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学前教育法“局长谈”丨南湖区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金静:以“法”之名 筑儿童成长之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1 20:09 1

摘要: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十四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全国、全省的活动主题分别为“学前有法,善育有规”“法律守护学前,共筑美好童年,托育教育一体,成长之路同育”。

贯彻学前教育法

编者按: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十四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全国、全省的活动主题分别为“学前有法,善育有规”“法律守护学前,共筑美好童年,托育教育一体,成长之路同育”。

今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正式施行。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学前教育法,帮助学前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界理解领会其核心内容与精神内涵,树立科学保育教育观念,“嘉兴教育发布”特推出贯彻学前教育法【“局长谈”】和【“大家聊”】专栏。通过系列推送,推广各地各校贯彻落实学前教育法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全市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

以“法”之名 筑儿童成长之基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思与行

南湖区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金静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人生启蒙第一站,是基础教育的根基所在,是亿万家庭关切的民生工程,更是国家和民族人才培养与未来发展的希望所系。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以下简称《学前教育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学前教育的法律,填补了我国国民教育法律体系的最后一块空白,标志着学前教育事业迈入了依法治教的新阶段,为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一、法理与温情兼备

贯彻“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前教育法专设“学前儿童”一章,对学前儿童权益保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其最鲜明的底色便是以“儿童为本”,这一价值取向与精神诉求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学前儿童的新认识、新看法、新期待,让整部法律既有温度,又有温情。

一是保护“一米视角”下的儿童权益。南湖区大力推行普惠性幼儿园招生服务区制度,保障儿童就近入园权益,推进教育公平。关注随迁子女、留守儿童问题,保障其接受学前教育,目前随迁子女入园比例达100%,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

二是尊重“童年时光”里的成长步调。《学前教育法》反复强调要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南湖教育面对课程园本化、游戏化、生活化等关键问题,十年间,以“玩转童年·益玩趣学”课程改革、科学保教综合素养提升两大项目为中心,坚持以“一日活动”质量为抓手,孵化了一系列有“南湖味”的省级精品课程,相关成果被评为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是回应“特殊群体”中的现实诉求。南湖区以“让每个特殊儿童同享教育美好”为愿景,2020年设立浙江省域内首家集康复、教育、指导为一体的公办幼儿园,由此开启“全纳+融合”的区域性融合教育。近三年,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形成“全域布点”的学前融合教育普及网络。至今,该项工作被列为“浙江省特殊教育特色亮点项目”,嘉兴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

二、法理与民生同行

深化“政府主导”的保障机制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指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贯穿学前教育法全文中,“政府”一词累计出现68次、“普惠性”一词出现23次,进一步突出了政府在教育事业中的主体责任,更好地践行了“一个也不能少”的普惠性理念定位与价值追求,彰显了“法之公器”的精神气质。

一是解民之所忧——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幼儿园。南湖区作为嘉兴中心城区,有着老城与新区结构差异的明显特质,其关键症结在于90年代“早期发展”带来的布局缺陷。《学前教育法》第六条明确了要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南湖区在城市发展快和人口形势变化大的背景下,不断优化布局,积极回应人民群众“上好园”的需求,于2023年发布三年行动方案。三年来,南湖区投入2.3亿新建改建幼儿园,新增学位2700余个,普惠性在园幼儿占比达96%,优质园幼儿占比达92%,其中省一级在园幼儿占比达48%。同时布局“托育一体化”点位,新园“一体化”配套托育,老园“适托化”转型托育,全区各镇街道托幼一体化服务100%全覆盖,向托育无痕衔接。

二是想民之所想——完善财政投入保障长效机制。《学前教育法》第六十条明确了政府投入为主的保障机制。一方面南湖区不断加大财政投入,2024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12.73%,普惠性幼儿园除去生均补助外,还下拨大型修缮、场地租赁、提质升等、新园开办、安保人员经费等项目补助;另一方面减免了所有孩子的代管费用,合理分担了家庭保育教育成本。

三是应民之所呼——建强人民满意的好教师队伍。教师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生动践行者,是法律扎根最温暖的播种人。老百姓常说“一位好老师成就一批好孩子”,南湖教育人正以此为指引,全区大专本科以上教师学历达99.7%,培育正高级教师2人,全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1人,省优质课一二等奖获得者5人。

三、法理与时代共进

构建“创新发展”的教育新篇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科技人才强国战略的起始环节,是构筑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马约尔所言:“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的世界给儿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怎样的儿童。”下阶段,南湖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学前教育法》精神,描绘文化涵养、多元共治、数字转型的教育新篇章。

一是以“文化涵养”培育时代新人,激活“红船娃”育人基因。悠悠碧水见证百年征程,“红船精神” 的火炬代代相传。在嘉兴南湖红船之畔,我们将《学前教育法》第一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首要要求为育人根本,培育具有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让红色基因、江南文脉在孩子心中扎根。

二是以“多元共治”促进城乡融合,打造“五同步”育人格局。《学前教育法》强调缩小城乡差距,此前南湖区乡镇中心园省一级比例已达100%,未来将继续通过资源同步调配、师资同步培养、课程同步研发、质量同步监管、家园同步共育的 “五同步”育人格局,深入巩固城乡融合发展的显著成果。

三是以“数字转型”赋能依法治教,创新“一体化”育人路径。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数字化改革项目正如火如荼,南湖幼教将以此为契机,构建涵盖教育资源云端共享、幼儿成长动态监测、家园实时交互的一体化数字平台。通过智能分析精准匹配教育需求,实现教学过程可视化、管理决策科学化、家园共育无缝化,让智慧化浪潮成为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学前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是追求卓越的时代号召,是高质量的普及,是有温度的公平,是我们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前行动力。

总之,学前教育法的出台,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相信在法律的指引下,在教育部的关心帮助下,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幼有所育、浙有善育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在浙江大地变为现实,学前教育结出的硕果也一定会成为浙江教育现代化的靓丽风景。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