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朋友喜欢吃蒜苗,但种过的的朋友们都知道,蒜苗种得好不好,关键看叶子绿不绿。
很多朋友喜欢吃蒜苗,但种过的的朋友们都知道,蒜苗种得好不好,关键看叶子绿不绿。
而叶子绿不绿,关键就在于肥施得好不好。
有不少人确实施肥不少,也很讲究,但长出来的蒜苗就是营养不良,参差不齐的,吃上去也干巴巴,味道很难吃,为什么?
主要问题,就是肥料没选对。
市面上肥料五花八门,不是每一样都适合蒜苗的。经过老农多年的实践经验,还有广大网友的种蒜经验,最后发现,真正适合蒜苗的有这么四种。
只要用对了这四种肥,你种的蒜苗叶子能厚得能掐出水,青翠又茁壮,好吃极了。
第一种肥:腐熟鸡粪
鸡粪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机肥,但很多人直接用生粪,结果烧根烂苗,反而怪肥料不好。
但你只要懂得腐熟,就知道这玩意营养有多高。腐熟后的鸡粪有机质含量超过25%,不仅能疏松土壤,还能缓慢释放氮磷钾。
蒜苗长大的时候,一直需要氮磷钾补充,不能断的,而腐熟鸡粪的肥效长达3个月,恰好覆盖整个生长期。
用法是每平方米土地铺2-3公斤腐熟鸡粪,翻土时混入表层15厘米。
注意,一定千万注意,必须是腐熟的鸡粪!未腐熟的会产生氨气,轻则烧叶,重则死苗。
用了腐熟鸡粪的蒜苗,叶片宽度能增加20%以上,叶色深绿,味道非常好吃。
第二种肥:20-10-10高氮复合肥
蒜苗施肥,一定要给足氮,氮不足的蒜苗又细又黄,像得了贫血。
20-10-10的复合肥,其实就是氮20%、磷10%、钾10%的营养配比,对蒜苗来说是非常合理的。
高氮促进叶片合成叶绿素,正好能让蒜苗又宽又绿,而磷钾的配比又能让蒜头膨大,叶子蒜头都能吃,很合理。
但记住,这肥要在抽薹后立马停用,否则蒜头长成“小拇指”,叶子却肥得像韭菜,蒜头跟叶片都不好吃,非常不值得。
具体的用法是每平方米用30克,播种前撒在沟底,覆土后再种蒜瓣。
注意别贪多,高氮肥用过量会导致土壤板结,苗子长得虚胖,一刮风就倒。
正确使用后,蒜苗10天内就能窜高一截,叶子厚实挺拔,手指按上去有弹性。
第三种肥:菌肥+钙肥组合
菌肥和钙肥一个管“消化”,一个防“软骨病”。
菌肥里的枯草芽孢杆菌,能分解土壤中的固定磷钾,让蒜苗吸收效率翻倍;
钙肥则强化细胞壁,防止蒜头生长期裂开。
很多蒜头裂成“开口笑”,就是缺钙的问题。
用法是每平方米用100克菌肥和50克钙肥(硝酸钙或螯合钙)。
菌肥必须和土壤充分混合,钙肥则溶于水后浇灌。
两者搭配,蒜苗的根系能多长出一倍,白根密密麻麻像渔网。
到了蒜头膨大期,外皮紧实光滑,一刀切下去不散瓣。
第四种肥: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钾是蒜苗可以在冲刺长个子的时候用,主要在蒜苗抽薹后和蒜头膨大期用。
这时候蒜苗需要大量磷钾元素,磷促进糖分积累,钾让蒜头紧实耐储存。
但很多人用错时间,在苗期猛灌磷酸二氢钾,结果叶子僵住不长,本末倒置。
用法是每平方米叶面喷施3克磷酸二氢钾(兑水500倍),10天一次,连喷3次。
注意避开中午高温,否则叶子会烫出白斑。喷过的大蒜,蒜薹粗壮脆嫩,蒜头单重增加15%以上。
收蒜时掂一掂,沉甸甸的像秤砣。
这四种肥完全够用了
种蒜苗这四种肥真的够了,别的全是花架子。可能其他肥料也不错,但是对于刚开始种植的人来说,不需要学会那么多肥。
少就是专,多就是杂,越多越乱。
有人迷信有机肥“越杂越好”,堆了一堆羊粪、牛粪、豆饼,结果肥效冲突,土壤反倒失衡。
还有人追捧各种花里胡哨的“特种肥”,号称增产30%、50%,最后除了价格翻倍,蒜还是那个蒜。
肥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准越好。
这四种肥,从苗期到膨大期,营养链条完整,再多加就是浪费。
记住,种蒜不是搞科研,没必要追求完美配方。这四种肥用对了,叶子黑绿、蒜头瓷实、味道冲,足够横扫市面上九成种蒜户。
种菜千万不要懒施肥
有些人种蒜施肥,想起来才撒一把,想不起来就当减肥。
结果收蒜时傻眼了,叶子黄瘦,蒜头小得能穿成项链。
种菜不施肥,等于让运动员饿着肚子跑马拉松。
大蒜从出苗到成熟,每个阶段都在疯狂消耗养分。
苗期缺氮,叶子细得像韭菜;膨大期缺钾,蒜头软得像烂柿子。
施肥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更可笑的是,有些人以为“少施肥=纯天然”,好像肥料是毒药一样。
其实肥料就跟人吃饭一样,不吃饱哪有力气长?
懒施肥的后果就是种出一堆废苗,既浪费土地,又浪费种子。
别指望“少施肥省成本”,最后收成减半,亏的还是自己。
勤快点,该用肥就用肥,别等收成时哭都来不及。
腐熟鸡粪打底,高氮肥促苗,菌肥钙肥保根,磷酸二氢钾冲刺,这四个环节一环扣一环,缺了哪一步都长不出好蒜。
有人总想找“神肥”,其实最好的肥料就藏在最普通的配方里。
照着做,明年你家蒜苗绝对长得肥肥胖胖,美美味味。
来源:小农民挖穿地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