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开春以来,麻城遭遇了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极大挑战。作为麻城市的粮食主产区,铁门岗乡因明山水库蓄水量锐减,辖区内农田面临无水可灌的困境。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铁门岗乡党委、政府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凝聚干群合力,创新“三级联动、四方协同、
今年开春以来,麻城遭遇了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极大挑战。作为麻城市的粮食主产区,铁门岗乡因明山水库蓄水量锐减,辖区内农田面临无水可灌的困境。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铁门岗乡党委、政府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凝聚干群合力,创新“三级联动、四方协同、五措并举”工作机制,通过一系列举措,累计抗旱灌溉面积达4万亩,以实际行动诠释“鄂东粮仓”的责任与担当。
三级联动 压实责任链
在旱情初显端倪时,铁门岗乡党委迅速启动“党委统筹+村委联动+党员冲锋”三级响应机制。
党委班子成员带队走访23个行政村,实地查看明山水库和举水河沿线8处提水节点,精心绘制“防汛抗旱形势图”,精准锁定22个灌区农田抗旱风险点。村级组织充分发挥“前沿哨所”的作用,通过召开村民塆组会、种植大户座谈会等方式,动员大家积极参与泵站、机井、沟渠等抗旱设施建设,确保抗旱责任落实到田间地头。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下沉驻点村组,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旱一线,他们有的走遍干旱农田,摸清旱情底数;有的逐户走访,了解用水需求,调解灌溉纠纷;有的带头清理沟渠杂草淤泥,整修蓄水塘堰;还有的积极寻找水源,调配抽水设备,组织群众铺设输水管道。在这场抗旱战斗中,各级力量高效联动,构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抗旱防线。
四方协同 打通保供线
面对“水从何处来”的核心难题,铁门岗乡迅速行动,组织多部门协同作战,精准施策。
供电所对农田灌溉涉及的电力线路、变压器、机井泵房等设施进行了全面巡检,确保用电安全。为充分满足新增用电需求,他们主动上门服务,迅速组织勘测和施工,累计新架设供电杆115根、安装专变4台,为灌溉提供了有力的电力保障。国土资源所则积极协调解决灌溉设施建设中的土地问题,实地监测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隐患,及时处置风险,同时组织各村对水渠进行清淤疏通和修复维护。乡经济发展办与农业服务中心通力合作,对辖区内的水源地进行了全面调研,掌握水资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他们根据旱情发展和农作物长势,积极对接上级农业、水利等技术部门,科学调整种植结构。
五措并举 织密抗旱网
针对不同区域旱情特点,铁门岗乡实施“一田一策”的精准抗旱措施,确保农田的灌溉需求。
三级提水保灌溉。3月初,铁门岗乡迅速行动,对跛子堤泵站进行恢复,并增设1台22KW高压泵。在杨四墩泵站处,拦河筑坝200米以抬高水位,将原本的二级提水改为一级提水。安排3台7.5KW和1台15KW的潜水泵同时向金鸡李抽水,再启动2台37KW大泵。除了保障沿线玉皇阁村、兴隆寺村、富岗村、陶家寨村、谭程村的农田用水外,还向西河补水,供应下游吴李村、西河村、下屋周村的农田生产。此外,由西河向东河补水,供应王岗一级泵站取水。
4月,铁门岗乡迅速组织专班与村干部实地踏勘,对明心寺、鲁家畈泵站进行整修恢复,乡政府集中采购高压泵及输水管,各村同步开展修建引水渠和疏通原水路工作。仅仅一周时间,两个泵站的提水功能得以恢复,可全面覆盖冯家凉亭村、大庙岗村共计3500余亩农田。
5月,正值春播关键期,随着灌溉需求进一步加大,铁门岗乡全面启动四角门电泵站重建工程,增设6台22KW高压泵、4台15KW潜水泵和3台11KW抽水泵。通过铺设引水管道、清理修复废弃土渠、采用三级提水技术等一系列措施,彻底解决大庙岗村、于天岗村、毛大村、冯家凉亭村、豹子山村等5个行政村累计万余亩良田的灌溉用水难题,为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打井取水解急难。对于无就近水源的村,铁门岗乡创新举措,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种植大户主动联系本地及河南、江苏、安徽等地的打井团队,在靠近塘堰、河流的地方打井取水。截至目前,在原有100余口机井的基础上,新增出水机井98口,预计总机井建设数将突破300口,可灌溉农田面积约1万亩,为缺水地块带来了“救命水”。
蓄水调水增储备。早在2024年底,铁门岗乡便提前谋划,全面了解辖区的储水情况,引导种植大户通过渠道灌水、水井抽水等方式灌满塆组塘堰。今年春旱来临,铁门岗乡迅速动员各村及种植大户将塘堰中存水抽尽使用,同时将沙丘水库的存水引向东河,及时解决乌龙潭村及周边600余亩再生稻种植用水问题,并通过明山水库放水对沙丘水库进行补充,基本满足了1万余亩的水稻种植需求,确保了抗旱保收的水源储备。
逐步规划稳产量。在保障灌溉的同时,铁门岗乡根据农情和作物种植季节,分步骤、有计划地科学推进农业生产,稳定了粮食产量。4月底前,集中精力确保全乡1.2万亩的早稻、再生稻播种插秧;6月中旬前,督促各村根据实际情况统筹灌溉用水,完成水稻播种;针对7月份仍无水种植的田块,及时指导农户选择改种玉米等旱地作物。“三步走”的生产计划,有效减轻了旱情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确保农民收入稳定。
产销对接促增收。为保障改种农作物的销路,铁门岗乡还提前谋划了产销对接工作。一方面,与麻城市农业农村局、供销社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提前与大型农贸市场、连锁超市签订收购协议,从源头上畅通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依托辖区内德应米业、朵朵香等龙头企业,强化供销能力建设,及时帮助农户解决滞销农产品“卖难”问题,真正实现产销精准对接、农民稳步增收。
铁门岗乡的抗旱实践,正是麻城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生动写照。全乡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用汗水和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展现了“鄂东粮仓”的使命与担当。未来,铁门岗乡将持续关注天气变化和旱情发展,进一步科学统筹各类资源,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动态调整抗旱策略,全力以赴保障农业生产与群众增收,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