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思维导图,单元复习课也可以很轻松

B站影视 2024-12-19 11:28 2

摘要:随着期末临近,单元复习成为了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细节,还要理解知识间的联系,这对他们的综合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一大考验。

本文共3480字,仔细阅读需9分钟

编辑/肖静 统筹/孙习涵

阅读本文您将看到:

1、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支持单元复习教学?

2、运用思维导图实施单元教学的两个案例

随着期末临近,单元复习成为了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细节,还要理解知识间的联系,这对他们的综合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一大考验。

同时,复习过程中的信息量巨大,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处理和吸收这些信息,而教师需要设计有效的复习策略,平衡不同知识点的复习时间和深度。

在此背景下,思维导图成为了一个好用又实用的工具。下文结合案例,展现了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建构与问题解决的复习策略。

单元复习课课堂容量大、学情复杂、教学形式局限,教师可在精准教学理念指导下,针对小学科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难点,提出以搭建单元内容思维导图为驱动性任务,以便利贴为学习支架,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便利贴式”思维导图复习策略。

现以六年级“工具与技术”单元为例,将“便利贴式”思维导图运用于科学复习课,使学生达到巩固基础、查漏补缺、总结释疑的目的。

1.准备阶段:自主列举,梳理知识点

课前,学生在预学单的指引下进行知识点梳理。

指引一:在本单元中,我们认识了几种典型的简单机械,如斜面、杠杆、轮轴等。请分别列举1项你印象最深刻的例子,在表1中画出结构图,并介绍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和使用到的技术。

指引二:关于工具名称和使用技术,以及本单元的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

指引一提供了梳理的范例,设计意图有三点。

第一,明确单元思维导图的整理线索。教师应使用典型工具类别作为分支主题,并指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结构图,再应用到实际场景。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画图和分析杠杆三要素来理解杠杆类工具的结构,并记录其使用方法和技巧。

第二,强调工具和技术是思维导图的核心要素。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将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及其关系。

第三,示范如何使用便利贴记录。教师应指导学生将工具结构图记录在方形便利贴上,将使用技术记录在长条形便利贴上,以统一方法便于课堂合作和交流。

指引二旨在检验学生对工具与技术关系的理解,并暴露学生在科学概念、探究实践和思维方法上的问题。

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预学内容主要有两部分:

一是梳理典型的工具和相关使用技术,指向思维导图的基础框架;

二是提出本单元仍然存在的疑问或者想要更深入了解的内容,指向思维导图的补充和提升。

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便利贴"式思维导图是一种半开放的思维导图,可采用项目学习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首先,要在预学单上明确小组合作搭建单元思维导图这一驱动性任务。其次,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搭建思维导图过程中的需求、争议和困难,开展个人预学、小组互学、资料阅读等帮助学生搭建思维导图的支持性学习活动,并提供预学单、便利贴、思维导图记录单等学习工具。最后,要拟定单元思维导图评价标准,指向合作与沟通、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素养目标。

2.形成阶段:归纳组合,突破重难点

为了突出单元重难点,提高效率,本课采用的是半开放式思维导图。一级分支主题已经在预学整理阶段给出了较为明显的提示。作为第一分支主题,学生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讨论、补充。例如,像剪刀这类工具既属于杠杆,又属于斜面,那么可以用线框添加一个组合类的分支主题(如图1)。

教师难以独自应对全班学生的错误,因此需要建立学生互学机制。学生两人一组,交换预学单找错并用红笔修正,确保思维导图内容正确。之后,四人小组将预学单上的便利贴分类、组合并贴到思维导图上,以提高效率和加强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提示每位成员的内容都被包含且不重复。

小组思维导图上的基础内容来源于每位成员预学单上的便利贴,这就赋予了每位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动力和使命感,驱动他们对预学内容进行分类、比较、归纳、组合。学生在处理这么多有关工具和技术的信息时,要能够快速阅读、理解、询问、判断、甄别等。

随后,各小组需将思维导图初稿展示并进行组间交流,用红便利贴记录建议和信息以完善导图。这一过程从个人学习到小组再到全班,便利贴内容经过反复校正和补充,确保了导图的准确性和成长性。

3.提升阶段:释疑提升,关注发展点

教师汇总学生预学单中的疑问,包括车轮作用、费力杠杆用途、剪刀省力情况、杠杆平衡原理等等,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利用教师在课前建立的资料库(如图2)自主学习,解决疑问并扩展讨论。

在自助餐式的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查阅资料,我对哪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这一步是学生从个体学习到合作互学再回到个性化思考的过程。交流的内容可以是疑难问题的继续探讨,也可以是课外知识的分享。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针对单元重难点内容进一步讲解,必要时配合实验器材的演示。

在同学分享交流和教师演示讲解过程中,各小组仍然用便利贴摘记有价值的信息,贴到小组思维导图上(如下图)。如果课堂时间有限,可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丰富、完善,鼓励他们建立二级分支主题甚至更细分的分支主题,持续地将“工具与技术”主题相关的概念、模型、实例绘制成一张思维导图。

至此,学生经历了思维导图的准备、形成、补充以及丰富的过程。此思维导图作为学生思维训练和发展的载体,也作为本节复习课的直接成果输出,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提升。

要想在复习中打破学习的一般思路,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落实到思维方法,并锻炼学生将知识结构化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是一个很好的抓手与支架。

以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西北区域”的复习为例。复习前,学生已经对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并有一定的分析区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因此,本单元设计共三课时,通过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下文着重展示第一及第二课时的具体教学过程。

学生通过自学来画思维导图并初步建构本单元知识体系的过程其实就是自主建构的过程,在学生对知识有一定储备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支撑,帮助其进行完整的自主建构。

但由于考虑到整个初二学生群体的内部差异较大,并且对部分孩子来说建构比较完整、科学的思维导图确实存在一定挑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决定第一课时拿出一整节课来带领学生反复完善、修改思维导图,进而帮助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1.搭建思维导图,落实学习重点

第一课时在课上主要进行的是起始和完善两个环节。起始环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给出知识脉络,学生完善

组内分享,完善补充

班级分享,梳理过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在学生进行组内分享、班级分享之前告诉他们思维导图应总结什么,如何总结,每个学生根据他的知识储备、知识漏洞有所不同,画出的思维导图应该是具有个性化差异的。

通过第一轮的修改、补充完善之后,再反复进入第二轮,同样也是三个方面:

给出内容,学生完成

组内分享,完善补充

班级分享,完善补充

在整个过程中,包括学生汇报、分享思维导图,教师讲评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将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地给学生进行了一个呈现,教师在其中的主要功能就是带领学生讲解、梳理本单元的知识。

在两轮完善、修改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进行了充分的生生互学、互助,其中必定体现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再通过生生交流、教师点评、师生共同学习得到解决,呈现出一副比较完整、科学的思维导图。

本课时教师给出任务:针对已完成的《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思维导图,小组内进行互评,并修改完善本组思维导图,选取一张进行投稿。

2.运用思维导图,突破学习难点

第二课时着重于输出、问题解决和知识应用环节。在第一课时画出思维导图之后,整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已经基本完成,第二、第三课时着重指向的是突破教学难点。

第二课时设计为《循新疆棉花发展之路,寻因地制宜之道》。首先用一系列关于新疆棉花的新闻、消息引出学生的兴趣,得出结论新疆棉花产量大,品质好。进而提出问题:棉花是喜光作物,生长期内需要充足的光照。新疆棉花为什么产量大、品质好?给学生提供相应资料,让学生应用前面的思维导图做出分析。

学生在八年级上册时就已经学过新疆位于400mm年降水量线以西,主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时畜牧业,而棉花种植属于种植业。如何发展种植业?在哪里发展种植业?这些问题为学生构建起认知冲突,促使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助力难点突破。

教师适时给出任务:结合材料,为新疆棉花找找家(主要产地);并说明理由。

找寻棉花产地最根本的是找寻水源,新疆是一个缺水的区域,由此可以引出新疆坎儿井工程的知识,然后继续沿着“新疆缺水,需要寻找水源才能发展种植业”的思路给出任务:在新疆棉花种植过程中如何节约水资源,结合所学说说你的看法。

在最后的总结阶段,教师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新的角度,补充一些新的材料。

如:新疆棉田内铺盖地膜、安装滴灌设施,每亩地用水节约100多立方米。滴灌也是新疆棉田最常用的灌溉方式,可以实现水肥一体化灌溉。

再如:痕量灌溉技术是将装有控水头的管材埋在农作物根部,依靠土壤的毛细力自动调节水分供给,使农作物由“被补水”变为“主动吸水”。这项技术比广泛运用30余年的滴灌技术还要节水50%左右,在业内被誉为节水灌溉技术的革命。

本单元授课中用思维导图进行整体复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促使学生深度学习,进行自主建构,同时借助PAD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参与度,引发认知冲突,增强了生生互学。

来源:轩怡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