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他一辈子最狠的一招,既不是擂台上劈脑袋,也不是战场上冲锋,而是他在李世民最危险的时候,死死站在身边,连命都豁了出去。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程咬金这人,真不是光靠“三板斧”混出头的。
要说他一辈子最狠的一招,既不是擂台上劈脑袋,也不是战场上冲锋,而是他在李世民最危险的时候,死死站在身边,连命都豁了出去。
那年玄武门前,兵刃交错,宫门杀声震天,一场皇权之争,血溅宫阙。
程咬金跟着李世民硬闯天命,干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把一场本该血流成河的夺嫡内战,变成了唐朝历史的分水岭。
可你想不到,站在皇帝身边的头号猛将,最后却是被一纸圣旨调去西北打仗,打完回来被削职查办,连个“功成身退”的体面都不给。
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白了,程咬金不是从草莽里杀出来的。
他出身还挺讲究,老家在山东济州东阿,父亲是地方官,算是有点根底。
他小时候就爱骑马舞枪,到了隋朝末年,天下乱得不成样子了,他也没坐等命运安排,自己拉起几百人保家乡,拉出来一股子“义兵”,后来投奔了瓦岗军李密。
瓦岗寨那时候,是一锅粥里最烫的那勺。
程咬金身手好,脑子也灵,很快就被李密看中。
打王世充那一仗,裴行俨中箭倒地,敌人一拥而上,眼看就完了,程咬金一个人冲进敌阵,把裴行俨背回来,自己还被长矛刺穿,但硬是咬牙杀出路来。
这不是演戏,是当时真有人记下来的战报。
李密后来眼高手低,打了胜仗飘了,连营墙都不修,结果王世充设伏偷袭,一夜之间,李密军队全散。
程咬金和秦叔宝一看这主儿靠不住,先是在王世充那边混了几天,结果看出来这人度量小,难成气候。
找机会就跑了,带着几十号人,战场上直接倒戈,投奔了唐军。
李世民那时候也不是皇帝,只是个秦王。
但他眼光毒,一看程咬金来了,立刻封了官,安排进秦王府。
程咬金也不含糊,跟着李世民打遍北方,拿下宋金刚、窦建德和王世充。
战功一桩接一桩,最后封了宿国公,进了凌烟阁,画像挂上了——这可是唐太宗亲自点名的功臣。
可问题来了。
李世民当皇帝的路,不是平路,是刀山火海。
太子李建成把持朝政,秦王李世民在边上如坐针毡。
程咬金这时候的选择,决定了他后半生的命运。
李建成想把他调走,说是去康州当刺史,其实就是要把他架空。
程咬金不愿意,他直接对李世民说:“大王您身边人都被调走了,这样下去您还能保得住自己吗?我绝不会离开。”
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玄武门那天,程咬金亲自带兵,站在李世民身边,刀下不认人,把太子和齐王一并拿下。
事后封官加爵,程咬金风头一时无两,连儿子都娶了公主。
李世民在位那几年,程咬金是贴心老臣。
可李世民一去世,局势又变了。
新皇李治虽然是李世民的儿子,但很多老臣都不太看得起他。
他想立武则天为后,却被长孙无忌他们顶住。
程咬金没吭声,但他站哪一边,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
这时候,李治把他派去西突厥打仗。
表面是出征,其实是边缘化。
副帅王文度自称皇上有密旨,直接把指挥权夺了。
苏定方建议抓起来,程咬金没听,继续让他指挥。
到横堵城那仗,敌人投降了,结果王文度非要屠城。
苏定方反对,程咬金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下令执行。
这事一出,回到朝廷就麻烦了。
屠城这口锅,谁来背都沉。
程咬金被削了官职,降为岐州刺史,等于被冷处理。
他自己也知道怎么回事,主动请辞,不再参与朝政,在家养老。
十年后,他在长安去世,七十七岁,算是高寿了。
李治没亏待他,给了谥号“襄公”,葬进了李世民的昭陵。
也算是落叶归根。
程咬金这一生,打仗是本事,但更关键的是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退。
玄武门那天,他站对了队,但到了李治这代,他再不站,就只能被卷走。
他没喊冤,也没翻旧账,只是默默在历史中走完自己的路。
参考资料:
《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三》
《新唐书·程知节传》
《资治通鉴·唐纪》
《中国通史》中华书局完整版
奇墨历史专栏文章《程咬金:不只是三板斧》
来源:半亩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