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蜿蜒奔涌的淠水之滨,金安区马头镇深挖1700亩耕地资源为“画板”,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自去年起,该镇通过系统整合土地、盘活闲置土地、创新产业模式、强化科学管理,让沉寂的土地焕发蓬勃生机,走出一条“地尽其用、产兴民富”的特色发展道路。
在蜿蜒奔涌的淠水之滨,金安区马头镇深挖1700亩耕地资源为“画板”,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自去年起,该镇通过系统整合土地、盘活闲置土地、创新产业模式、强化科学管理,让沉寂的土地焕发蓬勃生机,走出一条“地尽其用、产兴民富”的特色发展道路。
走进陈滩村,60亩火锅辣椒种植示范基地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板。当地与龙头企业携手,以订单农业为抓手,构建起“种产销”一体化链条。数据显示,该基地每亩可产鲜椒5000斤,预计总产值超30万元,不仅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还为50名村民提供稳定就业岗位。“以前得背井离乡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每天50人在基地干活,一年能赚大几千块,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村民鄢传美笑容满面,火红的辣椒田不仅装点了田园风光,更点燃了村民的致富希望。
不远处的黄台村同样抢抓机遇,依托淠河冲积土壤的天然优势,采用“基地+合作社”模式规模化种植优质豆角。标准化育苗技术与滴灌系统的应用,让豆角亩产量达到1250公斤。目前,首批33亩豆角进入丰收旺季,日产量突破1万斤,通过保底价稳定销往酱菜厂与西商市场,亩均利润超40%,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超30万元。“我们严格控制成本,每斤在7毛5到8毛之间,利润空间充足。采摘梳理工作轻松,村里老人都能参与,二三十人每天干活,每小时工钱10块。接下来,我们准备再扩大100亩规模,已有30亩开始播种!”黄台村第一书记张义国对未来发展充满豪情。
陈滩村的辣椒红与黄台村的豆角绿交相辉映,以沿淠河特色种植产业带为纽带,两村形成“椒豆共舞”的协同发展格局。通过土地集约化经营与技术标准化推广,当地构建起“土地增效—集体增收—村民增岗”的良性循环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我们以淠河生态资源为基底,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深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马头镇经济发展和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负责人主任卫志富话语铿锵。通过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不仅破解了土地闲置、就业不足等发展瓶颈,更构建起农业提质、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可持续发展闭环。如今,这片1700亩的沃土上,产业发展的热潮涌动不息,乡村振兴的壮美蓝图正化作村民们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来源:六安新周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