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歼-10传奇》即将播出!中国航空人用38年铸就“争气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1 17:13 2

摘要:5月21日晚8点,央视《国家记忆》栏目将首播四集纪录片《歼-10传奇》,首次揭秘中国自主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幕后故事。这部耗时三年制作的作品,通过200余小时珍贵影像和40余位亲历者访谈,还原了中国航空人从零起步、突破技术封锁的艰辛历程。

5月21日晚8点,央视《国家记忆》栏目将首播四集纪录片《歼-10传奇》,首次揭秘中国自主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幕后故事。这部耗时三年制作的作品,通过200余小时珍贵影像和40余位亲历者访谈,还原了中国航空人从零起步、突破技术封锁的艰辛历程。

38年磨一剑:从5亿元到世界领先

1981年,邓小平同志在国防科工委的报告上批示:“新歼项目较为重要,前期投资5亿左右,拟同意。”这个相当于当时全国财政收入万分之一的决定,开启了中国航空工业的逆袭之路。在沈阳601所方案几乎被内定的情况下,成都611所总设计师宋文骢抓住15分钟汇报机会,用“未来战争需要超视距空战能力”的前瞻性判断,力推鸭式气动布局方案。这场决定中国航空命运的论证会,最终让歼-10项目花落成都。

技术攻坚:60%新材料的艰难挑战

1997年首架歼-10组装时,科研人员发现液压系统三滴不易察觉的漏油。为彻底排查隐患,团队连续4天拆解检查,最终在管路褶皱处找到0.1毫米的裂纹。这个被称为“三滴油精神”的故事,折射出歼-10研制过程中“零缺陷”的严苛标准。更严峻的挑战来自技术空白:60%的新材料、新工艺国内从未应用,如数字电传飞控系统研发时,团队在无参考资料的情况下,通过上万次风洞试验攻克静不稳定设计难题。

空中多面手:从航展明星到实战先锋

2008年珠海航展,歼-10首次公开亮相便技惊四座:垂直爬升接“眼镜蛇机动”、低空高速通场等动作,让西方军事观察家惊呼“中国战机已跻身世界第一梯队”。如今,歼-10系列已发展出A、B、C等改进型号:歼-10C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比早期型号提升30%;歼-10B矢量机在珠海航展完成“落叶飘”等高难度机动,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推力矢量技术的国家。

历史坐标中的中国航空跃迁

歼-10的诞生彻底改写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历史:从歼-5的仿制,到歼-8的“空中美男子”,再到歼-10的完全自主研发,中国用38年走完了西方半个世纪的历程。正如军事专家张学峰所言:“歼-10是中国航空工业从‘跟跑’到‘并跑’的分水岭。它的研制成功,让中国具备了与美俄同台竞技的技术储备,更为后续歼-20、歼-35等隐身战机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致敬幕后英雄

纪录片预告播出后,网友评论迅速刷屏:

“看哭了!当年的科研人员用算盘算出了战斗机,现在我们有了歼-20,这就是传承!”

“歼-10的鸭式布局太帅了,每次看到八一飞行表演队的编队,都热血沸腾!”

“宋文骢总师那句‘我们的飞机一定要有中国心’,至今振聋发聩。”

一点浅见:冲天之志铸就大国重器

从1986年立项到2025年纪录片播出,歼-10的故事远未结束。如今,歼-10C已成为空军“三剑客”之一,与歼-16、歼-20形成高低搭配;八一飞行表演队驾驶歼-10足迹遍布沙特、泰国等国家,向世界展示中国空军的开放自信。正如片中老试飞员雷强所说:“每次驾驶歼-10升空,我都能感受到它的心跳——那是中国航空人永不服输的脉搏。

来源:君无戏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