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0日晚,市政协召开提案工作交流会。会上通报了2024年度市政协好提案评选情况。民盟市委会提交的团体提案《关于高质量建设“博物馆之城” 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城市典范的建议》获评杭州市政协2024年度好提案。
5月20日晚,市政协召开提案工作交流会。会上通报了2024年度市政协好提案评选情况。民盟市委会提交的团体提案《关于高质量建设“博物馆之城” 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城市典范的建议》获评杭州市政协2024年度好提案。
专家点评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该提案以“高质量建设‘博物馆之城’”小切口做“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城市典范”大文章,立意高、选题准、建议实、可落地,尤其是提案办理单位办得细、办得深、办得实,加速提案落地见效、真正释放建言资政真效能。这也表明,一个好的提案必须照应现实、解决问题,要善于“大题小作”和“小题大作”,只有提得准、办得实,才能见实效。
杭州是国务院命名的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在建设博物馆之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顶层设计、馆城融合、征藏体系、展陈水平、运营机制等方面仍有待加强。为此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完善博物馆之城建设新格局。制订《杭州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4—2035年)》,尽快落实杭州博物院选址工作,加快推进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杭州亚运遗产博物馆建设。推动吴越文化博物馆、玉架山遗址博物馆建设。加强乡村(社区)博物馆建设,构建市级、区县、乡镇、村社四级博物馆联动发展的格局。支持鼓励行业主管部门与企事业单位兴建科技类、生态类、工业遗产类、农业遗产类博物馆。
二、推动馆城融合,探索打造博物馆之城全域活态。充分利用图书馆、美术馆、历史文化街区等公共文化空间,进一步加强博物馆资源的多样展示,鼓励有条件的博物馆延时开放。完善馆校合作机制,鼓励与学校联合开发课程,开展博物馆教育教学活动定制化服务。探索博物馆与企业、媒体的合作模式。
三、优化征藏体系,有效夯实博物馆之历史文城建设根基。支持博物馆建立“个性化”藏品征集制度,加强藏品征集工作考核力度。鼓励公众向博物馆捐赠藏品,以展览促捐赠。进一步加强藏品管理,建立完善藏品数据库。加大藏品高清影像信息和三维信息采集力度,不断提高文物数字化保护水平。探索建立杭州博物馆联盟,加强结对共建力度,推动地市间、区县间文物调拨交换借用。
四、创新展陈方式,充分彰显博物馆之城鲜明特色。着眼新中国成立75周年,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提早谋划临时展览项目。重点扶持具有文化性和可看性的展览。引导建立完善“策展人”制度,举办个性化、原创性展览。加强博物馆展示数字化应用,运用元宇宙、数字孪生、VR、MR、AR、全息投影等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探索类游戏等新型展示服务。
五、完善激励机制,有效激发博物馆之城发展活力。鼓励社会资本以直接捐赠、设立基金会等形式支持博物馆发展。制定出台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鼓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项目补贴等形式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健康发展。推进研究型博物馆建设,完善博物馆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推动“博学研”协同创新。积极引进培育博物馆学术带头人、业务骨干和管理人才,深化博物馆策展人制度、课题领衔研究制度等激励机制。
提案办理
提案主办单位市园文局高度重视,多次征求委员意见,面议会商,进一步探索“博物馆之城”的建设路径。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启动《杭州“博物馆之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通过规划引领,绘制“博物馆之城”建设蓝图。
二是打造博物馆群落,建成吴越文化博物馆,重点推进杭州博物馆、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泗洲造纸遗址博物馆等文化地标建设,打造博物馆群落IP。
三是拓展传播体系。深化“杭城迹忆”平台数字化传播,借助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契机,拓展国际交流,提升杭州在国际博物馆领域的影响力,与《中国文物报》等媒体合作,做好成果发表和推广宣传。
四是建立博物馆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联合市地铁集团,以5号线创景路站、滨康路站文化墙点亮为试点,探索馆城融合,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推进馆藏、展览、活动等博物馆资源直达基层。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