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U19女篮的姑娘们垂着头走下球场,比分牌上的数字刺眼得令人窒息——44比80,面对法国一支俱乐部青年队,这支被寄予厚望的国字号球队竟以36分的分差吞下惨败。更令人难堪的是,比赛首节便落后20分,对手甚至在末节换上替补“放水”,而中国队全场篮板球被对手抢爆,
中国U19女篮的姑娘们垂着头走下球场,比分牌上的数字刺眼得令人窒息——44比80,面对法国一支俱乐部青年队,这支被寄予厚望的国字号球队竟以36分的分差吞下惨败。更令人难堪的是,比赛首节便落后20分,对手甚至在末节换上替补“放水”,而中国队全场篮板球被对手抢爆,外线命中率不足25%。这场本该是世青赛前磨合阵容的热身赛,却成了中国女篮青训问题的“放大镜”:没有2米28的超级中锋张子宇,这支U19女篮的短板暴露得彻彻底底。
比赛开场仅3分钟,中国队便陷入得分荒。法国青年队利用高强度防守逼迫中国后卫连续失误,反击快攻如潮水般涌来。首节还剩4分12秒时,中国队已0-14落后,主教练王桂芝不得不叫出第二次暂停。转播镜头扫过替补席,助教拿着战术板的手微微发抖,球员们眼神茫然——这与去年U18亚青赛上那支横扫日韩的队伍判若两队。彼时,张子宇在内线一柱擎天,单场砍下28分15篮板,对手的包夹战术在她面前形同虚设。而如今,顶替她出战的徐凤威身高仅1米92,面对法国队1米98的中锋,连卡位都显得吃力。首节结束,中国队篮板球4-18落后,禁区得分2-16,比赛早早失去悬念。
王桂芝用力拍打着战术板:“外线不敢投,内线扛不住!你们在怕什么?”但现实是残酷的:第三节法国队换上第三阵容,中国队仍未能缩小分差。主力后卫胡多灵在对方包夹下运球过半场都踉踉跄跄,全场出现7次失误;锋线球员张紫玥三分球5投0中,空位投篮竟砸中篮板侧沿。反观法国青年队,她们利用中国队收缩内线的策略,在外线投出42%的三分命中率,替补后卫莱娅·马丁更是上演了背后运球过掉两人后上篮的“羞辱式”进球。
这场溃败将中国女篮青训的深层矛盾撕开血淋淋的伤口。当2米28的张子宇被成年国家队主教练宫鲁鸣“截胡”时,U19教练组或许心存侥幸:去年U18亚青赛没有她,我们照样拿了亚军。但他们选择性遗忘的是,那届赛事张子宇场均23.6分12.8篮板,决赛对阵澳大利亚时独揽30分,她的牵制力让外线射手群获得了大量空位机会。如今这支U19女篮,内线最高点徐凤威场均仅有6.3分4.2篮板,外线球员被迫在强对抗下勉强出手——数据显示,本场比赛中国队三分球21投4中,两分球命中率仅33%,而法国队利用快攻得到28分,是中国队的3倍。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人才断档。当韩旭、李月汝在WNBA赛场大放异彩时,她们的接班人却迟迟未能涌现。搜索近三年国青女篮名单,2003-2008年龄段球员中,除张子宇外竟无一人入选过国际赛事最佳阵容。基层教练私下透露:“现在基层选材只看身高,1米9以上的苗子全被拉去练内线,导致后卫线青黄不接。”本次比赛印证了这种担忧:中国队全场助攻仅8次,不足法国队半数,组织后卫初慧萱在对手紧逼下4次将球直接传出边线。
面对舆论风暴,篮协内部传出两种声音。一派主张紧急召回张子宇“救火”,毕竟她已在成年队集训中展现恐怖统治力——上周对阵澳大利亚的热身赛,她面对WNBA级中锋拿下18分10篮板。另一派则坚持“梯队建设不能饮鸩止渴”,认为过度依赖特殊身高球员会阻碍整体战术发展。这种争论似曾相识:2023年U16女篮因弃用张子宇惨败日韩,当时主帅李昕的“战术不适配”论调遭千夫所指。
距离U19世青赛开赛仅剩两个月,王桂芝的教练组站在十字路口。若坚持现有阵容,这支缺乏核心的球队可能重蹈巴黎奥运会中国女篮爆冷出局的覆辙;若破格征调张子宇,则要协调与成年国家队的用人冲突。宫鲁鸣近日受访时意味深长地说:“特殊人才需要特殊培养路径。”或许暗示着跨级征召的可能性。
场边的法国球探笔记本上记录着这样的评价:“中国队的战术还停留在十年前——找大个子,等空位,缺乏动态进攻。”这句话刺痛人心,却真实反映了现状。当世界女篮朝着“五小阵容”“位置模糊化”演进时,我们仍在为失去一个2米28的巨人而手足无措。张子宇的价值毋庸置疑,但中国女篮真正需要的,是培养出下一个能带着球队逆风前行的“李梦式”领袖,而非永远期待“救世主”降临。
终场哨响时,法国观众席传来零星的掌声——那是对弱者的礼貌性鼓励。中国姑娘们低头快步离场,她们的球衣后背已被汗水浸透,不知是源于比赛的激烈,还是压力的沉重。看台上,有华人留学生高举“相信未来”的标语,但在更衣室走廊,某位随队记者听到助教的叹息:“未来?我们现在连‘现在’都抓不住……”这场36分的惨败,或许会成为中国女篮变革的催化剂,也或许只是又一段重复的历史。唯一确定的是,当张子宇在成年队继续刷新天赋上限时,U19的这群姑娘们,正在为整个体系的滞后付出代价。
来源:深夜的琴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