种悄无声息的健康内耗——叫做“睡眠焦虑”。你以为是在改善休息,其实你把“睡觉”当成了一场可以打分的考试。你不是在放松,而是在给自己施加新一轮的KPI式压力。你明明很累,却因为“评分太低”焦虑到失眠;你明明已经入睡,却半夜醒来查看呼吸频率和心率波动;你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感受身体状态,而是查看App提示你“昨晚浅睡比率偏高”,仿佛昨夜的努力毫无意义。

久而久之,你睡得越来越不自然,反而更加疲惫。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源,是我们对健康的理解出了问题。

2025年,城市生活节奏被压得太满,每个人都在拼命工作、极限社交、刷短视频直到凌晨。大家都知道要早睡,但做不到;知道要放松,但大脑停不下来。于是,健康产品市场顺势兴起,睡眠仪、助眠贴、褪黑素、呼吸训练、冥想灯……所有这些工具本应是辅助手段,但最终却变成了新的压力来源。

问题是,我们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的感受,而越来越依赖数据来“定义自己”。你今天是不是状态好,不是靠直觉判断,而是设备告诉你“恢复度下降”;你本来没觉得焦虑,看到“入睡时间延长”,突然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心理出了问题。

当健康被数据化之后,我们的身体不再是一个需要被聆听的对象,而是一个需要被监控的对象。而这种“被打分的生活”,才是真正让人疲惫的罪魁祸首。

睡眠本是最自然的修复,但在今天,变成了一种技术化的任务,一场赛博式的“自我批斗”。而这正是一种悄无声息的健康倒退。

你不再依靠真实状态去判断休息是否足够,而是交出了身体主权,让系统告诉你“你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睡觉者”。

睡眠不再是夜晚的安稳,而是一场自我优化的表演。

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什么叫“健康”。真正的健康,不是“监测合格”,而是“体感通透”;不是“评分优等”,而是“起床有力”;不是“睡姿完美”,而是“心情平和”。

2025年了,不要再让数据为你的身体发言。你不是一个需要天天打分的系统,而是一个需要空间、安静和真实疲惫感被回应的人。

别再困在“睡个好觉”的焦虑里了。睡眠不是一种成就,而是一种允许。允许自己不完美,允许某晚多梦,允许有时候醒来没那么精神,也允许卸下所有设备、评估和算法,好好让身体自然地沉下去。

真正的休息,不是“优化”,而是“放过”。

来源:玲儿妙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