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健康愈发重视,中老年人更是养生保健的主力军。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盯上了这个群体,利用各种套路实施虚假宣传,诱导老年消费者购买保健品,致使他们遭受经济损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健康愈发重视,中老年人更是养生保健的主力军。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盯上了这个群体,利用各种套路实施虚假宣传,诱导老年消费者购买保健品,致使他们遭受经济损失。
一、免费体验藏猫腻,虚假功效勿轻信
在一些社区周边,常能看到临时搭建的保健品体验点。不法商家打着长期免费体验、试用的旗号,吸引老年人光顾。他们通过播放网络视频、口头吹嘘,甚至雇佣“托儿”分享虚假的“亲身感受”,将普通的保健品吹嘘成包治百病的神药。事实上,这些所谓的“神药”大多只是辅助产品,根本无法治疗疾病。
二、小恩小惠设圈套,高价保健品实为“智商税”
发放传单、举办免费讲座、赠送鸡蛋和调味品等小礼品,是不法商家常用的手段。他们先以这些小恩小惠聚集人气,再利用老年人爱贪小便宜的心理,诱导他们购买高价保健品。在讲座现场,商家往往夸大产品功效,还以“限时优惠”“数量有限”等话术催促老年人下单。
三、“免费旅游”变“洗脑之旅”
一些保健品公司推出“免费旅游”项目,表面上是回馈客户,实则是精心策划的“洗脑”骗局。旅途中,销售人员会不断向老年人灌输健康理念,借机推销自家产品。在这种氛围下,不少老年人失去了判断力,纷纷解囊。有的老人上当后都没发现自己被骗。
四、虚假宣传无底线,监管难维权更难
不法分子还会聘请所谓的“专家”,将保健品吹嘘成能治愈各种疑难杂症的“神丹妙药”。他们抓住中老年人患病后求医心切、辨别能力弱的心理,以高价出售毫无疗效的产品。更可恶的是,这些行骗者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旦事发便迅速转移,让消费者维权无门。
市消协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面对健康讲座、熟人推销、免费体验和旅游等活动,一定要保持警惕,切勿轻易相信。若发现有人采用上述手段推销保健品,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同时,生病要前往正规医院治疗,购买保健品和医疗器械前,务必咨询医生,并与家人商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来源:健康生活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