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线PFS短至3-4个月,后线如何逆境翻盘?胃癌作为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其死亡率虽在近年来因早筛、早诊及综合治疗理念的推进而有所下降,但仍占据全球癌症死亡率的第2位。胃癌治疗策略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胃癌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一线PFS短至3-4个月,后线如何逆境翻盘?胃癌作为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其死亡率虽在近年来因早筛、早诊及综合治疗理念的推进而有所下降,但仍占据全球癌症死亡率的第2位。胃癌治疗策略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胃癌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为推动我国胃癌诊疗的规范化建设,加强不同区域医生间的经验交流,并促进消化道肿瘤治疗新理念的推广,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精心策划的消化道肿瘤治疗专家论坛,适时推出了“突破·胃来可期”—胃癌靶向治疗全程管理治疗理念优化项目。该项目旨在搭建一个专业的交流平台,聚焦于胃癌治疗领域的前沿进展,让医生们能够分享真实的规范化诊疗经验,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共同为提升我国胃癌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贡献。本期“突破*胃来可期”将分享2例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全程诊疗经过,期望为临床诊疗实践提供参考。第一个病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提供,第二个病例由临沂市肿瘤医院提供。病例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一、基本情况患者男性,63岁。
病史回顾:2023年7月,患者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哽噎感,并逐渐加重4个月就诊。
2023年7月11日,行胃镜检查提示:食管中上段未见异常,距门齿约33cm食管下段至40cm贲门可见一环周隆起溃疡性病变,组织脆,触之易出血,病变表面覆污秽苔,管腔狭窄,普通胃镜尚可通过,贲门开闭可,齿状线未见,翻转胃镜见病变侵犯至贲门胃底前壁及小弯。
病理提示:(食管下段)中-低分化腺癌。免疫组化结果:HER-2(3+),PDL1(SP263)(CPS=20)。
2023年7月11日,肺部CT提示:双肺多发转移,左肾上腺转移。
2023年7月18日,腹部CT提示:1、食管下段-贲门管壁及胃底肿瘤性病变,贲门胃底癌可能性大;肝胃韧带及纵隔8组淋巴结转移。2、左侧肾上腺体部富血供结节,转移可能性大;3、肝脏钙化灶;4、右肾上极囊肿可能;5、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
临床诊断:食管下段-贲门腺癌(TxNxM1,IV期,HER2阳性),伴双肺多发转移、左侧肾上腺转移、多发淋巴结转移。
二、治疗经过
1.一线治疗:
治疗方案:2023年7月26日至2023年12月12日,采用“曲妥珠单抗+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信迪利单抗”方案治疗6周期。
不良反应:乏力,白细胞、血小板抑制3度。
疗效评估:2周期后评价部分缓解(PR),4周期后评价疾病稳定(SD),6周期后评价疾病进展(PD)。
无进展生存期(PFS)1:4个月。
2.二线治疗:
治疗方案:2024年1月12日至2024年10月10日,接受“德曲妥珠单抗(400mg,d1,q4w)”治疗10周期。
不良反应:乏力。
疗效评估:2周期后评价PR,4、6、8周期后评价持续PR。2024年9月24日PET/CT与2023年7月13日旧片相比:1. 食管下段管壁及贲门处胃壁增厚,较前程度明显减轻,代谢较前明显减低,不除外仍有少量肿瘤活性。双肺散在无代谢小结节,较前明显缩小,部分消失;原多区域高代谢淋巴结、左肾上腺、右肩外侧及左侧胸壁高代谢灶基本消失。2. 原左侧肾周高代谢结节基本消失;原右侧额叶皮层高密度结节未见明确显影。3. 右侧第7后肋骨痂形成伴轻度高代谢;原右侧髋臼高代谢灶基本消失。
PFS 2:>9个月。
病史回顾:2023年8月17日,患者因上腹部疼痛不适1年,加重2周就诊。
(外院)胃镜提示:胃窦小弯侧至胃角见一巨大溃疡,底覆污苔,周边黏膜充血水肿,取检,质脆易出血。病理提示:(胃窦)腺癌。
(外院)胸腹盆CT提示:1、双肺微小斑片影、结节灶,随访观察。2、肝左叶可见最大截面约9.3×8.0cm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增强后动脉期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病变相对低密度,符合肝脏恶性肿瘤CT表现。3、胃窦壁见增厚,见强化,相应胃腔狭窄。余未见明显异常。
(我院)腹部超声:肝左叶增大,实质回声不均匀,可及中高回声肿物(97mm×85mm,50mm×32mm),两者似融合,边界不清,不规则,倾向转移Ca。
(我院)病理(肝,穿刺活检):送检组织内查见腺癌。MSH2(+),MSH6(+),MLH1(+),PMS2(+),C-erbB-2(3+)。
临床诊断:胃癌[cTxNxM1,IV期,HER2阳性,错配修复完整(pMMR)],伴肝转移 。
二、治疗经过
1.术后(一线)治疗(外院):
治疗方案:2023年8月至2023年11月,采用“曲妥珠单抗+奥沙利铂+替吉奥+信迪利单抗”方案治疗3周期。
疗效评估:3周期治疗后,肝左叶肿块较前缩小,评价PR;肿瘤标志物CEA、CA724、CA199均较基线升高,且双肺多发结节,部分新出现,部分较前增大,考虑转移,评价PD。
PFS 1:3.5个月。
更新诊断:胃癌[cTxNxM1,IV期,HER2阳性,pMMR,PD-L1阴性,CLDN18.2阴性],伴肝、肺转移。
2.二线治疗(外院):
治疗方案:(第一阶段)2023年12月至2024年6月,予以“德曲妥珠单抗(200mg,d1,q3w)”治疗10周期。(第二阶段)2024年7月至2024年9月,上调德曲妥珠单抗剂量(270mg,d1,q3w),治疗4周期。
不良反应:贫血3级,白细胞数降低1级,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1级。
疗效评估:在综合考虑了患者经济情况后,第一阶段予以患者低于标准剂量的德曲妥珠单抗治疗,经2、4周期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指标均较基线大幅下降/平稳(图7),疗效评估PR;10周期治疗后,影像学显示肝转移瘤较前缩小(图8左)、胃窦壁较前略增厚(图8右)、肺转移瘤部分较前缩小,部分较前饱满(图9),同时患者新发上腹部饱胀感的症状。基于优化治疗方案的考虑,第二阶段将德曲妥珠单抗剂量上调至标准剂量,2周期后肿瘤没有进一步缩小,较上次稳定,评效为SD(图9)。
PFS 2:>10个月。
参考文献:
[1]郑荣寿, 张思维, 孙可欣, 等. 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 中华肿瘤杂志, 2023, 45(3): 212-220.[2]Van Cutsem E, Bang Y J, Feng-Yi F, et al. HER2 screening data from ToGA: targeting HER2 in gastric and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J]. Gastric cancer, 2015, 18: 476-484.[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诊疗指南2024.[4]Rha S Y, Kawazoe A, Bai Y, et al. 130O The phase III,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KEYNOTE-811 study of pembrolizumab plus trastuzumab and chemotherapy for HER2+ metastatic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mG/GEJ) adenocarcinoma[J]. Annals of Oncology, 2023, 34: S1521-S1522.[5]Yamaguchi K, Bang Y J, Iwasa S, et al. Trastuzumab deruxtecan (T-DXd; DS-8201) in patients with HER2–positive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GEJ) adenocarcinoma: Final overall survival (OS)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open-label, phase 2 study (DESTINY-Gastric01)[J]. 2022.答案:A、B、C正确。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