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某“大寿”在即,特上传一件与生日相关的藏品应个景。三年前我写过一篇常凯申先生63岁生日的小文(详见:),今日要说的则是他的“五秩寿辰”——1936年10月31日。这可能是民国史上最著名的一场祝寿活动,影响颇为深远,后来在台湾,这一天甚至还成了法定纪念日。
#蒋中正#
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209)——1936年庆祝蒋委员长五秩寿辰纪念封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于某“大寿”在即,特上传一件与生日相关的藏品应个景。三年前我写过一篇常凯申先生63岁生日的小文(详见:),今日要说的则是他的“五秩寿辰”——1936年10月31日。这可能是民国史上最著名的一场祝寿活动,影响颇为深远,后来在台湾,这一天甚至还成了法定纪念日。
关于常公的生日,有两个很有趣的细节。其一,常公的岁数一直以来是按虚岁算,所以“五秩寿辰”其实是49岁;其二,浙江人貌似有50岁前不刻意庆祝生日的习俗,我翻查了常公日记,发现似乎确实是这样:1936年以前,他仅在1920、1922、1930、1931年提到过生日,都是相当简单,而且全部是阴历,阳历那天则内心毫无波动(三年前我说常公对阴历生日不感冒貌似不太对,他应该是对过生日就不感冒)。1936年恐怕还是常公第一次过阳历生日呢,不过很可能并非他的本意,而是手下文武给“逼”的,这帮人或许也存了一些今后搞成固定活动溜须拍马的念头——毕竟与飘忽不定的阴历生日相比,阳历操作起来就方便多了。
常公五十大寿最盛大的活动,毫无疑问当属“献机祝寿”。这事的始作俑者应该是时任上海市长的吴铁城(1936年3月10日在中国航空协会常务委员会上提出),但常被人说成陈果夫,大概是因为陈家哥俩张罗得最卖力。后来,献机祝寿运动迅速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据说来自各界的捐款最后购买了百余架飞机,其中包括当时非常先进的、日后成为我国空军主力战机的霍克3,这把鬼子都弄得都有点紧张,专门派人进行间谍活动,以刺探我国空军实力的提升情况。
咱们这边也丝毫没有藏着掖着的意思,常公五十大寿当天,就在南京搞了一场盛大的飞行表演,围观群众足有二十万人。带队玩花活的据说是高志航,他领着机队在空中飞出了“中正”、“五十”的字样,拉风得很,当威风凛凛的飞行员们走下飞机时,把旁边那些小姑娘们全给迷成了恋爱脑。诶,不过主席台上C位穿着大礼服致答谢词的,好像是何应钦哎!常公,常公他去哪了?
其实早在十天之前,常公“闻京中将有盛大庆祝”,就已经打着“避寿”的旗号跑路了,人家可不是那么爱“上热搜”的。1936年10月31日那天,常公是在洛阳,但毕竟“树大招风”避无可避,去年我写重走黄埔洛阳分校西迁路系列游记查资料时,就从国史馆找到了这张合影老照片,前面那排X级上将云集,场面相当霸气,就算在南京也聚不齐这么多啊。
全国上下的热情让常公无限/无奈感慨,他在日记中写道:“五十生日受海内外全体同胞之庆祝,其热烈情景实为中国空前之举,内心惶悚不安之至。惟对民族复兴之基业已定,乃可于此卜之也。小子不肖,何以报国与报亲思也。”
嗨,报国这事且先不谈了,接着再说说祝寿的事。除了航空协会大张旗鼓搞了一把献机,目前我还知道中华邮政也曾低调刷了一波存在感:他们精心打造了一款“庆祝蒋委员长五秩寿辰纪念邮戳”,仅限当天加盖的哦!
这个邮戳相当了得,应该是在全国各地同时推出的,不过似乎缺乏广宣,流传数量很有限,孔网上仅发现两枚加盖此戳的明信片,标价都是四位数。但和咱这枚相比,那统统弱爆了。咱这是中国航空公司在上海面向老外特别准备的一款纪念封(也不排除是该公司某人为了集邮自己去盖的哈),上面用英文打上了“常凯申50岁生日特别纪念戳”,为了增加逼格,还在两面分别印上了两个人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常凯申委员长,仿佛是这二位在信封上落款一般。去年见到此封时,观感大好,遂毅然拍下,就是专门给这今儿准备的。
我想这戳在当时乃至现在,应该是挺受集邮爱好者追捧的。最后再来分享一则冷知识,民国时期邮政官方一共发行了多少款类似的纪念邮戳?截至1947年的数据,是31款,这是当时福建邮政的一个准官方报刊,在其“邮政问答”栏目里给出的答案,如按时间顺序,常公这枚是No.30,对于我这种非集邮爱好者来说,其余的基本上都是闻所未闻了。
好了,我已有些心不在焉,准备过“大寿”去咯!
前文链接:“同学录,俗事也!”——民国辽阳小学校长马永箴如是说
静思斋 于岳
来源:灾难看到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