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县红石林镇:茶香四溢富乡村 文旅兴镇展新篇

B站影视 2024-12-19 18:03 2

摘要:远古的“金钉子”标志着亿万年前的海底演化,巍峨的红石林见证着此地日新月异的发展。近年来,红石林镇着力打造“文旅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三产融合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社会治理示范区”,依托优越资源禀赋,三产深度融合,城乡发展提质,入选“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

文/图/视频/周晶 徐如风 姜开林 张文杰 唐甜

在连绵起伏的武陵山脉腹地,酉水河如玉带般蜿蜒,这里层峦叠嶂,这里山水相辉,这是一处充满土家族文化和自然风光的旅游胜地——古丈县红石林镇。

远古的“金钉子”标志着亿万年前的海底演化,巍峨的红石林见证着此地日新月异的发展。近年来,红石林镇着力打造“文旅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三产融合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社会治理示范区”,依托优越资源禀赋,三产深度融合,城乡发展提质,入选“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名单”。

湖南古丈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茶乡果甜,赋能乡村振兴

高山好水产好茶,神奇山水育精华。走进红石林镇铁马洲村万亩茶园,只见茶垄层层叠叠,茶叶翠绿欲滴,淡淡茶香始终萦绕山间。这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地处北纬28°优质茶叶黄金产区,全镇茶叶种植面积约3万亩,是古丈毛尖的主要产地之一。青竹山茶业、富康农业、锦华农业等当地龙头企业不断提升茶叶深加工能力和茶叶品牌品质,在巩固毛尖的基础上,把夏秋茶开发作为延长茶叶产业链、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一季管全年”向“三季采茶、四季制茶”的转变,使茶农亩均增收3000元。

茶园。

除了茶叶,红石林镇还着力发展油茶、柑橘、猕猴桃、八月瓜、中草药材等特色产业,户户有长效产业,人均当家产业达4亩。龙天坪村引进“明日见”开展柑橘品改超1500亩,打造“红帝吉”地标品牌;坐龙峡村开展无籽猕猴桃“翡翠香果”栽培,推动猕猴桃产业发展提质升级;铁马洲村在积极发展茶叶产业的同时,种植八月瓜400亩,生产出果大、籽少、肉多、味甜的优质瓜果供应水果市场,已成为武陵山片区闻名的八月瓜苗木、成果集散基地。

村集体经济仓储中心。

茶旅融合,绘就美丽乡村

红石林镇气候湿润,山川秀丽,风光优美,是凤凰-张家界黄金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境内有两张“世界级”招牌——湘西红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寒武系地层剖面“古丈金钉子”;两个“国字号”品牌——坐龙峡国家森林公园和老司岩、坐龙峡、白果树国家传统村落。

近年来,红石林镇以古丈毛尖为核、以土家族文化为魂,着力建设集茶叶生产加工、茶园观光、文化体验、茶艺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茶旅示范点,吸引游客来茶园观光、品茶、体验采茶乐趣和茶文化……每年春夏两季,游客纷至沓来,踏青避暑、采茶赏景,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茶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全年平均接待游客200万余人次,直接创造旅游收入约4000万元。

坐龙峡观景台。

当地不断提升人居环境颜值,以“四治三种一创”为抓手,全面推进“院坝会+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目前已创建600余户“最美农家”,完成全镇2000余座厕所改造,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支持村社发展“庭院经济”。

最美庭院。

丰富业态,助推全域旅游

密林深处风声秀,文旅融合引客来。坐龙峡村是红石林镇大力发展乡村文旅的缩影之一。该村保留了几千年的土家族民俗风情,保留了原始的乡村风貌,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依托红石林、坐龙峡景区优势,村里建起了一批极具民族特色的民宿,张家坡、杜家坡、青竹山、尔卓山谷等乡村旅游日益兴旺,观光农业、乡村民宿、农家乐等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形成了“坐龙峡景区探险游—大小寨农家乐餐饮—列溪传统村落探秘—上下马路古树寻根—杜家坡茶园观景”的文旅模式。

坐龙峡国家森林公园。

全镇发展农家乐41户,民宿84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不断涌现,从业人员达到200余人。“乡村守艺人”“腊肉小王子”“至仁膳”等直播账号已日趋成熟,全网平台粉丝超千万,“一村一主播”格局基本形成。

酉水画廊风景。

近年来,红石林镇大力推进景区提质升级,有效打造旅游黄金走廊上的一张张亮丽名片。红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是全球唯一在寒武纪形成的红色碳酸岩石林景区,被誉为“武陵奇观”;“中南第一奇峡”坐龙峡集隐幽、奇险、古拙于一体;船游酉水画廊,如诗如画,被评为“新潇湘八景”之一;传统古村落老司岩片区推出系列土家非遗文化展演活动,正在重现往日的荣光。

从云雾缭绕的山间茶园,到丰硕满枝的柑橘基地;从鬼斧神工的红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到游人如织的民宿客栈,红石林镇处处焕发着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未来,红石林镇将紧紧围绕古丈县委“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开放活县、实干兴县”发展思路,为建设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奋斗。

来源:湖南日报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