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峭《化书》残卷载:辟谷时口吐清香,预示三尸虫将灭!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1 17:29 1

摘要:世人只道辟谷难,断食七日便虚汗。殊不知,真正的辟谷修行远非凡人想象。《化书》有云:"辟谷时口吐清香,预示三尸虫将灭。"三尸为何物?为何要除?又为何辟谷能除三尸?

世人只道辟谷难,断食七日便虚汗。殊不知,真正的辟谷修行远非凡人想象。《化书》有云:"辟谷时口吐清香,预示三尸虫将灭。"三尸为何物?为何要除?又为何辟谷能除三尸?

这其中蕴藏着道家千年秘法。古代何清和,一介体弱书生,偶得辟谷真法,坚持至第二十一日,忽感口中生香,如兰似麝。村人皆笑其疯癫,唯有那神秘道士微微一笑:"此乃三尸虫将灭之兆,继续坚持,你将见证奇迹。

"何清和不明其意,却在当夜梦见三个黑影在体内挣扎哀嚎,而他的身体竟发出耀眼金光,驱散黑暗,重塑生机。

一入春,冬雪初融,草木萌发,正是万物复苏之时。然而楚地小村中的何清和却又一次病倒在床,高热不退,咳嗽不止。这已是常态,每逢季节交替,他必然病榻缠身,仿佛天生与健康无缘。

村中老郎中摇头叹息:"命中注定多病短寿,药石难医啊。"

何清和祖母不信邪,省吃俭用为他抓药,带他走遍方圆百里求医问药。然而三年过去,积蓄耗尽,祖母也因操劳过度撒手人寰,留下十六岁的何清和孤苦伶仁,一人独守残破茅屋。

"清和啊清和,你命苦,我无能为力啊..."祖母临终时拉着他的手,眼含泪水,"好好活着,哪怕为了我......"

何清和强忍悲痛,应下这诺言。他虽体弱,却心思细腻,通晓文字。平日靠为村民代笔写信契约,以及打些零工维持生计。勉强度日,虽苦尚能忍受。

时光流转,转眼两年过去。这一日,清和在村口老槐树下见到一位奇特的道士。此人鹤发童颜,约莫五十出头,须发皆白,却面色红润如婴儿,眼中神光内敛,走路轻盈如燕,一派仙风道骨。

道士席地而坐,摆出几本破旧道经和符咒售卖。村民们大多对此不屑一顾,只当是江湖骗子,偶有孩童围观也很快散去。何清和却被道士的气质所吸引,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

"小友有缘。"道士抬头,目光如炬,直视何清和。

何清和愣了一下,随即行礼:"道长气度不凡,清和冒昧打扰。"

"无妨。"道士轻抚长须,"小友骨骼清奇,但体内三尸盛极,故多病痛。"

"三尸?"何清和困惑不解。

道士微微一笑:"三尸乃寄生之物,上尸居头,食脑髓;中尸居心,食五脏;下尸居腹,食精血。三尸共生共死,与人争夺寿命。凡人体内皆有,只是轻重不同。你体内三尸已成气候,难怪百药无效。"

何清和闻言大惊,他从未听说过这等说法,但联想到自己多年病痛,不由信了三分:"既如此,可有除尸之法?"

道士沉吟片刻,从怀中取出一本破旧的册子:"此乃《辟谷真言》,记载了辟谷祛病、除三尸之法。若能依法辟谷四十九日,或可重获新生。"

何清和接过册子,翻开一看,上面记载了详细的辟谷步骤和注意事项。他心中疑惑:"辟谷不就是不吃东西吗?我这体弱之躯恐怕撑不了几日。"

道士摇头解释:"辟谷非断食,而是不食五谷杂粮,改食松针、花粉、露水等天然精华,渐渐减少外物摄入,最终达到吸收天地之气而生的境界。此法艰难,但若能坚持,便可除三尸,延年益寿,甚至有成仙之可能。"

"需要多少钱财?"何清和下意识问道,他身无长物,只怕无力支付。

道士大笑:"贫道云游四方,只求结个善缘。此书送与小友,但有一言相告:辟谷之法非同小可,一旦开始,切不可半途而废,否则反受其害。需慎重考虑。"

何清和深深一揖:"多谢道长,清和定当慎重考虑。"

回到家中,何清和翻阅《辟谷真言》,书中详述了辟谷九个阶段,每阶段七日,共六十三日。初学者可先以四十九日为一周期。何清和思量再三,自己本就体弱多病,似乎没什么可失去的。若能除去三尸,重获健康,便是天大的好事。

决心已下,何清和按书中指示准备三日,只吃素食,排除体内浊物,然后正式开始辟谷历程。

辟谷第一周极为艰难。饥饿感如潮水般袭来,腹中饥鸣不断,仿佛有千万只蚂蚁在噬咬内脏。按书上指示,他只饮用少量山泉水和一种特制的草药茶。身体开始抗议,头晕目眩,气力全无,甚至出现幻觉,仿佛看见祖母站在床前,呼唤他吃饭。

《辟谷真言》中说,这是正常现象,是体内毒素在排出,也是三尸虫在抗拒。三尸虫靠人摄入五谷杂粮为生,辟谷便是断绝它们的食物来源,它们自然拼死反抗。何清和咬紧牙关,坚持着。

第二周稍好一些。饥饿感有所减轻,但全身无力的感觉更加明显,连走路都变得艰难。他按书上指导,每日在院子里做一些简单导引动作,活动气血。

这段时间,村里有人见他好几日不出门,前来查看,见他面色苍白,形容枯槁,都以为他病入膏肓,劝他去找郎中。何清和只是微笑,并不多解释。

第三周,情况急转直下。何清和开始发高烧,全身如火烧,疼痛难忍,口干舌燥。书上称这是"辟谷火",是三尸垂死挣扎的表现,也是体内阴阳调整的征兆,需忍耐度过。何清和几欲放弃,但想到道士的警告,又咬牙坚持。

就在第三周即将结束的夜晚,何清和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中,他看到自己的腹部、心脏和头部各有一条黑色的虫子。这三条虫子形如小人,却面目狰狞,眼中闪烁着恶毒的光芒。它们似乎察觉到了何清和的注视,齐齐转头,发出阴森的笑声:

"你以为能驱逐我们吗?我们与你共生,你若除我们,自己也活不成!"

何清和在恐惧中惊醒,浑身冷汗。他翻开《辟谷真言》,找到关于三尸的详细描述:上尸名彭倨,居于人头中,食人脑髓;中尸名彭质,居于人心中,食人五脏;下尸名彭矫,居于人腹中,食人精血。三尸共生共死,与人争夺寿命,且每逢庚申日夜半,会上天告人过失,减人寿算。

书中还提到,辟谷到一定阶段,会开始与三尸争斗,此时会出现各种异象,如梦见怪物、听到奇怪声音、身体异常等。何清和这才明白,自己的不适正是三尸在反抗的表现。

第四周开始,情况出现转机。高烧退去,身体虽然依然虚弱,但不再疼痛。更奇妙的是,何清和发现自己不再感到饥饿,反而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按照书上指导,他开始少量食用一些松针、花粉和露水,用特殊方法采集和处理,以补充必要的能量。

就在这一周的第三天,也就是辟谷的第二十四天,何清和突然发现自己的口中开始散发出一种奇特的香气,如兰似麝,沁人心脾。他惊讶不已,赶紧查阅《辟谷真言》,发现书中确实提到了这一现象:

"辟谷至三周余,口吐清香,此为三尸将灭之兆,修行者当加倍努力,不可松懈。"

何清和心中大喜,这说明他的辟谷修行已经有了成效,三尸已经开始削弱。同时,他也注意到自己的皮肤开始变得细腻光滑,面色也不再蜡黄,而是泛起健康的红润。

当地村民却对何清和的变化感到不解和恐惧。他们看到何清和几周不进食,却面色红润,且口中散发异香,都认为他是中了邪或者疯了。有几个与他关系较好的邻居来劝他去找巫医看看。

何清和只是微笑,不作解释。他知道常人难以理解辟谷之法,也不愿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他开始减少外出,专心致志地继续修行。

第五周,何清和的身体状况进一步好转。不仅不再有任何不适,反而感觉精力充沛,思维清晰。睡眠需求大大减少,每天只需两三个时辰就能精神饱满。多出来的时间,他开始研读道家经典,尝试理解更深层次的修行之道。

就在第五周最后一天,即辟谷第三十五天,何清和再次梦见三尸虫。这一次,那三条黑色虫子明显萎缩,不再像之前那么强壮。它们愤怒地尖叫:

"你不能这样对我们!我们是你的一部分!你需要我们!"

何清和在梦中回答:"你们只是寄生虫,吞噬我的精气,缩短我的寿命。我不需要你们!"

三尸虫见威胁无效,开始恳求:"放我们一条生路吧!我们可以帮你获得你想要的一切!财富、权力、美色,只要你停止辟谷,恢复正常饮食,我们必有厚报!"

何清和坚定摇头:"我不需要这些虚幻之物,只求健康长寿,修行大道。"

三尸虫见何清和意志坚定,使出最后手段。它们改变形态,变成了何清和最亲近的人——祖母的模样。

"清和,我的好孙儿,"化身祖母的三尸柔声道,"你这是在做什么傻事啊?人哪有不吃饭的道理?你这样下去会害死自己的!祖母在天上看着你,多么心疼啊!快停下吧,为了祖母,好吗?"

何清和几乎被迷惑,但他很快发现,眼前"祖母"眼中闪烁着诡异光芒,不是祖母慈爱的目光。他恍然大悟,这是三尸的最后挣扎。

"你们休想蒙骗我!"何清和在梦中怒喝,"我的祖母若在天上,定希望我健康长寿,而不是被你们这些害虫折磨一生!滚出我的身体!"

随着何清和的怒喝,梦中的"祖母"形象扭曲变形,重新变回三尸虫的模样,发出凄厉惨叫,然后化为一缕黑烟消散在空气中。

何清和从梦中惊醒,感到全身轻松,仿佛卸下千斤重担。他知道,这意味着三尸虫已被他的辟谷之法削弱大部分力量。

接下来的第六周和第七周,何清和几乎感觉不到饥饿,只是偶尔品尝些花露果浆,更多的是通过呼吸和冥想来吸收天地之气。他的身体变得异常轻盈,以往的病痛完全消失,精神状态前所未有的好。

村民们也注意到了何清和的变化。这个曾经体弱多病的年轻人现在走路如风,面色红润,双目有神,整个人看起来年轻了十岁。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似乎已经好几周没有正常进食,却不见消瘦,反而更加健康。

有人开始怀疑何清和是否修炼了什么邪术,也有人猜测他可能得道成仙。各种传言在村子里流传,何清和成了村里的奇闻异事。

就在辟谷第四十九天,也就是修行的最后一天,何清和做了最后一个梦。梦中,他站在一座高山之巅,俯瞰大地。他的身体变得通透如玉,内脏器官清晰可见,其中已经没有三尸虫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流动的金色光芒。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恭喜小友,成功除去三尸,踏出修行第一步。"

何清和转头,正是当初赠他《辟谷真言》的道士。

"道长?您怎么会在我的梦中?"

道士微笑:"此非梦境,乃神游之法。贫道见小友资质不凡,且有慧根,故赠辟谷之法。今见小友成功除去三尸,实乃可喜可贺。"

何清和恭敬行礼:"多谢道长指点之恩。不知接下来,清和该如何修行?"

道士抚须思索片刻:"修行之路漫长,辟谷只是开始。小友可先稳固境界,再寻《黄庭经》修习内丹。待机缘成熟,贫道自会再来指点。"

说完,道士的身影渐渐淡去,何清和从梦中醒来,全身轻松,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感充满全身。他知道,自己的辟谷修行已经成功,三尸虫已被驱除。

从那以后,何清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需要像常人那样每天进食,只需偶尔品尝些花露果实。他的身体异常健康,过去的病痛全都消失,连童年留下的旧疤也逐渐淡去。

更令人惊讶的是,何清和发现自己的五感变得异常敏锐。他能听到远处细微声响,能看到常人看不见的微小物体,甚至能通过气味分辨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环境。记忆力和理解力也大大增强,过去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的道家经典,现在只需一读就能领悟奥妙。

何清和不愿过多引人注目,便开始隐居,在村外山林中搭建一座简陋茅屋,种植花草树木,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他按照道士指点,开始修习《黄庭经》,逐渐掌握内丹修炼之法。

随着修行深入,他的身体发生了更多奇妙变化。几乎不再感到疲倦,可以连续几天不眠不休而精神依旧充沛。身体也变得异常轻盈,走路如履平地,爬山如飞,甚至能在雪地上行走而不留足印。

村民们开始将何清和视为神仙中人,有病痛的人来求医治,有困难的人来请指点。何清和不忍拒绝,便用掌握的道家医术帮助村民治病,或给予生活建议。渐渐地,他在方圆百里小有名气,被人尊称为"何仙人"。

三年后的一天,那位赠给何清和《辟谷真言》的道士再次出现在他的茅屋前。道士看着气质出尘的何清和,满意地点头:"小友进境神速,已是道基稳固,可进一步修行。"

何清和恭敬行礼:"多谢道长再次指点。不知道长此来有何教诲?"

道士笑道:"我观小友资质非凡,已具长生之基。若能再进一步,或可得道成仙。今日特来邀请小友同游名山大川,寻访真传。"

何清和心中一动,他确实已感到修行遇到瓶颈,需要更高深的指点。但他想到村里那些仰仗他医治病痛的村民,又有些犹豫:"村中百姓多有依仗在下,若就此离去,恐怕有负众望。"

道士理解地点头:"修行之人,不忘救世济民之心,实属难得。不如这样,我传你一些更高深的医道,你可留下医书一部,造福乡里,再随我远游。"

何清和思索片刻,点头同意。道士当即传授他一套名为"玄元救苦真诀"的医术,涵盖内外妇儿各科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何清和用了七天时间,将这些医术整理成册,并加入自己的心得体会,命名为《清和医鉴》。

临行前,何清和将医书交给一位曾向他学习医术的年轻人,嘱咐他将书中医术发扬光大,造福乡里。然后,他收拾简单行囊,随道士踏上修行之路。

从此,何清和跟随道士云游四海,踏遍名山大川,拜访各地高人,学习各派真传。他的修为日益精进,最终成为一代道门宗师,活过三百余岁,据说最终羽化成仙,飞升而去。

而《清和医鉴》则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后世医家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人们将何清和的修行经历编成故事,代代相传,激励后人追求身心的完美境界。

但鲜有人知道,何清和修行之路的第一步,正是辟谷除三尸。正如《化书》所言:"辟谷时口吐清香,预示三尸虫将灭。"这短短的一句话,背后是何清和数十年的艰苦修行和不懈探索。

第四十九天的清晨,何清和醒来时,发现整个房间弥漫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浓郁异香。这香气不同于世间任何花草树木,似有若无间透着一股超凡脱俗的仙气。他循着香气来源寻找,惊讶地发现竟是从自己体内散发出来的!每一次呼吸,口中都会散出沁人心脾的芬芳。

当他站在铜镜前审视自己时,更是震惊地发现皮肤下似有淡淡金光流转,仿佛体内藏着一轮小小的太阳。就在此时,何清和突然感到腹中一阵剧烈翻腾,一股难以形容的能量从丹田涌出,如万千溪流般循着经络遍布全身,既痛苦又舒畅。这究竟是怎样的变化,是福是祸,还是传说中的仙人之变?

何清和强忍着这种奇异的感觉,盘腿坐下,按照《辟谷真言》中记载的方法深呼吸调息。随着呼吸节奏的稳定,那股在体内游走的能量逐渐变得可控,最终形成一个循环,如江河般在他体内周天运转,周而复始。

这种奇妙的状态持续了整整三个时辰。当能量完全平静,何清和缓缓睁开眼睛,感觉仿佛重获新生。他的视力变得异常清晰,能看到屋外树叶上的细小纹路和露珠的折射光芒;听力也大大增强,能听到远处溪流的声音和林中鸟儿的低语。更令他惊讶的是,当他起身活动时,发现自己的身体轻盈得如同羽毛,走路几乎不发出任何声音,好似飘在云端。

何清和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自己身体的变化。他找来一把小刀,轻轻划破自己的手指。令他震惊的是,伤口处没有流出鲜血,而是渗出了几滴金色的液体,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更神奇的是,当他擦去那金色液体后,伤口已经完全愈合,连一丝痕迹都没有留下。

"三尸已灭,金液还丹,这是传说中的仙家之境啊!"何清和喃喃自语,内心既震惊又欣喜。他从来没有想到,短短四十九天的辟谷修行,竟能让自己的身体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在此时,他听到屋外有人呼唤他的名字。何清和打开门,看到村里的李大伯站在门口,面色焦急,眼中含泪。

"清和啊,我家小孙女突发高热,全身抽搐,村里郎中说是痫症发作,怕是凶多吉少。听说你近来精通医道,能不能去看看?"

何清和二话不说,跟着李大伯快步前往他家。路上,李大伯不停地叹息:"这孩子才五岁啊,若有个三长两短,我们老两口可怎么活啊!"

何清和安慰道:"大伯别担心,我尽力而为。"

到了李家,何清和看到一个小女孩躺在床上,面色潮红,身体不时抽搐,嘴角有白沫溢出。屋里围满了人,都是来帮忙的邻居和亲戚,气氛凝重而绝望。

何清和走到床前,用手指轻轻按在小女孩的脉搏上。奇怪的是,他竟然能感受到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方向和速度,甚至能"看到"小女孩体内的状况。他发现小女孩的脑部有一块区域异常活跃,产生了过多的热量和电流般的信号,这正是导致痫症发作的原因。

何清和深吸一口气,将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轻轻点在小女孩的百会穴上。奇妙的是,他体内的那股金色能量似乎受到了意念的引导,顺着手指流入小女孩体内,直达她脑部的异常区域。

屋里的人都惊讶地看到,何清和的手指竟然发出了淡淡的金光,而小女孩的抽搐也渐渐停止了。约莫一刻钟后,小女孩的呼吸变得平稳,面色也恢复了正常。何清和这才收回手指,却发现自己已经满头大汗,体内金色能量也消耗了不少。

小女孩慢慢睁开眼睛,茫然地看着周围的人:"我睡了多久?"

李大伯和他老伴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道谢:"清和啊,你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这医术,简直是神仙手段!"

何清和摆摆手:"孩子体内有一股热毒上攻脑部,我只是帮她疏通了经络,引导热毒下行排出。不过,我给她开个方子,需要连服七天,才能保证痫症不再复发。"

何清和写好药方,又嘱咐了一些注意事项,这才离开李家。一路上,他思考着刚才的经历。他明白,自己的医术之所以突然提高,完全是因为辟谷除三尸后身体发生的变化。他能直观感受病人体内的状况,并能用体内金色能量帮助病人疏通经络、驱除病邪,这已经超越了普通医者的能力。

回到家中,何清和决定更深入地研究自己的变化。他尝试控制体内的金色能量,发现它不仅可以用来治病,还能增强自己的各种感官和能力。比如,当他将能量集中在眼睛时,视力可以看到数里之外的景物;当能量集中在耳朵时,能听到极其微弱的声音;当能量遍布全身时,可以在水面上行走,或者在树枝上轻盈跳跃而不折断枝条。

这些能力令何清和欣喜若狂,但他很快意识到,自己必须谨慎使用这些能力,不能让太多人知道,否则可能会引来麻烦。于是,他决定隐居起来,只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医治,同时继续深入研究道家修行之法。

不过,何清和的神奇医术还是在附近村镇传开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求医,从最初的三三两两,到后来的络绎不绝。何清和不忍心拒绝病人,只好每天抽出一些时间为人看诊,其余时间则用于修行和研究。

几个月后,一个重大的变化发生了。何清和发现自己几乎不需要睡眠了,每天只需闭目养神两个时辰,就能精力充沛。他的饮食也变得极为简单,有时几天只吃一些山果野菜,有时甚至完全不进食,只饮用一些山泉水或者清露。

更令他惊讶的是,他发现自己开始能够预知一些事情。比如,有时他会突然感到一阵心悸,然后不久后就会有急需医治的病人前来;有时他会梦见某处山林起火,醒来后决定前去查看,果然发现了刚刚开始的火情,及时扑灭了火苗,避免了一场大火。

这种预知能力最初只是模糊的感觉或者零散的梦境,但随着修行的深入,何清和的预知越来越准确,甚至能看到具体的人和事。他明白,这是因为辟谷除三尸后,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能够感知到常人无法感知的信息。

一年后,何清和的名声已经传遍了方圆百里。人们称他为"何神医"或"何仙人",形容他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神奇医术。甚至有传言说,何清和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专门来救助苍生的。

这些传言让何清和感到有些不安。他知道,自己只是因为特殊的修行方法获得了一些常人没有的能力,但距离真正的"神仙"还差得很远。而且,这种名声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危险。

果然,就在何清和辟谷成功一年零三个月后,一队官兵来到了他的住处。为首的是县衙的捕头,身后跟着十几个衙役,气势汹汹。

"何清和在哪?"捕头大声喊道。

何清和平静地走出茅屋:"我就是何清和,不知官爷有何贵干?"

捕头上下打量了何清和一番,见他面色红润,气质出尘,与传言中的描述相符,便拱手道:"何先生,县太爷请您立即前往县衙,有要事相商。"

何清和心中疑惑,但也不便拒绝,便收拾了一些必备的物品,跟随捕头前往县城。

一路上,捕头告诉何清和,原来是县太爷的夫人患了怪病,请了多位名医都无法治愈,近日听闻何清和的神奇医术,便派人来请。

到了县衙,何清和被直接带到了后院的厢房中。县太爷亲自迎接,向何清和深深一揖:"何神医,救命之恩,下官没齿难忘!"

何清和赶紧回礼:"大人过誉了,在下只是略通医理,不知夫人患了何症,还请详细告知。"

县太爷叹了口气:"内人从半月前开始,每日午时必定高热昏迷,到子时又会清醒如常。这半个月来,她瘦了一大圈,如今已经虚弱得不能下床了。请了多位名医,有说是鬼祟缠身,有说是热毒攻心,各种方子都试过了,就是不见效。"

听完描述,何清和已经有了大致判断,但还需要亲自诊断才能确定。县太爷带着他来到夫人的卧室,只见一位三十出头的妇人躺在床上,面色蜡黄,双目紧闭,呼吸微弱。

何清和走上前去,轻轻搭在夫人的脉搏上。他又感受到了那种能看透人体内部的能力。他发现夫人体内有一股黑气盘踞在心脏附近,每到午时,这股黑气就会变得活跃,直到子时才会平静下来。

"夫人是否曾在半月前受过惊吓,或者去过什么特殊的地方?"何清和问道。

县太爷思索片刻,回答:"半月前,内人确实随着家中女眷去城外的青龙寺进香,回来当晚就开始发病。难道与此有关?"

何清和点点头:"我在夫人体内感受到一股怨气,应该是她在寺庙中不小心触犯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这股怨气每天午时发作,到子时才会平静,正好是阴气最盛的时候。"

县太爷闻言大惊:"那该如何医治?"

何清和沉思片刻:"我需要准备一些特殊的材料,还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除了我和夫人,其他人不能进入房间,以免干扰。"

县太爷立即应允,并派人按照何清和的要求准备材料:朱砂、雄黄、桃木等辟邪之物,以及一些特殊的草药。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已经是傍晚时分。何清和开始了治疗。他先用准备好的材料在房间四周设下简单的结界,然后将草药熬成汤药,喂给昏迷中的夫人饮下。

接着,何清和盘腿坐在床前,进入冥想状态。他调动体内金色能量,通过双手传入夫人体内,与那股黑气展开了激烈的争斗。这个过程异常艰难,那股黑气非常顽固,每当被金色能量压制时,又会迅速反扑。

战斗持续了整整四个时辰。到了子时,黑气如往常一样开始减弱,何清和抓住这个机会,猛地发力,将所有金色能量凝聚成一点,直刺黑气的核心。随着一声几乎不可闻的尖叫,黑气终于被驱散,化为一缕轻烟从夫人的鼻孔中飘出,然后消散在空气中。

何清和也因为消耗过大,脸色变得苍白,额头冒出了豆大的汗珠。他艰难地站起身,为夫人把脉,确认黑气已经完全被驱除,这才松了一口气。

县太爷一直在门外等候,见何清和出来,赶紧上前询问。何清和微笑道:"夫人已无大碍,只需调养一段时间即可痊愈。"

县太爷大喜过望,连声道谢,并取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何神医,这点薄礼,还请笑纳。"

何清和婉拒了钱财,只收下了一些珍贵的草药作为报酬。这些草药对他今后的修行和医治病人都很有帮助。

这次成功治愈县太爷夫人的经历,让何清和在县城也有了名气。越来越多的达官贵人请他诊治疑难杂症,他的医术也因此不断精进。但何清和始终保持初心,无论患者贫富贵贱,只要有需要,他都会尽力相助。

然而,名利终究是修行路上的障碍。何清和发现,自己被各种俗务缠身,修行的时间越来越少,对道法的研究也停滞不前。更重要的是,他感觉自己的境界似乎达到了一个瓶颈,再难更进一步。

就在何清和苦恼之际,那位赠给他《辟谷真言》的道士再次出现了。这一次,道士直接来到了何清和的茅屋前,敲门拜访。

何清和打开门,看到道士站在门前,顿时惊喜万分:"道长!您终于来了!弟子近来修行遇到瓶颈,正愁无人指点呢!"

道士微笑着点点头:"我观你近来俗务缠身,修行停滞,特来指点一二。"

何清和赶紧请道士进屋,奉上香茗。道士品了一口茶,赞道:"好茶!你这辟谷之法已经大成,体内金液充盈,连沏出的茶水都带有灵气。"

何清和谦虚地回答:"全赖道长指点之恩。只是近来修行遇到瓶颈,不知如何突破。"

道士放下茶杯,正色道:"你已成功辟谷除三尸,体内金液生成,这在修行路上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要进一步提升,就需要开始炼丹了。"

"炼丹?"何清和好奇地问。

道士点头:"道家修行有内丹和外丹之分。内丹是指在体内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过程;外丹则是借助药物炼制丹药,辅助修行。你现在需要两者结合,才能突破瓶颈。"

道士从怀中取出一本古朴的书籍,递给何清和:"此乃《黄庭内景经》,记载了内丹修炼的详细方法。你先按此修行,等内丹有所成就,我再传你外丹之法。"

何清和恭敬地接过书籍,翻开一看,上面记载了许多深奥的内丹修炼方法,涉及呼吸控制、意念引导、经络疏通等多个方面。

"另外,"道士继续说道,"你现在名声太大,俗务缠身,不利于修行。不如找个隐秘之处闭关一段时间,专心修炼内丹。"

何清和点头赞同:"弟子也有此意,只是放不下那些前来求医的病人。"

道士理解地笑了笑:"普度众生之心难得,但修行也需专注。不如这样,你可以写一本医书,将你的医术心得记录下来,传给有缘人,这样即使你闭关不出,你的医术也能继续造福世人。"

何清和眼前一亮:"道长此言极是!弟子这就开始准备医书。"

在道士的指导下,何清和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将自己这些年积累的医术心得整理成一部《清和医鉴》,内容涵盖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特别详细记载了一些罕见疑难杂症的治疗经验。

医书完成后,何清和将它交给了自己的几位得意弟子,嘱咐他们继续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并将医术传承下去。然后,他按照道士的建议,选择了一处深山老林中的石洞,开始闭关修炼《黄庭内景经》中的内丹之法。

闭关的日子平静而充实。何清和每天按照经书上的方法修炼,逐渐掌握了控制体内气机的高深技巧。他发现,随着内丹修炼的深入,自己体内的金色能量变得越来越纯净,也越来越强大。原本需要集中精神才能使用的各种超常能力,现在几乎成了本能,随心所欲。

就这样,何清和在山洞中闭关修炼了整整三年。这三年间,他的境界不断提升,最终达到了内丹小成的境界。按照经书所述,这个境界的修行者已经可以做到"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寿命可延长数倍,甚至有望成仙得道。

三年期满,何清和按约定打开山洞。他惊讶地发现,道士已经在洞口等候多时了。

"道长!"何清和惊喜地行礼,"您是如何知道弟子今日出关的?"

道士微笑道:"贫道与你有缘,自然心有灵犀。看你气色红润,精神焕发,想必内丹修炼已经小成了?"

何清和点头:"多亏道长指点,弟子已略有所得。"

道士满意地点点头:"既然内丹已成,接下来就是外丹之道了。随我来吧。"

何清和跟随道士,来到一处更加隐秘的山谷。山谷中有一座古朴的石屋,屋内设施简单,但一应俱全,特别是一座精心打造的丹炉,显然已经使用多年。

"这是贫道的丹房,"道士介绍道,"今日就传你外丹之道。外丹讲究'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以及'铅汞龙虎'的变化。最重要的是火候的掌控和材料的选择。"

接下来的日子里,何清和跟随道士学习外丹炼制之法。他学会了如何选择药材,如何控制火候,如何观察丹药的变化。炼丹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艺,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甚至导致爆炸。何清和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在道士的耐心指导下,终于掌握了基本技巧。

一年后,何清和成功炼制出了第一颗"金液还丹"。这是一种入门级的丹药,服用后可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何清和遵照道士的指示,服下了这颗丹药,感觉全身舒畅,精力充沛,修行也更加顺利了。

随着技艺的不断精进,何清和逐渐能够炼制更高级的丹药,如"九转金丹"、"紫金丹"等。这些丹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还能增强修行者的各种超常能力,是道家修行的重要辅助工具。

道士见何清和在内外丹修炼上都有所成就,非常欣慰:"你资质过人,悟性极高,短短几年就达到了常人几十年都难以企及的境界。现在,我要传你最后一项修行法门——'神游之术'。"

"神游之术?"何清和好奇地问。

道士解释道:"神游之术,是指修行者可以让神识离体,游历四方,甚至穿越时空,见识不同的世界。这是道家最高深的修行法门之一,也是成仙得道前必须掌握的技能。"

何清和心中一震,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境界。他恭敬地行礼:"请道长指点。"

道士开始传授神游之术的要领:"神游之术关键在于'神'与'形'的分离与统一。修行者需要先让神识离体,但又不能完全断开联系,否则就会变成游魂野鬼。神识离体后,可以自由游历,但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返回肉身,否则肉身会衰败,神识也会消散。"

何清和认真聆听,将每一个细节都牢记在心。神游之术极为复杂,需要修行者有极高的精神控制力和深厚的内外丹基础。好在何清和此前的修行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起来虽然困难,但并非不可能。

经过三个月的刻苦修炼,何清和终于初步掌握了神游之术。他可以让神识离体,在方圆数里内自由游历。这种感觉非常奇妙,仿佛自己变成了一缕轻烟,可以穿墙透壁,看到常人看不到的景象。

随着修为的提高,何清和的神游范围越来越广,从最初的数里,到后来的数十里,再到数百里。他甚至可以让神识穿越到其他时空,观察不同的世界。有一次,他的神识竟然回到了自己年幼时的村庄,看到了已经去世多年的祖母,那一刻,他几乎控制不住情绪,差点导致神识无法返回肉身。

道士见何清和在神游之术上也有所成就,终于决定告诉他一个重要的秘密:"清和,你可知道我为何要教你这些修行之法?"

何清和摇头:"弟子愚钝,不知道长用意。"

道士叹了口气:"因为我看出你与道有缘,是可以成仙得道的人才。而且,我也需要一个继承人,将道家正统传承下去。"

何清和惊讶地看着道士:"道长是想让弟子继承您的衣钵?"

道士点点头:"我云游四方多年,见过无数求道之人,但真正有慧根、能够理解道家精髓的人却寥寥无几。你是我见过的资质最好的弟子,所以我才决定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何清和深感荣幸,再次向道士行了一个大礼:"弟子定当不负道长厚望,将道家正统传承下去。"

道士满意地笑了笑:"很好。现在,我要告诉你最后一个秘密,也是道家最高深的修行境界——'羽化登仙'。"

何清和屏息凝神,专心聆听。

道士继续道:"羽化登仙,是指修行者通过多年苦修,内外丹俱成,神游自如,最终可以摆脱肉身束缚,成为真正的仙人。仙人不死不灭,可以自由穿梭于不同的时空,享受无尽的寿命和无边的智慧。"

何清和激动地问:"弟子如何才能达到这个境界?"

道士答道:"要达到羽化登仙的境界,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内外丹俱成,体内金液充盈;二是神游之术大成,神识可以自由穿梭;三是功德圆满,心性清净。前两个条件靠修行可以达到,最后一个条件则需要你在尘世中积累功德、历练心性。"

何清和恍然大悟:"所以道长当初让我先学习医术,救治百姓,就是为了让我积累功德?"

道士点头:"正是如此。修行者若只顾自身修炼,不理会世间疾苦,即使有再高的修为,也难以成仙得道。只有心怀众生,普度万民,才能得到天道认可,最终羽化登仙。"

何清和深深感悟到了这个道理。他决定,在继续修行的同时,也要回到人间,用自己的医术和修为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积累功德,净化心性。

道士似乎看透了何清和的想法,微笑道:"你已经明白了修行的真谛,这很好。从今天起,你就是我道家正统的传人了。我会继续指导你修行,直到你达到羽化登仙的境界。"

就这样,何清和在道士的指导下,继续深入修行,同时定期回到人间,用自己的医术和修为救助苍生。他不求回报,不图名利,只是默默地行医济世,积累功德。

数十年过去,何清和已经年过百岁,却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看起来不过三十出头的样子。他的医术和道法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能够治愈各种疑难杂症,甚至能够预知天灾人祸,提前做出预警。

而他的老师,那位神秘的道士,也已经露出了衰老的迹象。虽然道士的修为远高于何清和,但毕竟已经在世间行走了数百年,肉身已经难以为继。

一天,道士召唤何清和来到山谷中的石屋,表情异常严肃:"清和,我的时间不多了。肉身已经无法支撑我的神识,我即将羽化登仙。在此之前,我有最后一件事要交代给你。"

何清和心中一震,虽然他知道道士寿元将尽,但真正面对这一刻,还是感到无比悲伤:"道长请说,弟子一定铭记在心。"

道士从怀中取出一块古朴的玉佩,递给何清和:"这是天枢玉,乃是我当年从昆仑山得到的宝物。它不仅可以增强修行者的修为,还是开启仙境之门的钥匙。你收好它,日后会用得着。"

何清和接过玉佩,只见玉佩呈现出淡青色,上面刻有复杂的花纹和符文,摸上去温润如春,似乎有一股奇特的能量在其中流转。

"另外,"道士继续说道,"我在昆仑山深处发现了一个上古修行者留下的洞府,里面藏有许多珍贵的修行典籍和丹药配方。洞府入口被强大的禁制封锁,需要特定的法诀才能打开。我会将打开禁制的法诀传授给你,待你修为更进一步时,可前往昆仑山寻找。"

道士将打开昆仑山洞府的法诀详细传授给何清和,然后又交代了一些其他重要事项。最后,道士面带微笑,摸了摸何清和的头,如同当年初次见面时那样:"好好修行,好好济世,我在仙界等你。"

说完这句话,道士的身体开始发出耀眼的金光,渐渐变得透明。何清和惊讶地看到,一个与道士容貌相同但更加年轻、更加光彩照人的身影从肉身中缓缓升起,向他微微一笑,然后化作一道金光冲天而去,消失在云端。

而道士的肉身则化为一堆细沙,散落在地上,只留下一件道袍和一些随身物品。

何清和泪流满面,跪在地上向天空行了三个大礼。他知道,自己的老师已经成功羽化登仙,去往了那个更加美好、更加广阔的世界。而自己,也要继续修行,继续济世,直到有朝一日能够追随老师的脚步,羽化登仙。

从那以后,何清和成为了道家的一代宗师,将道法和医术传授给了无数有缘人。他继承了老师的遗志,云游四方,救助苍生,同时也不断提升自己的修为。

按照老师的指示,何清和在修为达到一定境界后,前往昆仑山寻找那个上古洞府。经过艰难的搜寻和试炼,他终于找到了洞府入口,并用老师传授的法诀成功打开了禁制。

洞府内藏有大量珍贵的道家典籍和丹药配方,其中不乏失传已久的上古秘法。何清和在洞府中闭关多年,研读典籍,炼制丹药,修炼秘法,修为大进。

最终,在他一百六十岁那年,何清和的修为终于达到了羽化登仙的境界。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他盘腿坐在昆仑山巅,周身散发出耀眼的金光。一个与他容貌相同但更加年轻、更加光彩照人的身影从肉身中缓缓升起,向着天空微微一笑,然后化作一道金光冲天而去,消失在星海之中。

而他的肉身则化为一堆细沙,随风飘散。只有那块天枢玉静静地躺在地上,等待下一位有缘人的到来。

据说,何清和羽化登仙后,依然会在人间行走,救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有时是一位行医济世的老者,有时是一位指点迷津的少年,有时甚至是一只引路的白鹿或一只传信的青鸟。他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将道家的智慧和医术传递下去,帮助人们解除痛苦,获得自由。

而这一切,都源于当年那场辟谷除三尸的修行。正如《化书》所言:"辟谷时口吐清香,预示三尸虫将灭。"这简单的一句话,蕴含了通往仙境的第一步。

何清和通过辟谷修行,成功除去三尸,开启了不凡之路。从体弱多病到医术精湛,从凡人之躯到羽化登仙,他始终秉持济世救人的初心,将道家智慧与医术传承后世。这一切,都始于那口吐清香的神奇时刻,三尸将灭,仙途始开。

来源:为吾道心种青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