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湖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联合武汉格桑花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组成的调查团队在对南漳县进行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中,首次记录到6种此前未在南漳县域内分布的鸟类(比对南漳县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料),分别为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山鹡鸰Dendro
近日,湖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联合武汉格桑花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组成的调查团队在对南漳县进行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中,首次记录到6种此前未在南漳县域内分布的鸟类(比对南漳县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料),分别为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山鹡鸰Dendronanthus indicus、棕颈钩嘴鹛Pomatorhinus ruficollis、白颈鸦Corvus pectoralis、小黑领噪鹛Garrulax monileger、牛背鹭Bubulcus ibis。这一发现标志着南漳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鸟类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栗背短脚鹎
Hemixos castanonotus
属雀形目鹎科,体长约20厘米,背部呈鲜明的栗红色,头部灰黑色,腹部灰白色,尾羽暗褐。喙短而粗,脚黑色,眼周有浅色细环。栖息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喜在中上层乔木活动。杂食性,以浆果、昆虫为主,常结成小群觅食。鸣声清脆多变,繁殖期4-6月,巢呈杯状筑于树枝分叉处。常见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栗背短脚鹎(舒勇摄)
山鹡鸰
Dendronanthus indicus
属雀形目鹡鸰科,体长15-17厘米,上体橄榄绿色,下体白色,胸部有两条黑色横纹。尾羽黑白相间,飞行时呈波浪状轨迹。迁徙鸟类,繁殖于东北及华北,越冬于华南及东南亚。偏好湿润林地或溪流附近,单独或成对活动。以地面昆虫为食,行走时尾部上下摆动,鸣声为细弱的“tzit-tzit”。其现身表明南漳成为迁徙通道中的重要补给站。
目击
棕颈钩嘴鹛
Pomatorhinus ruficollis
属雀形目林鹛科,体长19-22厘米,喙细长下弯,头顶至后颈棕红色,喉部白色,胸腹具黑色纵纹。尾羽长而渐窄,尾端白色。常见于南方灌丛或竹林。性隐秘,常沿地面跳跃觅食,以昆虫、蜘蛛和种子为食。鸣声为悠扬的“tu-tu-tu…”,繁殖期成对活动,巢筑于低矮灌丛中。对栖息地完整性要求较高。
棕颈钩嘴鹛(舒勇摄)
白颈鸦
Corvus pectoralis
属雀形目鸦科,体长约50厘米,通体黑色,颈部具醒目的白色环带,喙粗壮。飞行时翅宽大,尾呈楔形。近危物种(NT),栖息于农田、河滩及丘陵地带。杂食性,食腐、昆虫、谷物等,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警惕性高,叫声粗哑,巢多建于高大乔木顶端。该物种对人为干扰敏感,此次发现于偏远农田地带,反映当地生态平衡良好。
白颈鸦(舒勇摄)
小黑领噪鹛
Garrulax monileger
属雀形目噪鹛科,体长23-25厘米,头顶至背部棕褐色,喉部黑色,胸部具黑色“项链”斑纹。眼周裸露皮肤呈蓝色,尾羽末端白色。中国南方特有种,常见于密林下层或灌丛。群居性,嘈杂喧闹,以果实、昆虫为食。繁殖期3-6月,巢呈深碗状,每窝产卵3-5枚。
小黑领噪鹛(舒勇摄)
牛背鹭
Bubulcus ibis
属鹈形目鹭科,体长48-53厘米,繁殖期头、颈、背部饰羽橙黄色,非繁殖期通体白色。喙黄色,脚黑色,体型较其他鹭类短粗。唯一主要食昆虫的鹭科鸟,常跟随耕牛捕食惊飞的蝗虫、蟋蟀。栖息于稻田、沼泽,集群繁殖,巢建于乔木或竹林。迁徙或局部留鸟,飞行时颈部缩成“S”形。此次在稻田区观测到种群,可能与农业生态优化有关。
牛背鹭(舒勇摄)
南漳县地处秦巴山区东缘,森林覆盖率超68%,是湖北省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也是连接华中与西南生态廊道的重要节点。此次新增的6种鸟类中,白颈鸦印证了南漳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牛背鹭种群稳定反映农业生态系统趋于平衡;栗背短脚鹎和山鹡鸰的发现证实了南漳森林生态系统维护和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南漳可能成为湖北省鸟类监测网络的关键节点,推动区域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建设与跨区生态联防。
编辑:严晓露审核:赵月 王步乾终审:李丹 黄金丽主办:襄阳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主管:襄阳市生态环境局运营:襄阳日报新媒体集团
来源:襄阳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