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再次爆发!这些人最危险!专家警告:端午前务必做好6件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1 18:00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五月的空气里,粽叶的清香还未飘起,一则消息却悄悄攫住了大众的神经:新冠病毒再次抬头,部分地区出现局部聚集性传播。

不少人心中泛起疑问——不是已经“放开”了吗?不是说“大多数人都有抗体”吗?可病毒并未“退休”,它只是换了方式,换了节奏,又一次走进我们的生活。

这不是危言耸听。在流感与新冠交织的季节转换之际,免疫屏障的漏洞会被迅速放大。尤其是进入端午小长假,人群流动性增强,聚餐、出游、返乡,任何一次轻忽,都可能成为传播的引线。

并非所有人都能轻松地熬过一场“轻症”。新毒株虽大多传播力强、致病性弱,但对某些人群而言,依旧是沉重的一击。

第一类,60岁以上老人。很多人嘴上说“身体硬朗”,但其实连体检报告都记不清上次是哪年。“我年轻时连感冒都少得,哪需要怕这点风寒?”这样的自信,在病毒面前往往变成了盲区。免疫系统的老化,是无法意志力战胜的自然规律。

第二类,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基础病,就像是身体里早早埋下的雷。病毒一来,它们就成了燃点。“我血糖控制得还行,吃点药就没事。”但感染会导致血糖波动、心率不稳,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一样,诱发连锁反应。

第三类,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不只是癌症患者,术后恢复期、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甚至熬夜、长期焦虑的中青年,也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自身的防线。“我年纪轻,撑得住。”可现实往往不是“挺一挺”就能过的。

这三类人群,在每一轮疫情中,都是感染后住院率和重症率最高的群体。这是否意味着其他人可以掉以轻心?不——病毒从来不讲“公平”,它只认“机会”。

那问题来了:端午假期将至,我们该如何避免成为“传播链”的一环?

节日是情感的归宿,也是病毒最喜欢的“人潮时刻”。团聚、旅行、聚餐……都是人间烟火,但也正是病毒传播的天然场景。

“都放开了,还戴什么口罩?”这是不少人的想法。可放开不等于放弃。防护意识的松懈,才是病毒传播的最大助力。

街头巷尾,已经很少有人佩戴口罩。公交地铁上,咳嗽声此起彼伏,很多人下意识地偏头,但没人再去提醒。“反正大家都这样。”可正是这种“大家都这样”的心理,才让风险悄然叠加。

病毒并不会因为节日而暂停传播,它只会借机而行。尤其是在气温反复波动、昼夜温差大的初夏,病毒的活跃程度远超想象。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专家提出,在端午节前后,必须做好这6件事,才能有效筑起防线。

病毒最怕的,不是疫苗,而是“断链”。密闭空间、人员密集场所,仍是交叉感染的“重灾区”。

“戴口罩多闷啊,又不是冬天。”但医学研究表明,口罩依旧是最经济、最直接的防护方式。只要有症状或者去医院、地铁、商场等地,就应该佩戴。

“我又没病,戴啥?”可问题是,无症状传播者并不稀少。很多人在感染初期几乎无感,等到真正发热咳嗽,已经传染了不少人。

现在不少人有这样的心态——“新冠不就是个感冒吗?”但病毒没有“固守本分”的义务。

新毒株的变异特征在于:初期症状轻微,但极易诱发基础病加重。“我扛两天就好了。”结果扛出了肺炎、哮喘、心衰。

尤其是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时,请不要“等等看”,及时就医是避免严重后果的关键。

端午节的桌上,粽子、咸鸭蛋、黄酒……再加上亲友齐聚,气氛正浓。但别忽略了——聚餐,是病毒传播最隐蔽的方式。

“我们都熟人,没事。”可病毒并不按“亲疏”传播。一次长时间的近距离交谈、一次咳嗽未遮掩的笑声,都可能成为感染源。

建议控制聚餐人数,保持适度通风,使用公筷公勺,结束后及时洗手。

不少人节假日就“放飞”,熬夜追剧、通宵打麻将,结果换来的是第二天的干咳、嗓子痛。

免疫力不是天生的,而是日积月累的“投资”。

“我年轻,睡一觉就恢复。”但研究发现,短期睡眠不足就会显著降低T细胞活性,让病毒更容易突破防线。

健康的作息,规律的饮食,才是真正的“防疫利器”。

很多人以为,打过两针就“毕业”了。可病毒在变,人体抗体也在逐步下降。

“不是说感染后也有抗体吗?”是有,但不够持久,尤其对新毒株的保护力有限。接种加强针,能显著提升免疫记忆,降低重症风险。

特别建议高风险人群,按规定时间及时接种,不要抱侥幸心理。

“我嗓子不舒服,赶紧吃点消炎药。”很多人一有症状就“自我诊断”,然后囤药、混吃。

但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不是万能钥匙。抗生素对病毒无效,乱用可能造成菌群失衡,反而加重病情。

“别人说这药有效,我也试试。”这种“传言医学”,往往带来的是延误治疗和副作用风险。

出现症状,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进行诊断,遵医嘱服药。

粽子的香气是家的味道,但健康的身体,才是归途的底气。

别让一次节日团聚,变成一场病毒传播的“盛宴”。

窗外的阳光依旧温柔,街头的粽叶已开始飘香。病毒或许仍在暗处潜伏,但我们可以选择主动防守。

愿这个端午,不只有祝福和团圆,还有来自每个人的科学与自律,为自己,为家人,筑起一道真正的健康长城。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病毒感染公众防护指南[R].北京:中国疾控中心,2024.

[2]李志刚,王颖.新冠病毒感染与慢性基础疾病患者防控要点[J].中国全科医学,2024,27(5):541-544.

[3]王晓峰,杜玉婷.疫苗接种对新冠重症预防效果的研究进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4,58(4):301-305.

来源:戚医生健康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