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积电近期传出酝酿调涨晶圆代工报价,引发产业链高度关注。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台积电先进制程价格虽高,但“非常值得(Worthful)”。供应链普遍解读,黄仁勋“高贵不贵”一说,形同为台积电“反映价值”背书,也透露出双方紧密的合作默契。
台积电先进制程价格虽高,但黄仁勋认为“非常值得”。
据中国台湾媒体工商时报报道,台积电近期传出酝酿调涨晶圆代工报价,引发产业链高度关注。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台积电先进制程价格虽高,但“非常值得(Worthful)”。供应链普遍解读,黄仁勋“高贵不贵”一说,形同为台积电“反映价值”背书,也透露出双方紧密的合作默契。
黄仁勋指出,建造晶圆厂及2nm以下制程非常困难且要价不斐,但对每个客户来说,都是一致且公平。
黄仁勋5月16日与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及其团队餐叙后,对台积电代工报价按赞。半导体厂商指出,台积电计划调涨报价主因包括美国建厂成本攀升、全球通膨压力、汇率波动与技术资本投入升高。其中包括美国厂酝酿调涨4nm代工价可能涨30%,以反映“美国制造”的整体成本结构。
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日前在法说会指出,AI处理器(包括CPU、AI加速器与GPU,不包括网络连接、边缘运算与终端设备AI)营收预计今年将再倍增,2024年至2029年复合年均增长率接近45%,市场需求强劲。为支应庞大资本支出与维持合理毛利,台积电调整定价策略势在必行。
供应链消息透露,英伟达已在台积电2nm制程客户名单中,未来将导入次世代AI芯片。随制程技术不断微缩,技术复杂度与失败风险同步升高,晶圆代工报价“水涨船高”成必然趋势。
根据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厂商分析,半导体产业首次流片(Tape-out)成功率正急剧下滑。过往成功率约30%,但2023至2024年间已降至24%,预期2025年将进一步降至14%。主要原因在于芯片设计高度定制化,验证与设计周期拉长,加大研发风险与资金压力。
多数IC设计厂商认为,随着制程门槛升高,晶圆代工厂商与客户之间的黏着度亦持续加强。由于转换代工厂所需的时间、人力与资源成本高昂,加上对先进制程的依赖程度加深,厂商倾向选择与成熟供应商维持长期合作关系,以确保在AI技术与性能竞赛中不落人后。
IC厂商亦表示,“买得多、省得多”的量价关系在台积电同样适用,对大客户如英伟达而言,涨价虽有压力,仍可通过合作规模换取技术优势与时程保障。
目前,台积电亚利桑那州第一座4nm晶圆厂已经开始量产;第二座3nm晶圆厂,目前正在建设当中,原定于2026年开始量产,推迟到了2028年。这两座晶圆厂完工后,合计将年产超过60万片晶圆,换算至终端产品市场价值预估超过400亿美元。第三座晶圆厂最近已经开始破土动工,将生产2nm或更先进的制程技术,预计将在2029~2030年间量产。
今年3月,台积电又宣布对美国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包含再建设三座新晶圆厂、两座先进封装设施,以及一个主要研发团队中心。
Rose Castanares表示,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第一座晶圆厂于去年开始生产,拥有 3,000 名工人。第三家制造厂最近破土动工,预计将于本世纪末开始生产。一旦这三座晶圆厂都投入运营,还将需要额外的 3,000 名员工,即总计可在亚利桑那州创造 6,000 个工作岗位。
在3月份发布的公告中,台积电称其在美国的投资将在未来四年内创造 40,000 个建筑工作岗位。Rose Castanares则指出,台积电一旦完成总计1650亿美元的投资,所有6座晶圆厂和其他工厂全面运营,将可带来 12,000 个直接工作岗位。
有行业消息称,台积电在美国的后续三座新厂产能已经陆续被客户预订一空,苹果、英伟达、AMD、高通、博通等美国大厂,出于地缘政治和异地支持生产需求的考虑,纷纷提前锁定台积电美国厂的产能。
台积电美国新厂近期频频传出生产良率提升的好消息,这进一步增强了美系客户的下单意愿,不仅第三座新厂已经提前动土,后续计划扩充的三个厂的产能也已被预订。
据行业观察,台积电的海外厂区,特别是美国厂的稳步扩产,让美国客户感到安心。分析认为,随着台积电日本、美国和德国新厂陆续加入营收贡献,预计到2028年,台积电的海外产能将占总产能的约20%,甚至可能更高。
这将满足客户对异地支持和地缘政治需求的期望。若以2nm以下先进制程来看,预计到2030年,中国台湾和美国的2nm产能占比将约为7:3。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
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