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涉过愤怒的海》这部电影以一场令人痛心的悲剧作为开场背景设定,留学生金丽娜在日本遭遇了意外死亡,她的父亲老金,一位普通的渔民,原本平静的生活就此被打破。当那具身中 17 刀的女儿遗体出现在老金眼前时,无尽的悲痛与愤怒开始在他心底滋生。老金怎么也无法接受,那个自
《涉过愤怒的海》这部电影以一场令人痛心的悲剧作为开场背景设定,留学生金丽娜在日本遭遇了意外死亡,她的父亲老金,一位普通的渔民,原本平静的生活就此被打破。当那具身中 17 刀的女儿遗体出现在老金眼前时,无尽的悲痛与愤怒开始在他心底滋生。老金怎么也无法接受,那个自己辛苦供其留学,一直视为心头肉的女儿,就这样离他而去,而女儿的男友李苗苗有着重大嫌疑,却在其母亲景岚的庇护下逃回了国内。
就是从这样一个充满悲伤与疑问的背景出发,电影如同抽丝剥茧一般,慢慢将背后复杂的故事展现开来。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围绕着追凶复仇这一表层情节,更是借此深入到两个家庭背后的过往,牵扯出原生家庭、人性、情感等诸多深层次的内容,一点点地吸引着观众走进这个充满爱恨纠葛的电影世界,让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要跟随老金的脚步,去探寻真相,去看看这场悲剧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影片巧妙地采用了犯罪悬疑的叙事结构,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老金在得知女儿死后,决心踏上追凶之旅,可这一过程远非一帆风顺,充满了各种阻碍与意外。他先是要在异国他乡寻找线索,面对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等诸多难题,好不容易锁定了嫌疑人李苗苗,对方却又在母亲景岚的操作下迅速逃回国内,老金只能紧追不舍。
而在这个追凶的过程中,电影不断通过各种情节的反转来推动剧情发展。比如,观众原本以为已经掌握的线索,随着剧情推进却发现另有隐情;原本看似罪大恶极的人物,背后或许也有着复杂的缘由和无奈。像是李苗苗这个角色,一开始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有着反社会人格、作恶多端的形象,可随着故事深入,又会发现他的性格形成、行为动机与他的家庭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
同时,影片还借助紧凑的节奏、紧张的氛围营造,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老金的视角,与他一同经历那种愤怒、焦急、疑惑等情绪的交织。例如电影里那些紧张刺激的追踪戏,老金在大街小巷、各种复杂环境中追寻李苗苗的踪迹,镜头的切换、音效的烘托,都让观影者仿佛身临其境,心也跟着悬了起来,时刻被剧情所牵引,完全沉浸其中,迫不及待地想要知晓最终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老金在影片中呈现出一种极为矛盾的父亲形象。从表面行为来看,他在得知女儿金丽娜身中 17 刀惨死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为女复仇之路,那股子不找到凶手誓不罢休的劲头,仿佛是一个为了子女可以不顾一切的伟大父亲形象。他漂洋过海,从自己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日本,又辗转回国,一路追踪嫌疑人李苗苗,期间历经艰难险阻也未曾放弃,让人觉得他对女儿的爱深沉且炽热。
然而,当我们深入剖析他的内心想法时,却会发现诸多问题。老金其实在过往对女儿有着情感忽视的情况,比如在女儿成长过程中,他以海上打鱼为生,常常把女儿独自留在岛上,有时一去就是十几天,对女儿在生活中的害怕、孤独等情绪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女儿发高烧时,他用湿毛巾给女儿降温,却粗心地盖住女儿口鼻,差点让女儿窒息,可他却从未真正意识到这些行为对女儿造成的伤害。他似乎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拉扯女儿长大就尽到了责任,却不懂爱的细腻表达。
甚至在女儿死后,他的追凶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把对自己曾经失职的愤怒投射到了李苗苗身上。他在日本时,对女儿在当地的生活、感情状况几乎一无所知,可见平日里和女儿在情感交流上是多么匮乏。但他又执着于通过抓到凶手来证明自己是个好父亲,试图弥补内心深处对女儿的愧疚,可这种弥补方式恰恰暴露了他内心矛盾的一面,那就是表面的一腔热血复仇背后,实则藏着过往对女儿关爱的缺失。
从心理学角度去审视老金,会发现他有着明显的自恋型人格特点。他总是对外强调自己为女儿付出了一切,比如在渔船上,他会和旁人说自己辛苦打渔就是为了供女儿留学;在日本和翻译坐在小酒馆喝酒时,也不断提及这辈子就是为了女儿。仿佛 “为女儿付出” 这件事成为了他彰显自己伟大的一个标签,而他也沉醉在自己所营造的这种好父亲形象当中。
但实际上,他从来没有真正触及到女儿的内心需求。女儿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陪伴、理解与关爱,可这些老金都没能给予。他更多的是享受旁人听到他为女儿付出时所给予的夸赞,满足自己内心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需求。他所谓的追凶复仇,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满足自己内心对于塑造完美父亲形象的渴望,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自己在这场悲剧中找到心理安慰,却忽略了女儿已经逝去,真正的爱本应在生前给予的事实,而这种自恋型人格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女儿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金丽娜的讨好型人格根源在于她不幸的原生家庭。父母离异后,她从小就不被重视,先是被父母像皮球一样推来推去,最后跟着父亲生活,可父亲又忙于生计,常常把她独自丢在家里,她的情感需求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她渐渐养成了讨好型人格。因为童年缺爱,她极度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关爱,所以在面对身边的人时,总是小心翼翼,生怕惹别人不高兴。在爱情里更是如此,面对性格反复无常的李苗苗,她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只是一味地讨好、祈求对方给予自己爱。她害怕一旦表达不满或者反抗,就会失去对方,就像小时候害怕被父母再次抛弃一样。比如,当李苗苗情绪上喜怒无常,做出一些过分的行为时,她的选择永远是忍受,只要李苗苗说一句爱她,她就愿意把自己全盘奉上,不管对方的行为多么反常、多么暴虐,她都选择默默承受,根源就是童年缺爱带来的深深恐惧,让她在感情中逐渐迷失了自我。
金丽娜的讨好型人格缺陷一步步将她逼入了绝境。在和李苗苗的感情波折中,她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起初两人感情好的时候,她沉浸在那短暂的被爱错觉里,可一旦感情降温,李苗苗露出恶劣的一面,她虽然痛苦,却因害怕被抛弃,不敢轻易离开。
即便后来她看清了李苗苗的本质,比如李苗苗对她进行情感操控,限制她的社交,甚至用暴力威胁她等,她在短暂地离开后,还是因为内心那种害怕孤独、害怕失去爱的恐惧,选择重新回到李苗苗身边。她试图用极端的方式,比如伤害自己来挽留这段感情,却不曾想最终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她的命运仿佛被自己的人格缺陷所束缚,在缺爱的泥沼里越陷越深,最终走向了毁灭,这也深刻地揭示出原生家庭对孩子性格以及命运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童年时期的情感缺失,很可能会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埋下一颗颗不定时的 “炸弹”,一旦触发,后果不堪设想。
李苗苗在童年时期就展现出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恶行,这些行为无不体现出他反社会人格的特点。六岁时,因为奶奶病重,父母为了照顾老人不能如期带他去日本旅游,他便在病房大闹,甚至残忍地拔掉了奶奶的呼吸机管道;七岁时,他在池塘炸青蛙,从虐待动物的行为中寻求所谓的 “乐趣”;再大一点,和妹妹一起玩蹦床时,他用力蹦跳把妹妹弹出去,导致妹妹截肢瘫痪,这些行为都凸显出他缺乏最基本的同情心。
在成长过程中,他的这种反社会人格愈发明显,控制欲极强,在与金丽娜交往时,总是想要完全掌控对方的社交关系和人身自由,要求金丽娜一切都得按照他的规则和意愿来行事,还冠以 “爱” 之名对金丽娜进行情感操控。而且他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丝毫不会感到愧疚,犯错后没有悔改之心,比如他殴打室友,导致对方摔掉了一颗牙,当金丽娜带着室友来找他时,他的认错方式竟然是神情淡定地拿起扳手撬掉自己一颗牙,仿佛这样就能抵消自己的过错,对他人的感受完全漠视,这些性格特征贯穿在他对待金丽娜以及面对其他人时的种种表现之中,就像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给身边的人带来无尽的伤害。
李苗苗的反社会人格在整个悲剧事件中起到了关键的催化作用。在与金丽娜相处的过程中,他凭借自己那种善于伪装、懂得拿捏别人心理的手段,先是让金丽娜陷入了爱情的 “陷阱”,让金丽娜对他言听计从。而当感情出现波折,或者金丽娜有一点违背他意愿的行为时,他便通过情感操控、言语威胁甚至是暴力行为来伤害金丽娜,让金丽娜在这段感情里饱受折磨,内心的安全感逐渐被消磨殆尽。
他的极端行为和情绪波动不断地给金丽娜的心理施压,使得金丽娜原本就脆弱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陷入了绝望的境地。例如,两人感情降温后,他会因为金丽娜的抱怨,暴力地将金丽娜压在窗台上,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惩罚她对两人关系主从次序的逾越,这一系列行为推动着剧情往不可挽回的方向发展,最终导致了金丽娜的悲剧结局,可以说他的反社会人格是整个悲剧事件的重要导火索,让所有的矛盾和伤害不断升级,直至酿成了这场令人痛心的悲剧。
景岚在影片中呈现出一种像 “狼妈” 般守护孩子的形象。她看似优雅理性,是个知识分子模样,面对老金的愤怒,她起初表现得理性克制,能够四两拨千斤地把老金说服,让人觉得她通情达理。然而,实际上她却有着强烈的母性本能,为了保护儿子李苗苗,她可以不顾一切,将对儿子的保护和溺爱放在了首位,甚至超越了对真相的追求。
她过度溺爱李苗苗,对儿子的所有恶行都选择包庇隐瞒,在明知儿子可能犯下大错的情况下,不仅没有让儿子去承担责任,接受应有的惩罚和教育,反而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买好出国的航班,迅速将儿子送出国,试图让儿子逃脱法律的制裁。她这种盲目的溺爱,导致李苗苗越发失控,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她的行为体现出了在亲情面前的盲目和矛盾,一方面她确实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可另一方面她这种没有原则的溺爱却成为了儿子走向深渊的 “帮凶”,也从侧面反映出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双面影响,过度的溺爱往往会让孩子失去对是非对错的正确判断,进而扭曲了他们的人格。
李烈这个角色在影片中展现出了典型的逃避与妥协的特点。作为李苗苗的父亲,他知晓儿子从小就有着各种恶行,比如做出伤害奶奶、妹妹等残忍的行为,但他却选择了逃避管教责任。面对儿子的问题,他总是视而不见,为了声誉、金钱、权力等外在因素,不断地妥协让步,放纵儿子的所作所为。
他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应有的教育责任,没有去引导儿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儿子犯了错之后,也没有想着如何去纠正儿子的行为,而是任由儿子自生自灭,甚至在儿子出事之后,表面上还装作对孩子爱的真切,说着 “这是我唯一的儿子啊”,背地里却想让儿子蹲监狱,让儿子去承担后果,这种伪善的态度更加凸显出他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失职。他的这种逃避和妥协,使得李苗苗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变本加厉地陷入道德和情感困境,进一步加剧了整个家庭以及相关人物的悲剧走向,也揭示出这类家长在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的无奈与失职,他们往往因为各种外在因素,而忽视了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注和正确引导,最终酿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
在《涉过愤怒的海》这部电影中,原生家庭之殇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父母爱的错位问题尤为突出。老金作为父亲,一直觉得自己为女儿付出了许多,辛苦打渔供女儿留学,在他的认知里,这就是对女儿满满的爱。然而,他却忽视了女儿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陪伴与情感关怀。女儿金丽娜小时候,老金常常出海一去就是十几天,把她独自留在岛上,让她长期处于孤独、害怕的状态中,像女儿发高烧时,他用湿毛巾降温却差点让女儿窒息的粗心举动,也体现出他在生活细节里对女儿情感需求的忽视。
金丽娜父母离异后,母亲也几乎从她的生活中缺席,对她的成长不管不顾,把她像皮球一样推来推去,最后丢给父亲,可父亲又没能给予足够的关爱,导致她极度缺爱。而李苗苗的家庭中,母亲景岚的爱同样是错位的,她对儿子李苗苗过度溺爱,无论李苗苗做出多么恶劣的行为,她都选择包庇隐瞒,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人脉帮儿子逃脱责任,这种没有原则的溺爱,看似是爱,实则是将儿子一步步推向深渊,让李苗苗越发无法无天,缺乏对是非对错的正确判断。
这些家庭里父母表达爱的方式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父母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付出、去保护,却没有真正触及到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使得孩子在缺爱的环境中长大,内心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感缺口,性格上也逐渐出现缺陷,进而引发了后续一系列悲剧。这也反映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同样面临着亲子沟通不畅、爱的传递出现偏差等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和警醒。
电影通过这些家庭的故事,也引发了我们对当下教育的深刻反思。从老金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控制型与忽视型交织的教育方式,他会强迫女儿做一些事情,比如在海里练游泳直到精疲力竭,却又很少关心女儿内心真正的想法和感受,这使得女儿金丽娜养成了讨好型人格,在面对他人时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害怕被抛弃,哪怕在一段不健康的感情里受尽折磨,也不敢轻易离开。
而李苗苗母亲景岚的溺爱型教育,更是让李苗苗养成了反社会人格,肆意妄为,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毫无愧疚之心,认为无论怎样都有母亲为自己兜底。这些畸形的教育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它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产生了偏差,也左右了他们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
原生家庭环境就像是孩子成长的土壤,肥沃与否直接决定了孩子能否茁壮成长。这部电影无疑是给所有家长敲响了一记警钟,提醒着我们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健康、平等、充满理解的爱,避免让孩子因为错误的家庭教育而陷入痛苦甚至走向悲剧的深渊。
老金的愤怒情绪贯穿了整部电影,并且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最初,当他得知女儿身中 17 刀惨死后,那种愤怒就如同汹涌的海浪一般瞬间将他淹没,这是一个父亲无法接受女儿离世的本能反应,他的世界仿佛在那一刻崩塌了,满心都是要为女儿找出凶手、讨回公道的强烈念头。
在追凶的过程中,老金的愤怒不断升级。他漂洋过海,从日本追到国内,面对语言不通、环境陌生等诸多困难,都没有丝毫退缩,每一次线索的中断、每一次嫌疑人的逃脱,都让他的愤怒之火燃烧得更旺。尤其是在与李苗苗母亲景岚的交锋中,景岚的百般阻挠、对儿子的庇护,更是让老金的愤怒达到了顶点,他不顾一切地想要冲破这些阻碍,抓住李苗苗。
然而,当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老金发现女儿的悲剧自己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时,他那一直支撑着自己的愤怒瞬间崩塌了。原来,女儿临死前曾给自己打过电话,可他因为出海没能接到;女儿在日本的生活和感情状况,自己这个做父亲的竟然一无所知,他一直以来对女儿情感上的忽视,此刻都成为了扎在他心头的利刃。这时的愤怒,不再只是指向外界的凶手,更多的是对自己失职的无法接受,是一种深深的自责和悔恨。老金的愤怒情绪演变推动着整个故事的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愤怒背后那复杂纠结的情感以及人性的挣扎,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情绪表达,更是一个父亲内心痛苦和愧疚的外化体现。
老金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事件后,终于正视了自己作为父亲的失职,有了自我救赎的意识。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过去对女儿所谓的爱,其实是充满了缺陷和遗憾的,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女儿的悲剧结局。可是,即便他明白了这一切,却也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女儿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无论他此刻多么悔恨,多么想要弥补,都为时已晚。
这种无力感凸显出了自我救赎的艰难。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在犯错之后想要去弥补、去改变,试图让自己从愧疚和悔恨中解脱出来,但有时候,有些错误一旦犯下,就如同覆水难收,留下的只有深深的无奈和伤痛。老金的经历让观众们真切地体会到了面对错误和遗憾时那种刻骨铭心的无奈与悔恨,也让我们思考,在生活中应该如何珍惜当下,用心去对待身边的人,避免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因为自我救赎的道路往往布满荆棘,不是每一次的醒悟都能换来圆满的结局。
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展现出了鲜明的人性弱点,这些弱点在亲情、爱情等关系的交织中被不断放大,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老金有着自恋型人格,他总是强调自己为女儿的付出,沉醉在旁人夸赞自己是好父亲的表象中,却忽略了女儿真正需要的爱,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让他在女儿成长过程中严重缺席,也为后面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金丽娜由于童年缺爱,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在感情里卑微到了尘埃里,一味地讨好李苗苗,不敢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抗,哪怕遭受伤害也默默忍受,她的这种人格弱点使她在不健康的感情中越陷越深,最终无法自拔。李苗苗则有着反社会人格,缺乏同情心,从虐待动物、伤害亲人到对女友进行情感操控和暴力威胁,他的种种恶行都彰显出他对他人感受的漠视,只追求自己的快感和满足,完全不顾及道德和伦理的约束。
景岚作为母亲,过度溺爱儿子,盲目地保护李苗苗,失去了对是非对错的判断,她的这种母爱虽然出于本能,却因为没有原则而成为了儿子犯错的 “帮凶”。李烈则逃避对儿子的教育责任,面对儿子的问题选择视而不见,一味地妥协让步,这种逃避和不作为也进一步加剧了李苗苗的堕落。这些角色身上的人性弱点相互影响,在家庭和感情的复杂关系网中发酵,最终酿成了这场令人痛心的悲剧,充分体现出了人性在特定环境下的复杂与可悲之处。
电影通过整个故事的发展以及各角色的结局,向观众抛出了诸多关于人性的深刻思考。比如爱与恨的界限究竟在哪里?老金对女儿的爱毋庸置疑,可他的忽视却又给女儿带来了伤害,最后演变成了恨;李苗苗对金丽娜的感情,看似有爱,却又夹杂着控制和伤害,让人分不清那到底是爱还是恨。
还有道德与情感的抉择问题,景岚出于对儿子的深厚情感,选择包庇他的恶行,罔顾道德和法律,这种情感至上的做法究竟是对是错?而老金在追凶过程中,为了找到凶手也做出了一些超出常规的行为,那他的行为又该如何评判呢?电影让我们看到,人性不是非黑即白的,在面对复杂的情感和现实情况时,人们往往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做出的选择也可能充满争议。
它引导观众在看完电影后,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剧情上,而是要对人性有更深层次的审视,去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自己会如何面对爱与恨、道德与情感的冲突,从而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也更加珍惜那些纯粹而美好的情感,避免让自己陷入人性弱点所带来的悲剧漩涡之中。
在《涉过愤怒的海》中,镜头语言的运用堪称精妙,为影片营造出了各种不同且浓烈的氛围。比如在老金追凶的场景里,昏暗的光线是常用的元素之一。当老金穿梭在日本那错综复杂的街巷,或是潜入一些光线不足的地下室、废弃建筑去寻找李苗苗的踪迹时,黯淡的光线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神秘感与紧张感,观众仿佛也和老金一样,只能凭借着微弱的光线去捕捉线索,心也随之悬了起来。同时,摇晃的镜头更是增强了这种紧张氛围,像是在房顶追逐、公路追车等情节中,镜头随着人物的快速移动而剧烈晃动,给人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观众自己就身处那激烈的追凶现场,与角色们一同奔跑、追逐,情绪被完全调动起来,沉浸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之中。
而在展现金丽娜过往生活以及内心世界时,色调的运用就起到了关键作用。她回忆中的画面常常带有一种梦幻般柔和的滤镜,与老金追凶线那以现实主义为基底的冷硬色调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柔和的色调营造出了一种看似美好却又透着些许虚幻的氛围,正如金丽娜那缺爱却又渴望爱的内心世界,她在那样孤独又缺乏安全感的成长环境里,只能在自己幻想的美好中寻求慰藉,通过镜头语言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了她内心的脆弱与对爱的渴望。
再看一些场景的构图,也别具深意。例如老金站在海边,望着茫茫大海的画面,人物被辽阔又略显压抑的大海衬托得格外渺小和孤独,凸显出他在女儿离世后的那种无助与迷茫,大海仿佛成了他内心愤怒与悲伤的具象化载体,通过这样的构图,观众无需太多台词,就能直观地体会到老金复杂的心境。
影片中有诸多表意深刻的场景镜头,值得细细品味。金丽娜在衣柜里画太阳花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这不仅仅是她童年时期养成的习惯,更是象征着她对爱和安全感的极度渴望。小时候,父亲老金常常出海,留她一人在家,她只能躲在衣柜里,通过画太阳花来缓解害怕、孤独的情绪,期盼着父亲平安归来。而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再次躲进衣柜画太阳花,那是她在绝望中依旧渴望被爱的本能体现,镜头聚焦在那用鲜血画出的太阳花上,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她内心深处那从未被填满的情感空缺,以及这份空缺所带来的悲剧色彩。
还有老金在得知女儿死后,独自坐在房间里,周围堆满了女儿的遗物,镜头先是全景展示整个杂乱却又满含回忆的空间,然后慢慢拉近,定格在老金那满是痛苦和悔恨的脸上,这个由远及近的镜头变化,仿佛带着观众一步步走进老金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那被自责、悲伤所充斥的复杂情绪,也让观众更能理解他后续追凶行为背后,那份想要弥补过错、寻找心理安慰的纠结心态。
另外,电影结尾处,老金走在路上,背后是狂风暴雨,他的身影显得疲惫又沧桑,此时镜头拉远,展现出整个压抑的环境,寓意着这场悲剧就如同这恶劣的天气一般,给所有人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而老金即便经历了这么多,依旧要在这痛苦中继续前行,去面对那无法改变的现实,这样的镜头语言给观众留下了无尽的思考空间,让大家对整个故事的主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黄渤、周迅、张宥浩等主演在影片中对角色复杂情感的细腻演绎,无疑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黄渤饰演的老金,将这个角色的愤怒、悔恨、迷茫等不同层次的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最初得知女儿死讯时,那如火山喷发般的愤怒,通过他瞪大的双眼、紧攥的双拳以及不顾一切的追凶行动表现出来,观众能真切地感受到一位父亲失去女儿后的那种痛心疾首和誓要讨回公道的决然。而在追凶过程中,当遇到各种阻碍,线索一次次中断时,黄渤又通过细微的表情变化,比如眉头紧锁、眼神中的无奈与焦虑,将老金的迷茫和不甘诠释得恰到好处。到了后面,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老金意识到自己对女儿的忽视也是造成悲剧的一部分原因时,他脸上那种悔恨交加的神情,仿佛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父亲内心世界的崩塌,让人忍不住为之动容。
周迅饰演的景岚同样精彩,她把这个角色在强势与脆弱之间的转换演绎得十分自然。面对老金的追讨,景岚起初展现出的是一种理性克制又带着几分傲慢的强势,她的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话语间也尽显护子之心。然而,当事情越发失控,儿子的恶行逐渐被揭露,景岚内心的脆弱也慢慢浮现出来,周迅通过一些细微的动作,比如手的微微颤抖、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慌乱眼神等,将景岚作为一个母亲,在面对儿子走向深渊却又无力挽回时的那种痛苦和无奈展现得入木三分,让观众看到了这个角色复杂多面的内心世界。
张宥浩饰演的李苗苗,也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有着反社会人格的 “恶童” 形象,他把李苗苗那种表面上的玩世不恭、肆意妄为,以及内心深处的冷漠、残忍都通过表情、动作等细节展现出来。比如在他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后,脸上那毫无愧疚甚至带着一丝得意的神情,让人不寒而栗,使得李苗苗这个角色立体鲜活,仿佛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也让观众对其恨得牙根痒痒的同时,又不禁去思考造成他这种性格的背后原因。
除了主角们的精彩表现,配角演员们同样为影片增色不少。闫妮饰演的顾红,虽然戏份相对较少,但却把一个悔恨又无奈的母亲形象刻画得十分到位。在有限的场景里,她通过对角色神态、语气的精准把握,展现出了顾红复杂的心境。得知女儿身亡时,她那瞬间崩溃的神情,从眼神中的不可置信到整个人精神瓦解的状态变化,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母亲失去孩子后的痛苦。而在回忆过往,面对自己曾经对女儿的失职时,她脸上流露出的悔恨与自责,也让人对这个角色既心生同情,又有着一丝对她过往行为的惋惜,与主角们配合默契,共同撑起了这部电影的精彩。
还有祖峰饰演的李烈,将一个逃避与妥协的父亲形象演绎得恰到好处。他在面对儿子的恶行时,那种视而不见、想要逃避责任的心态,通过一些肢体语言和表情细节展现出来,比如总是回避他人关于儿子问题的眼神,在谈及儿子时那无奈又冷漠的语气等,让观众清晰地看到了这个角色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失职,以及他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虽然不是主要聚焦的角色,但却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丰富了影片的人物群像和故事维度。
《涉过愤怒的海》在剧情节奏上的巧妙安排,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情绪能适时得到调节,始终沉浸在故事之中。影片既有紧张刺激的快节奏情节,又有展现人物内心、回顾过往的舒缓慢节奏部分,二者相得益彰。在快节奏方面,像房顶追逐的戏份,老金在屋顶上狂奔,李苗苗在前面逃窜,镜头快速切换,配合着紧张的音效,营造出一种箭在弦上的紧张感,让人目不暇接;公路追车时,车辆的飞驰、险象环生的超车与碰撞场景,更是让观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风驰电掣的追车现场,整个过程节奏紧凑,毫无拖沓之感。
而在舒缓的慢节奏部分,比如通过金丽娜的日记、回忆等形式,展现她的成长经历、与李苗苗的感情过往时,画面变得柔和,节奏也随之慢下来,让观众有时间去深入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她在缺爱环境下的痛苦、挣扎以及对爱的渴望,与前面的紧张刺激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观众的情绪能从高度紧张中暂时缓和下来,更好地去理解故事背后深层次的情感和主题,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做好铺垫。这样张弛有度的情节推进,让整部电影的节奏如同波浪一般,有起有伏,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使其完全沉浸在这个充满爱恨纠葛的故事当中。
电影的结尾在揭示真相、展现人物结局等方面的处理手法,既给观众带来了震撼和思考,同时也存在一些稍显仓促的问题。从震撼的角度来看,当真相被揭开,观众才恍然发现原来整个悲剧背后有着如此复杂的缘由,老金一直以来的追凶行为在这一刻变得更加耐人寻味,他对女儿的忽视、女儿在感情中的绝望、李苗苗的反社会人格以及两个家庭各自的问题交织在一起,让大家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原生家庭对人的深刻影响,这种真相的反转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促使人们去深入思考影片所传达的主题。
然而,结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一些人物后续的交代不够清晰。像李苗苗最终的结局,只是给了一个相对模糊的画面,观众不太能确切知道他后续会面临怎样的情况;还有景岚在经历了这一系列事件后,她的内心世界以及未来的生活走向也没有进一步的展现,这使得部分观众在看完后感觉有些意犹未尽,仿佛故事还没有完全讲完,对整体的观影体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总体而言,尽管结尾有一些小瑕疵,却依然无法掩盖整部电影在剧情、表演等方面的精彩之处,留给观众的更多是对影片所探讨的人性、家庭等问题的长久思考。
曹保平导演的作品向来有着独特的风格与深刻的内涵,《涉过愤怒的海》作为其 “灼心三部曲” 之一,和其他作品有着诸多可对比之处。
先看《烈日灼心》,这部影片着重探讨的是人性善恶及自我审判。片中的主角们背负着过去的罪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下,内心实则饱受煎熬,时刻面临着道德与良知的拷问,他们的自我审判贯穿始终,是一种对自身所犯过错的深刻反思以及在正义面前的挣扎。而《涉过愤怒的海》同样聚焦人性,不过更多地是从原生家庭对人性的影响角度切入,通过老金、金丽娜、李苗苗等不同人物在家庭环境塑造下的性格特点以及行为方式,展现出原生家庭之殇是如何一步步影响他们,进而引发悲剧的。
在叙事风格上,《烈日灼心》整体节奏紧凑且充满悬疑感,几条故事线并行,不断通过各种细节和线索的交织来推动剧情,让观众始终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去猜测真相。而《涉过愤怒的海》虽然也是犯罪悬疑的叙事结构,但在追凶过程中融入了大量对人物过往、家庭关系的回溯,节奏上有张有弛,在紧张的追凶情节外,还有许多舒缓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部分。
再对比《狗十三》,《狗十三》主要围绕着青春期少女在成长过程中与家庭、成人世界的冲突,深度剖析了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带来的影响,侧重于展现孩子在被规训成人道路上的无奈与痛苦。《涉过愤怒的海》同样涉及原生家庭这一主题,不过它的故事更加复杂,牵扯到两个家庭,通过一场悲剧把各个家庭成员的问题、矛盾全都展现出来,并且在深度挖掘原生家庭问题的基础上,还加入了犯罪、复仇等元素,让影片的情节更加跌宕起伏,也让对人性的探讨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显得更加深刻。
从人物塑造来看,曹保平以往作品中的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涉过愤怒的海》延续了这一特点,像老金的矛盾、金丽娜的讨好型人格、李苗苗的反社会人格等都刻画得入木三分。但相较于之前作品中部分角色那种相对较为单一的情感驱动或者目标导向,这部影片里的人物更多地是被家庭、情感、过往经历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影响,呈现出更加立体、多面的形象,展现出导演在创作上既有延续一贯风格的部分,又有着随着思考深入而不断变化拓展的一面。
在众多犯罪题材影片中,《涉过愤怒的海》有着其独特之处。
一般的犯罪题材电影往往侧重于案件本身的离奇程度、侦破过程的曲折,或者是警匪之间的斗智斗勇等元素来吸引观众。然而这部电影,把视角深入到了原生家庭层面,它不仅仅是展现一个犯罪事件的表象,而是通过金丽娜的死亡这一事件,抽丝剥茧般地去挖掘背后两个家庭存在的问题,比如老金对女儿情感上的忽视,景岚对儿子无原则的溺爱,这些家庭因素成为了引发悲剧的潜在根源,让观众看到犯罪行为背后深层次的人性和家庭因素,给人一种更深层次的触动。
在深度挖掘人性方面,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复杂且真实可感的人性特点。老金的自恋型人格下隐藏着对女儿爱的缺失与愧疚;金丽娜因缺爱形成的讨好型人格导致她在感情里受尽折磨却无法自拔;李苗苗的反社会人格更是将人性之恶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些人性特点并不是简单的标签化呈现,是通过一个个细节、情节逐步展现出来,让观众能深刻感受到角色在特定环境下的无奈、挣扎与堕落。
同时,电影展现出的情感张力也别具一格。老金的愤怒贯穿始终,从最初得知女儿死讯的愤怒,到追凶过程中的不断升级,再到最后发现真相后的自责愤怒,这种愤怒情绪的演变极具冲击力。还有金丽娜在爱情里卑微又绝望的爱,景岚不顾一切保护儿子的母爱等,各种情感相互交织、碰撞,使得影片的情感氛围十分浓烈,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这些角色的情感漩涡之中,带给大家不一样的观影感受,也凸显了它在同类型电影中的独特价值与地位。
《涉过愤怒的海》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现实社会中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家庭关系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
在家庭关系上,影片中老金和金丽娜、李苗苗和其父母之间存在的问题,反映出当下很多家庭亲子沟通不畅、爱的表达错位的现状。老金以为努力赚钱供女儿留学就是爱,却忽视了女儿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陪伴与情感关怀,这种以物质付出代替情感交流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而景岚对李苗苗无原则的溺爱,也让我们看到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缺乏正确的方式,只知道一味地保护,却不懂得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对错。这些家庭关系的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而电影通过这样一个悲剧故事,将其放大并呈现出来,引发社会各界对家庭关系构建的重视,促使家长们去反思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模式,思考如何营造健康、和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
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金丽娜和李苗苗都是典型的例子。金丽娜因为童年时期父母离异、长期被忽视,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在感情中变得极度卑微,甚至以伤害自己的方式去挽留爱情,最终酿成悲剧。李苗苗则由于家庭的溺爱、缺乏正确的引导,养成了反社会人格,肆意妄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同时也毁了自己的人生。这提醒着社会要更加关注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塑造健康的人格,避免因家庭等因素让他们陷入心理困境,从而走上歧途,推动整个社会去重视和改善这些问题。
从艺术创作角度来看,《涉过愤怒的海》无疑是一部有着诸多成就的优秀作品。
剧本构思上,它巧妙地将犯罪悬疑与原生家庭、人性探讨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以一个留学生死亡事件为引子,引出背后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脉络,通过多线叙事、情节反转等手法,不断制造悬念,吸引观众的同时又能让大家在故事发展中深入思考影片所传达的主题,这样的构思既有着商业电影的看点,又具备文艺电影的深度。
导演手法方面,曹保平导演运用了精湛的镜头语言,像在营造氛围上,利用昏暗光线、摇晃镜头打造紧张刺激的追凶场景,用柔和色调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等;表意深刻的场景更是比比皆是,如金丽娜在衣柜里画太阳花的画面、老金在堆满女儿遗物的房间里的特写镜头等,都极具表现力,将人物情感、影片主题具象化地传达给观众。在剧情节奏把控上,做到了张弛有度,既有快节奏的紧张情节,又有舒缓展现人物内心的部分,让观众的情绪能随着剧情起伏,沉浸其中。
演员表演更是可圈可点,黄渤、周迅等主演用出色的演技将角色复杂的情感、性格特点诠释得淋漓尽致,配角们也同样精彩,为影片增色不少。他们通过细腻的表情、动作等细节,把角色演活了,让观众仿佛看到了真实存在的这些人物以及他们所经历的故事。
来源:斗酷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