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上海出现史前巨兽 | 地球知识局

B站影视 2024-12-17 19:08 2

摘要:以前大家一说古生物就是恐龙侏罗纪,现在是百花齐放,大马陆、大蜻蜓、大鳄鱼、深海巨兽、大型猛犸,从眼睛的起源到线粒体的特洛伊木马,选题一个接一个。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上海的史前巨兽

文字:小盗龙

制图:板栗 / 校稿:朝乾 / 编辑:板栗

我发现,古生物这个冷得不要不要的门类,今年是火来了。

以前大家一说古生物就是恐龙侏罗纪,现在是百花齐放,大马陆、大蜻蜓、大鳄鱼、深海巨兽、大型猛犸,从眼睛的起源到线粒体的特洛伊木马,选题一个接一个

▲图注:在生命起源的历史长河中

有太多秘密值得探寻

(图:wiki)

就好像从清宫剧拓展到上下五千年一样,发现宝藏是真的多,自然生命的历史绝不仅限于几万年内和6600万年前,是真的光辉灿烂。

这一波古生物热,同时也带火了一批自然博物馆,有些技术实力强大的,已经开始跻身“网红”之列。

这不,在最近引发热议的微博话题#博物馆现在过时了吗#下,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去博物馆的奇妙经历,表示“博物馆不止收藏,更是传承,值得尊重”、“完全没有过时,反而越来越好”。

▲图注:博物馆不仅没过时

而且还越来越火了

(图:weibo)

其中,一个博物馆的名字高频出现,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那就是——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坐落于上海静安区雕塑公园内。

从空中俯瞰,上海自然博物馆犹如水泥丛林中的一枚巨大的“绿螺”,其主体结构的设计灵感来自鹦鹉螺,呈螺旋状缓缓上升,建筑表面做了大面积的立体绿化,如同时间悠久的白崖上铺展开一片草原。

▲图注:位于静安雕塑公园内的上海自然博物馆

也像是一尊巨大的雕塑融入在这一片绿意中

(图:图虫创意)

在“绿螺”中央有多层式的山水花园,四周立面则设计成钢结构+玻璃的“细胞墙”,充分解决了建筑内部采光问题,同时非常贴合生命主题。

这种高度主题化的现代设计,让上海自然博物馆在一众板板正正的建筑里,显得格外亮眼。

▲图注:上海自然博物馆从里到外都诠释着“生命”的主题

(图:图虫创意)

面子是有了,更重要的是里子。

从“绿螺”开口处进入,然后沿着参观路线从二楼盘桓向下,最后到达地下二层。从主观上,就问你是更喜欢上楼还是下楼?

馆内的基本陈列,自上而下有起源之谜、生命长河、演化之道、缤纷生命、生态万象、生存智慧、大地探珍、人地之缘等十大展区,内容上囊括了从宇宙诞生、生命演化、人类起源,到生态多样性、地质矿物等等。

这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定位确实名副其实——生命大百科全书。

这里面最吸引人的,当然还是生命部分,有大量的干货

在“生命长河”,能看到地球上最大水生哺乳动物——蓝鲸、最大恐龙机电模型——阿根廷龙、最大陆生哺乳动物——巨犀等,全都是1:1等比例的复原模型,还有一只表情蠢萌的狮子标本,去的话记得找一下。

▲图注:“生命长河”展厅展品之丰富

让人大饱眼福

(图:朝乾)

在“演化之道”,能看到奇异的三叶虫化石、会动的霸王龙、成排的铲齿象头骨等。

▲图注:霸王龙动起来真的像活过来一般

务必亲自去体验参观一下

(图:朝乾)

在“缤纷生命”,有满墙的偶蹄类头骨、贝壳和蝴蝶标本,如果你也幻想过成为博物学家,一定十分满足。

▲图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展陈方式

(图:板栗)

这些展品背后,是多达29万件藏品,是它们撑起了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里子。

许多人都会心生疑问,上海市面积这么小,自然博物馆从哪里搞来这么多珍奇异宝?

从地质学角度上看,上海这块土地的确非常年轻,大部分都是在距今6000~2000年前才形成的,核心区向下挖200米都达不到基岩层,很难发现化石

上海虽年轻,上海自然博物馆却很“老”,其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868年由法国天主教神父韩伯禄创立的徐家汇博物院(中国最早的博物馆,1933年更名为震旦博物院),之后不断迁址扩大,通过采集、收购、赠送、交换等方式,增加藏品标本。到1985年就积累了超过20万件各类标本,在中国各大自然博物馆中名列前茅。

▲图注:在现在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仍然可以看见

当年两大博物院的藏品

建筑亮眼、展陈优秀、藏品干货十足、交通也很便利,这些都是上海自然博物馆长盛不衰的必要条件。但还少不了一个——与时俱进。

上海自然博物馆一直都是上海最火爆的博物馆之一,尤其是一系列免费互动课程。如果要参加互动课程,得先检票入场才能预约,所以许多游客入场后,第一件事不是急着游览,而是抢先预约馆内的互动课程。

其中最火的就是挖化石体验活动!可谓一票难求,为了抢到票,不少人会先在晚上仔细研究抢票攻略,甚至展开讨论,不断优化改进既有攻略。

一旦抢到了挖化石体验活动,你会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孩子们会穿上专用服装、戴上护目镜、拿上工具,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挖掘,简直是一群小古生物学家

▲图注:如此还原,体验拉满

为了吸引更多观众,上海自然博物馆一直在全力“整活”,操作一个接一个。

想把表情包狮子带回家?安排!他们搞了一系列特色文创,把馆里的网红藏品做成可爱憨萌的手办、冰箱贴、卡通立牌。不仅有网红狮子,还有霸王龙、窃蛋龙等,让你把这里的“显眼包”统统带回家。

白天太忙,晚上能去逛吗?安排!上海自然博物馆在2024年推出“趣玩|自然博物馆之夜”,邀请观众夜探博物馆,同时还准备了科普展、表演、非遗项目等,要搞就搞有特色的奇妙夜。

▲图注:来自然博物馆体验奇妙夜

逛商场能看到珍稀动物标本吗?安排!上海自然博物馆在2024年夏推出了“博物馆WALK:走近北极”,将北极熊、狼、驯鹿等馆藏珍贵极地动物标本送进商场,配以科普介绍,仅两个月时间就吸引了200万+观众。

▲图注:说走就走的博物馆之旅

想和科学家、科普大V近距离接触?安排!上海自然博物馆创立的公益性科普讲座品牌“绿螺讲堂”,会定期邀请全球各领域科学家和科普大V,面对面的交流确实“实感”拉满。

最新一期“绿螺讲堂”就邀请到了前博物馆顶流讲解员、著名科普作家河森堡和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明星讲解员何鑫精彩对谈,分享了许多有趣又有料的生物冷知识

▲图注:“绿螺讲堂”现场嘉宾

比如河森堡老师就介绍了会做“蛋挞”的动物鸭嘴兽,因为它是唯一一种既能产卵又能产奶的动物,而何鑫老师则戳穿了网上盛传中国发现安氏蜂鸟的谣言。

两位老师感叹生态多样性保护和科普任重道远的同时,也展望未来,提到“用AI唤醒地球精灵”,甚至“复活”灭绝动物。

▲图注:何鑫与河森堡座谈现场

最近,上海自然博物馆又整了个大活——用AI技术把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生物重现在各位面前。

这些灭绝或濒临灭绝的生物,大部分人只能看到标本,比如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猛犸象、白鱀豚和长须鲸标本。

猛犸象(Mammuthus primigenius)又名长毛象,在距今40万~3700年前,猛犸象曾经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包括中国东北。很难想象,几万年前,这样的巨兽还游荡于亚欧和北美的冰原之上,今天却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它们了

▲图注:猛犸象骨骼标本

(图:朝乾)

上海自然博物馆既有猛犸象的复原模型,也有骨架,尤其是那具幼年猛犸象骨架,是一大亮点。

▲图注:幼年猛犸象骨架

(图:朝乾)

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被称为长江女神,自从最后一只白鱀豚于2004年死亡之后,已经有20多年没有再观测到,目前被认定为功能性灭绝

上海最后的白鱀豚记录是2000年,一只白鱀豚在崇明岛搁浅后死亡。而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白鱀豚骨骼标本则采集于1910年。

▲图注:白鱀豚骨骼标本

看着白鱀豚的标本,时常会有一种莫名的悲伤,但我们还有机会保护长江中的另一种特有淡水鲸类——长江江豚,它可是长江旗舰物种,在我们的有效保护下,数量正稳步回升。

长须鲸(Balaenoptera physalus)曾分布在全世界的海洋,但目前濒临灭绝。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庭展出的长须鲸骨骼标本,是用2017年3月在上海的长江口杭州湾海域发现的尸体制作而成,是国内较大的长须鲸骨骼标本之一。

▲图注:长须鲸骨骼标本

我们经常看到科学家复活猛犸象的新闻,但是以现在的技术,要在现实中“复活”猛犸象、白鱀豚是绝对不可能的,但在虚拟世界可以做到。

虚拟复活的问题不是能不能,而是好不好?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错误百出的虚拟复原。既然做就要做最好的

怎么做呢?上海自然博物馆决定与联想集团深度合作,利用联想自研的空间计算AIGC技术,唤醒这些已经远去,以及正受到威胁的地球精灵。

▲图注:戴上VR设备“用AI唤醒地球精灵”

复原动物可不是闭门造车,它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情绪有个性的,所以联想首先要做的是对标本进行高精度扫描,然后基于AI算法结合手工修复构建生物模型,真实还原3D姿态和动作,再结合趣味互动场景,最后才能完成了“用AI唤醒地球精灵”的数字展示。

在整个项目中,为了实现猛犸象毛发的高精度,联想在设备性能边界内,最大限度优化毛发渲染效果,真实还原生物纹理,这才有了“活生生、毛茸茸”的猛犸象。

现在,大家只要戴上VR设备,就能置身于冰天雪地或蔚蓝大海中,看到猛犸象迎面走来,或是白鱀豚和长须鲸从面前游过。

▲图注:神奇动物在自己的标本前“活”过来了

这些神奇动物还能跟体验者互动,只要抬起双手根据提示完成任务,就能够解锁新任务和新知识,属实是一种沉浸感拉满的体验。

上海自然博物馆这套全新体验,既能唤醒观众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思考,也能潜移默化增进大家的动物保护意识

“用AI唤醒地球精灵”数字展示,其实已经是联想和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二度联手了,之所以要坚持和自然博物馆合作,是因为联想相信科技创新能够推动更多人关心生物多样性保护,让全民都可以参与进这项事业,用科技守护地球生命之美,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

▲图注:“用AI唤醒地球精灵”数字展示项目启动仪式

联想以“AI向实,智能向善”为价值主张,早已将AI智能技术应用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第一线及公众科普之中。从2021年起,先后打造了长江江豚保护、长江生态公益科普、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

▲图注:AI智能技术不仅仅能造福人类

也能守护地球上的生灵

在这项事业中,联想也贡献了自己的方案。其中“AI+文博+科普”就是“联想方案”的代表, “用AI唤醒地球精灵”只是其中一个案例,另一个成功案例是“智慧应县木塔”。

▲图注:基于联想首款空间AIGC

文遗智慧保护解决方案打造

有900年历史的应县木塔号称“斗拱博物馆”,是中国古建筑的瑰宝。在应县木塔的保护和展示中,联想集团发挥AIGC组合技术的优势,让参观者在虚拟世界中游览应县木塔,了解木塔的前世今生,在某种意义上也实现了“复活”!

▲图注:虚实结合

打造VR沉浸交互体验

一项新技术的诞生,若能真正造福大众、拓展人们的视野,其生命力便如涓涓细流般绵延不息,终将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滔滔洪流。

联想携手上海自然博物馆、应县木塔等机构,将AI技术的触角延伸至文化传承与科学普及的广阔领域。这不仅是科技力量的一次精彩绽放,更是一种向善而行的深刻选择。它让科技创新融入人文温度,让现代智慧点亮濒危物种的未来。

毫无疑问,AI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但能否真正造福大众,能否真正被人类社会认可,还需要一段适应和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由一个个类似“AI唤醒地球精灵”、“智慧应县木塔”这样的成果铺就的

联想作为这一领域的践行者,携手上海自然博物馆、应县木塔等机构,将AI的触角延伸至文化传承与科学普及的广阔领域。既是科技力量的精彩绽放,更是向善而行的深刻选择。在未来,我们也期待能有更多这样的跨界合作,进一步拓展AI的应用边界的价值,造福我们的社会。

AI作为一种能力,而将其应用于向善,正是我们的选择和责任。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来源:地球知识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