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5年5月21日(星期三)下午3时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请自然资源领域代表围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中国网现场直播,以下为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5年5月21日(星期三)下午3时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请自然资源领域代表围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中国网现场直播,以下为文字实录:
摄影:中国网 董宁
总台央视记者: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我想请各位代表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谈一谈是如何通过具体行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谢谢。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分院院长 陈琳: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谈起生态绿色,我印象非常深刻。在2014年,我们开展上一轮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时候,就有团队提出来,上海的生态绿色和国际大都市比起来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所以我们在“上海2035”总体规划的时候,生态之城建设目标就应运而生。
美丽中国,规划先行。从总体规划的“环、楔、廊、园、林”结构性生态空间的规划,到后来开展生态修复、海岸带保护利用以及湿地规划,我们始终因地制宜为市民提供身边更多的绿色空间。在城市,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景观好不好看。现在我们更倡导用自然而然的方式去保护生物多样性,营造动物栖息地及小微生境。在郊野,我们和农科院的团队一起研究适宜茭白、芡实、菱角等本土作物生长的空间,还去研究湿地保护方面的行动规划。我们划定了保护小微生物的毛细河流,以及自然坑塘、水面、湖荡等,包括我们家门口的一些湿地。我们希望通过营造更自然、更生态的乡村环境,提升乡村的空间品质。
为了塑造更美丽、更韧性的海岸带,提升上海抵御台风以及极端天气的能力,我们摸排了上海陆域海岸线,努力地去寻找这个岸线里面可以开展生态修复以及微地形塑造综合利用的空间,我们希望为上海打造“超级生态堤、最美海岸带、市民好去处、都市后花园”。谢谢!
来源:中国网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