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照进现实,我小时候也有像宋莹夫妻一样的邻居

B站影视 2024-12-18 18:28 1

摘要:最近《小巷人家》热播,里面的宋莹很受观众喜欢,而我是越看越觉得熟悉,猛然想起,在我年幼的时候,我也曾遇到过与宋莹夫妇相似的邻居。

最近《小巷人家》热播,里面的宋莹很受观众喜欢,而我是越看越觉得熟悉,猛然想起,在我年幼的时候,我也曾遇到过与宋莹夫妇相似的邻居。

二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后,临近过年时,妈妈忽然把我们姐弟召集在一起,问我们:愿意和我走吗?

我们全部回答愿意。

懵懂的我们,只知道只有跟着妈妈才不会受饥挨骂,妈妈在哪,家就在哪。

于是快过年的时候,妈妈领着我们坐上小叔拖拉机,载着满车的家具碗筷,离开了埋葬妈妈青春的村庄,在奶奶的叫骂声,开往新的天地。

到达新家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昏暗的路灯下,一个打扮很时髦的高个子女人抱着一个小男孩走了过来,远远的大声道:“来了?”

妈妈不理小叔的唠叨,大声回应那女人:“是啊,今晚子时入宅。”

女人走进了家门口的光亮处,我仰头打量着她:白皙的皮肤,大波浪,长长的金耳环和粗粗的金项链,连手腕和手指都戴着金手镯和金戒指,却不显俗气,自有一股贵气。

后来听她说,她八字轻,需要用黄金压着。

小叔开着拖拉机走了,我和弟弟很开心地在新家跑来跑去,一边吃着新邻居送的华夫饼,一边打量着新家:是我梦中情屋的红砖红瓦,可惜墙不是白的,还有没有厕所。

正在遗憾,施施然坐在沙发上的女人,哦,我们知道了她的名字,妈妈让我们叫她姐,以后就用X姐代替吧。

X姐从口袋掏出一把钥匙,说道:“这是我白天去配的钥匙,你们要上大的时候就去。”

家属区只有套房才有厕所,其它的都是单间宿舍,一层楼三个单间,楼角一间厕所,三家共用。

这个是没有我家的份的,因为我们不在家属分配房内,住的房子是舅舅凑钱在学校空地建的,但没有厕所。

往后的日子里,X姐经常来我家,忙时,会把她的儿子扔在我家,让我们姐弟帮忙带。

她爱漂亮,发工资时就会去镇上逛街买衣服,还有两个月要烫一次头发。

每次逛街前,她都会提一大袋华芙饼,一袋尿布,两套换洗的衣服,还有穿得干干净净的儿子,打包送到我家,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她儿子很乖,不哭不闹,每次妈妈出去浪时,他都会乖乖地举起手拜拜。

多年后,每次在超市看到华芙饼时,我都会停下来看一会,但再也不买了,因为我有钱买别的零食了。

校长家的儿子也经常放我家,让我们带,但我们还是比较喜欢带X姐家的儿子。

虽然校长家的儿子长得比较好看,白白胖胖的,也总是笑容可掬,但是他总是臭臭的,脏兮兮的。校长夫人每次送她儿子过来时,也总是一副命令式,让我们不舒服又不敢说什么。

而X姐的儿子就没有校长儿子好看了,他皮肤比较黑,但身上总是香香的,跟我们比较亲近。

那时晚上正在热播《厦门新娘》。我家没有钟表,不知时间,每次快到点时,老师宿舍楼前就会出现一个180高一脸横肉的大汉,对着我家方向大吼:“快来,放镜头了。”

然后我们姐弟几个就一窝蜂地跑到他家看电视,看完意犹未尽地一边讨论剧情一边回来了。

没错,这个汉子就是X姐的丈夫C老师。其实我们是有点怕他的,但又抵不住电视的诱惑。

但姐姐上初一后就再也不去他家看电视了,因为C老师成了她的语文老师了。

90年代电话越来越便宜,越来越多的人家装起了电话了,X姐家也不例外。装上电话后,她热情地把电话号码报给了我妈,以后有亲戚找我妈,就打她家的电话。

《厦门新娘》大结局看完后我们就不去她家看电视了,姐姐说了,不能再看了,看了就停不下来了,老是打扰人家也不好。

我们不去她家看电视后,X姐每天晚上又会雷打不动地来我家找我妈聊天。有一天跟我妈说,谁谁家有电话时,总是带着所有的孩子去她家听电话,又吵又搞得满屋子脏兮兮的。

X姐在学校是出了名的花瓶,人漂亮又爱干净,很洁癖。姐姐喜欢她,学着她把家里家外打理得干干净净。

X姐的话我和弟弟当热闹听了,姐姐却听进心里了,以后再有亲戚打电话来,她就在家挶着我和弟弟,不让我们过去。

x姐有一双巧手,织的毛衣又漂亮又时尚。有一次她去逛街,看到城里的女人穿的毛衣又漂亮花样又新颖,她鬼使神差的跟在后面逛了一条街又一条街,直到那女人进了家门,她才意犹未尽地去了毛线店,买了毛线,回家给自己织了一件花样和那城里的女人一样的,但袖口和衣边更时髦的毛衣。

她还把这个花样教给了姐姐,让姐姐帮忙给她儿子也织了一件。

有一天晚上,睡到半夜,屋里忽然传来了小孩子的哭声,我们都觉得奇怪,怎么会有孩子的哭声呢,打开灯一看,居然是X姐的儿子。

原来是x姐要生二胎了, 事先就约好了要生时把儿子放我们家,妈妈嘴很紧,并没有告诉我们。

x姐给自己的儿子起了个外号:老猪。

X姐二胎生了个黑黑的,但五官很精致的女儿,她特别伤心,怪丈夫皮肤太黑了,又怪自己怀孕时没有多喝豆浆牛奶,多吃包子,因为她听说了孕期多吃这些,宝宝皮肤会白白的。

自然而然的,二胎宝宝,我们姐弟也帮着带,特别活泼的小姑娘,于是她有了个外号:螃蟹精(当然又是X姐起的)

春去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们马上就要在学校过第二个年了。学校里的老师都在为他们的孩子准备新年战袍,X姐也不例外,给两个孩子里里外外都买了新衣服。

有一次,她问我妈:你给孩子买衣服了没。

我妈很窘迫:没有哦,我家的从来不买新衣服的。

X姐听了很心疼:原来我们几个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

她立即开口道,我带他们去买。

我妈拒绝了。

但是第二天,趁我妈不在家,她悄悄来我家,领着我们姐弟三个,去了镇上,给我们一人买了一套运动服,弟弟的是桔黄色的,姐姐的是大红的,我是粉红的。一套30元,在那个年代,不算贵,但也没多便宜,三套就90元了。

后来姐姐说了,当年没想那么多,还是忍不住新衣服的诱惑,换成现在绝对不好意思去。

这年一春节,我和姐姐第一次穿上了新衣服。

C老师是团支书,面相很凶,但人很好。

1997年,我和弟弟终于小升初了。

在他们的影响下,一个和C老师,X姐关系很好的体育老师,也对我们照顾有加。那年升初中,刚好是体育老师负责分班,他把我们分到了一个班主任最年轻最有能力的班里,平时上体育课时也对我比较照顾。

那时的共青团都是班里表现好的学生才能申请加入的,一个班有10个名额。班主任私下找我,说班里名额有限,我弟是男孩子,所以先给他了,我得等下一次。

我很失落,C老师却直接拿表来我家,让我填了,知道我爱看书,还领我去他家,让我挑了几本名著。

哦,这时学校房子重新洗牌了,经过一番争斗后,资历比较老的X姐拿到了套房的钥匙了。他们一家四口终于不用挤在一间小小房间了。

X姐有了套房后,还置办了洗衣机,下雨天我家的衣服终于不用湿答答了,就是提到他家有点费劲,因为她家在二楼了。

但对她来说更方便了,因他家的阳台就对着我家门口,每天到饭点,她就在阳台上对着我家喊儿子女儿回去吃饭。

但通常是喊不回去的。

老猪和螃蟹精喜欢在我家吃,一次可以吃好几碗,说是妈妈厨艺不好,做的就比猪食强点。每次说完能听到对面他们妈妈的咆哮声:“那就别回来吃,以后我不做给你们吃了。”

C老师倒是乐见其成,孩子在家总是不愿意吃饭,在我家每次都能吃那么多,他可高兴了。

计划生育活动越来越严,X姐夫妻为了躲抓捕,搬回乡下了。而偷盗也越来越娼狂了。x姐为了财产的安全,把家里的钥匙给了我家,让我和姐姐晚上睡她家,只要屋里有人,一般小偷都不敢进的。

而另一个和我们同村的老师,看到我们帮X姐看房子,也想叫我们帮忙看,但我们拒绝了。

因为他家很势力,看不起我们,万一丢失了什么,我们有嘴也说不清了,而X姐不一样,她对我们有绝对的信任。

记得有一次,妈妈不在家,X姐照例来我家,跟我们聊天,说了一句话:“不知10年后会怎么样?10年后我都40岁了,老太婆了,孩子们也长大了,你们也长大了。”

没多久C老师工作调动,调到了镇上的高中部,X姐也跟着过去,一家搬走了。

转眼30多年过去了,我们也长大了,妈妈和弟弟也攒够了钱回老家建了房子,我们也离开了那所装满我们青少年时光的学校。

忽然有一天,一个身高大约有180的小伙子来访,眉眼间依稀有C老师的模样,五官又有X姐的俊秀,妈妈一眼就认出了他是他们的儿子。

X姐儿子带了好多昂贵的礼品,满口称谢,说当年是我们把他兄妹养大的,天天在我家吃饭,爸妈忙时,都是我们在带他们,父母从小就一直教他们一定不要忘记了我们,一定要懂得感恩。

我们一直以为是他们在无条件地帮助我们,在我们一家子穷困潦倒,世人避之唯恐不及时,是他们家雪中送炭,假以带孩子的名义,给我家送衣又送吃的。

原来在他们眼里,我们也是雪中送炭,在他们孩子还小,无人帮忙时,是我们帮他们带大了孩子。

《小巷人家》里的宋莹说:花花轿子人抬人,帮人就是帮自己。

后记

X姐身世也很可怜,父母原都是中学老师,家境殷实,母亲更是人人羡慕的命好女人。

只是在X姐四年级时,父亲把船借给了一位好友,不料那位好友用这条船干了违法的事,正赶上70年代严打,父亲受了牵连下狱,文弱书生那里见过这样的阵仗?在狱中大受打击一病不起,出来的时候已经成了一盒骨灰。

X姐还有哥哥和弟弟,母亲大受打击,一病不起,X姐不得不辍学,四处打零工补贴家用又照顾母亲。

政策改革来得如此快,没几年,案件平反了,那位好友出了狱下海经商,富得流油,而X姐的父亲却再也回不来了。

案件平反后,父亲的职位恢复了,可以子承父业,可是X姐的学历年龄都不够,当不了老师,最后只能进后勤部,工资只有老师80%,好在是正式职工。

而X姐的母亲熬了那么多年也油尽灯枯了,在X姐19岁那年,撒手人寰。

而C老师也是小小年纪父母就去世了,是哥哥打零工供他上的大学。两个没有父母的可怜人都很要强,作为同事谁也不愿吃亏,所以经常因为工作上鸡毛蒜皮的事情大吵。那时的学生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他们吵架。

因为婚事没有人张罗,两人都成了大龄青年,兜兜转转,有人牵了线,两个冤家走到了一起。

也许是因为感同身受,所以夫妻俩对我们抱了极大的同理心,力所能及地帮助了我们,如今,我们当亲戚来往了。

来源:小马阅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