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深圳普高招生又出台了新政策,每个公办普高扩招5%的走读生名额。
今年深圳普高招生又出台了新政策,每个公办普高扩招5%的走读生名额。
这个政策让深圳家长们既开心又纠结。
开心的是,扩招了!孩子有更多机会上公办普高了。
纠结的是,高中“走读”这件事,对家长和孩子的挑战很大很大。
今年的政策是,一旦中考志愿选择了“走读”,就只能走读,不能住校了。
哪怕学校宿舍有空位,也不会留给走读生哦!
这是为了最大限度避免产生“灰色地带”,想以“走读生”的低分进去,再转“住宿生”的路子,一开始就被堵上了。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要不要选择“走读”呢?
大家先投个票吧。
01
— Dr小鱼 —
高考后才知道,住校和走读的差别如此大!
我高中的时候,成都的高中基本都没有住校的。
只有家离学校非常远的同学,才有机会住校。(床位非常少,一个班就几个人)
我记得以前我挺羡慕住校生的。
因为,住校生的成绩普遍会比较好。
原因很简单,住校生有晚自习。
高中的时候,我们高一高二都是正常放学,高三才能在学校晚自习。
走读生,晚上回家东摸摸西搞搞,虽然那时没有手机,但有电视啊。
吃完晚饭,经常都要打着需要消化一会再做作业的名头,先新闻联播,再看焦点访淡,有时候还要找借口看一集电视剧……
时间一晃就过了,9点才正式开始做作业,做到十一二点才能睡。
早上6点多起床,又是一番挣扎。
但住校生高一开始就有晚自习,他们在学校上晚自习效率高,睡觉也比较早,早上起床不用奔波,很早就能到教室。
还有,在学校上晚自习,有不懂的题能问老师或同学。
这因为住校这一点差别,一年下来大家的差距就出来了。
高考后才发现,住校和走读的差别真的不小。
02
— Dr小鱼 —
住校和走读,适合人群不同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不适合“走读”,很多走读生成绩也非常好。
但总体来说,普通的、自律性差的、家长不管的孩子更适合住校。
自律性强、自驱力足、家庭氛围好、父母责任心强的孩子适合走读。
选择“走读”或“住校”,还与家庭的教育规划有关。
如果孩子将来可能转国际体系,或者高中阶段需要一对一补课等,就适合选择走读。
但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孩子和普通家庭来说,高中选择走读的挑战一定是非常大的。
我们读书的时候,一台电视都能搞得家里鸡犬不宁。
而现在有手机、ipad这些电子产品,不自觉的孩子如果走读,家庭大战的画面可以想象有多么火爆。
03
— Dr小鱼 —
从今年开始,以后每年深圳的中考人数都会大幅度增加。
今年中考人数预计要达到14万人,三年前才只有10万,而到2027年,也就是我家小宝中考那年,可能达到20万人。
深圳高中的建设远远不能赶上这几年人口增加的速度。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走读生”的比例还会持续增加。
也许,几年后,大部分家庭都会面临孩子高中不住校的情况,就如同我们小时候一样。
这非常考验家长与孩子的相处能力,也考验家庭对孩子的支持力度。
但好处是,家长和孩子感情交流的机会也更多。
其实,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暂,承欢膝下的日子很珍贵很稀少,也许只有大学前,我们才能尽情拥有他们。
怎能不珍惜?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我倒愿意接受孩子“走读”。(虽然可能会有很多冲突)
来源:我是Dr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