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批注笔记49|教育本该播种“爱”,却在灌输、驯化!

B站影视 2024-12-19 17:38 11

摘要:我们来共读“爸爸的看护者”,故事讲了一个少年在医院把一个陌生人当父亲照顾,这个故事很感人!

当我们陷入困境时,多么希望好心人能伸出援手,可我们平时会关爱需要帮助的人吗?

我们来共读“爸爸的看护者”,故事讲了一个少年在医院把一个陌生人当父亲照顾,这个故事很感人!

一、随读批注

开头交代少年从乡下到医院的原因、少年的家庭情况。

写少年的脸、唇、牙齿,来描写少年的外貌。“脸孔圆圆”表明少年很可爱;“面孔青黑”表明少年在乡下经常劳动,被晒黑了;“沉思”表明他很担心父亲。

写病人的憔悴面容和神情、病房的药味,把医院的样子形象地写出来了。

病人的外貌描写抓住头发、胡须、脸孔、皮肤,表现出病情非常严重,为下文写少年把病人当成自己的父亲而担忧、落泪铺垫。

少年与父亲分别才一年,即便父亲因病变化很大,怎么能认不出是否是自己的亲父亲呢?

看到病情严重的“父亲”,少年的心理想法突出了对“父亲”的担心,这个少年是个很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具体从五方面写奇奇洛照顾病人无微不至,他把一个不相识的人当作父亲来爱。

他还和生病的“父亲”说话交流,来舒缓病人的心情。

奇奇洛的心情随病人病情的变化变化,看得出他是个很有爱心的孩子。

听到医生说病人恐难救,奇奇洛“倒在椅下啜泣”,他非常焦急、绝望。

原来,奇奇洛照顾的病人不是自己的亲父亲,亲父亲的病已经好了,他见到了亲父亲才明白自己五天来一直照顾的是个陌生人。

奇奇洛放心不下他照顾了五天的陌生病人,想继续照料,他对陌生病人都这么友爱,真是让人钦佩。

他的父亲也是个善良的好人,他很支持儿子关心陌生病人,想必这家乡下人就很注重品德修养。

奇奇洛一直照顾到病人去世,临走时还叫陌生人“爸爸”,连医护人员都被感动了。

但是我的愿望是:经过奇奇洛的照顾,病人好起来了。

二、内容概括

奇奇洛在乡下收到爸爸生病住院的消息,来到医院把一个陌生的病人当成爸爸细心照顾,还为其病情担忧、哭泣。

五天后,他见到了亲爸爸,但一直把陌生病人照顾到去世才回家。

三、阅读感悟

奇奇洛尽心照顾一个陌生的病人,对陌生人给予亲人般的爱,真是太感动了。

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和谐社会中人与人互爱互助的样子,作者认为“爱的教育”能帮助学生成长为文明、有爱心的人。

“爱”是教育的核心,教育就是给孩子的心中种下“爱”、“善”,而不是灌输知识、驯化服从。

可是如今的学校教育已经被异化为功利工具,学生被当成囚徒一样管控、洗脑,在全封闭量化“管理”的摧残下,不少学生的心理、身体都垮了。

我一个亲戚家的孩子说她学校的管理非常疯狂,班主任经常踩着凳子在课堂上监视学生的状态,不允许学生课间活动出教室,不准聊天说笑,特意安插学生“密探”监控班级同学在教室、宿舍的行为……

各科老师课堂上满堂灌完后,为了争夺学生的时间,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边吃饭边写作业,边泡脚边复习功课,熄灯后借楼道的灯光写作业……

学生都被折磨得精疲力尽了,老师们嫌学生的课堂效率不高,为了榨取成绩,老师们拉拢家长配合,管控孩子的思想,收缴孩子的手机。

学生们被修理得对知识厌倦,对社交陌生,身上原本的善良、热情早被“过滤”殆尽,变得冷漠、无欲求,不知自己为什么活着。

当今的教育离教育的本质、核心越来越远,如此教育怎能培养出如奇奇洛一样有爱的未来新人?

来源:建辉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