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夜薰风带暑来”季节里,笔者慕名来到连云港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云台街道渔湾村,村部不远处东北侧一处沉寂十多年的废弃山塘里,如今是机器轰鸣,车来车往,可见一派忙碌。走近一处居民楼院子里见到几位老人在闲聊,问到这处塘口情况,几位群众打开了话匣子“纷纷称赞上级选对
在“一夜薰风带暑来”季节里,笔者慕名来到连云港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云台街道渔湾村,村部不远处东北侧一处沉寂十多年的废弃山塘里,如今是机器轰鸣,车来车往,可见一派忙碌。走近一处居民楼院子里见到几位老人在闲聊,问到这处塘口情况,几位群众打开了话匣子“纷纷称赞上级选对了人,让张辉来渔湾村当书记”。几年来的工作证明了他的努力,不忘初心,心系人民,是一个令群众敬佩的书记啊!
一位八十年代末曾任村书记的孟老感慨万千“我们渔湾村虽小,却也有一本难念的经。上级党组织于2021年初决定,让一位8O后大学生张辉回到生他养他几十年的村担任书记,服务父老乡亲,真是选对了人。你们看看这几年的发展变化最能说明真像啊!”几位老人异口同声地说到。东山废弃山塘,满目疮痍,百姓早有诟病。大开发时售卖山土,挖开一个百来亩山塘,后有十几户村民私自进去种植,养鸡等。从2007年起,上级党组织及村两委计划规划开发、利用这个塘口,先后十多年任职村的书记,任任都把开发利用这处废口作为任务,一直没有完全解决。张辉任职书记后,把这一难事纳入议事日程,从简入繁,先从一人一户中动员清理,十多户人家上门协调百多次,可谓是“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24年底十多户接受了和解,彻底离开了山塘。只剩下一户大户,堆积材料。自已动手清理,需花一大笔运费,约三、四十万,还有其他费用。最后在上级支持下,与其谈妥补偿费用。终于2025年初双方达成了一致,与其签订合同,让他在2025年4月搬完。几位老人告诉我,你去看看,复绿施工单位四月份进去后,施工正在忙碌地进行。说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人们赞尝这一变化,张辉却说:“作为一名党员只要牢记党组织嘱托,勇于攻坚克难,不忘初心,一心一意谋发展,没有办不成的事。”
回到家乡渔湾村任职的张辉,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一切为百姓着想,牢记党的光荣使命,他暗下决心:从一件件实事做起。就拿村里西山位置道路硬化问题,首先要有钱才能办成事。村富余资金少,他与有关人商量决定节约某些支出,筹措一笔钱办成这一为民实事。西山村组居民小组60余户人家,也是全村六个村民小组中唯一没有路面硬化,条件差的一处。他在调研中收到村民反馈,这里过去进出走的泥土路:“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地”。对此百姓早有怨言,迟迟没有引起重视。这次大家寄希望于新任书记张辉为村民实实在在做件好事,解决这一困难。他在两委会上提出对西山村组道路整治新计划,受到了大家一致赞同。施工前他与村两委到现场一处一处实际调查摸排问题,其中有14户村民涉及自留地、拾边田上种植物。张辉协村两委人员逐一上门交流,对个别要价高的,他们就多次去交心,直到谈妥,意见一致为止。细致用心的工作,受到了全组村民一致支持和拥护,百姓都说这是利民的好事。在2021年10月动工,不到一个月,一条长2.4公里、宽4米,配套排水管道的新修水泥路建成,成功连接周边村民家门口,共投资23万多元。一位久居山上4公里外的井姓人家也通上了离门口只剩20多米水泥路,渔湾已实现了全村户户通上了水泥路。西山村组广大村民对修好水泥路一事赞不绝口:“张辉一上任就为人民群众办了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啊!”
责任和使命让张辉明白:当党员做领导就要多为人民作想,村民中一家一户的困难自己也责无旁贷。从现实看渔湾村地处《西游记》描写的花果山东南侧,俱有深厚的历史文化㡳蕴,地方史志载: 公元190年东汉邴原为避黄巾军携家人隐居渔湾龙潭涧右侧磨堆顶山头下,遗迹难觅。清﹒陈文述于1835年间随两江总督陶澍巡视云台山时诗:“郁洲山访邴根矩故居”。可见故居遗址尚存,二百年后眇无踪迹,令人无限惋惜。生活在这渔湾村正如东晋谢灵运诗云:“三面环山风水地”。满地绿树秾密,遍处花香满道,龙潭涧溪水叮咚,树林里鸟鸣缭绕,居民楼星罗棋布,隐于青翠秾荫里,真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风光画。
外来人啧啧赞叹渔湾百姓都享受着美好幸福生活,但也有个别村民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和需求,如有的岁数大,因种种原因养老还需自食其力。对此作为当家人的张辉牢记在心里,认为这些是做干部的责任,应该责无旁贷地去帮助解决好。2组一位杨奶奶,还有龚大爷等一些人,岁数大了,无力外出打工挣钱,又没有其它什么收入。怎么生活?张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多次到旅游管理单位反映,争取他们支持,终于在景区门前道路两旁设置30多个摊位,既不影响景区经营,也方便游客需要。像杨奶奶等老人,摆个小摊,不费事不费力,轻松地挣点生活费。有人卖点家里生产的季节性黄瓜、西红柿、樱桃果品等,迎合游客需求。也有的卖些当地的土特产:云雾茶、葛根粉。还有的卖旅游配套产品:玩具、雨伞、纪念品等,这些摊贩年收入轻松赚了2一3万,从而使个人生活有了保障,无忧无虑,像这样的摊贩30多个,解决的是几十户村民的就业和生活需求。全村还向景区派出职工45名,临时用工50多名,在为景区服务上:开办大型超市一个,小型商店5个,旅社2个,民宿 2家。赵如来利用自己家的小院开办吃、住服务型旅馆,年收入达50万。俗话说靠山吃山,依托渔湾景区,全村有200余户参与景区旅游业服务,到2024年乡村旅游从业人数达280多人。全村经济总收入达439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3000多,渔湾村在致富道路上奋勇向前,在全街道十个村中名列前茅。
张辉的不懈努力,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张辉心系百姓,一心为民,一步一步努力,实实在在办事,才换来了渔湾村百姓如今的幸福美满生活啊。
本文来自【新华日报党建】,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