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传译员适应不同会议类型+口译笔记法相关Gino观念

B站影视 2024-12-18 15:34 2

摘要:有的同传译员可能平时接触或练过比较多的政经类题材,所以他们积累的政经术语比较多,也就比较喜欢做这种类型的会议。这类译员你叫他去做两天日常陪同口译跟客户一起吃个饭他都不知道各种菜品的译法,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揪心。

有的同传译员可能平时接触或练过比较多的政经类题材,所以他们积累的政经术语比较多,也就比较喜欢做这种类型的会议。这类译员你叫他去做两天日常陪同口译跟客户一起吃个饭他都不知道各种菜品的译法,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揪心。

而另外一些人可能接触政经类的比较少,但对日常生活用语比较熟悉,比如他们可能平时看美剧这些比较多,所以他们更喜欢一些比较不那么正式的会议类型,比如社区口译之类的。

不管怎么样,作为一名译员,有自己的偏好很正常,但也应该尽量多看多学多实践。

不要把口译学习的过程看作是炼狱一样,相反,口译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应该在愉悦的心情中不断练习进步,最后能够胜任实战会议口译项目即可。

如果你觉得口译学习像是炼狱一样折磨你自己,或者你考不过二口或一口你去怪其他人跟你说了或者你看到知乎上有人写了考试会卡通过率,那你也不适合做口译。卡不卡先且不论,每年那么多人过了二口然后再去考一口的,每年就只有那么少数几个人通过一口,本身就已经很怪异了,难道他们过的假二口能力都不行吗。

另外,练口译就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口译学习不需要也没有什么绝对的标杆,因为每一个人每天都在进步。自己进步不了,怪不了任何人。别人有表达的自由,你爱听就听爱看就看,不爱听就不听不爱看就不看。把自己的无能怪罪到别人头上就是神经病的一种表现。

然后关于交传笔记。笔记法是一种符号表现体系,不同的人同一个词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展现,所以笔记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没必要去照搬任何人的符号,去发明一种新的符号系统也是属于神经病的做法。正确常规的做法是,先总结一些常见的符号,比如表示equals、counterpart、the same as等等,➡️表示leads to/result in/cause等等,&或+表示and/plus等等,Amn表示American,CN表示China/Chinese/中国/中华/华夏等等,都可以的。不是说一个符号只能表示某一个固定的意思,不同的译员他的习惯不同他用的符号含义就不同。所以笔记法其实是没法教的。市场上教笔记法的,不就是为了多收一个课程的钱嘛。反正我在学校学口译的时候,老师就简单明了几句话带过笔记法,讲该怎么记,记哪些即可。笔记只是辅助你脑子不好使的时候辅助而已,你不应该把笔记当成一套所谓的体系去创建去磨练,更不要花三五年去搞笔记法,这就是脑子有病。

另外,笔记法基本是只适用于交传口译工作,同传基本用不上,同传的时候等你写出来发言人早就说到其他内容去了,有个屁用啊。而且,即便是交传工作,实际交传的时候,发言人大部分都是讲一两句就停下来让译员翻译,因为人家就是怕你记不住那么多,把他想表达的意思给忘记或漏掉了,那么他的工作就因为你这个译员而白做了,所以大部分发言人都很配合交传译员,都不会去为难你。当然,译员自己平时没口译项目的时候也要多练脑记+笔记辅助。脑记永远都是第一位。像很多开幕式这种,基本上译员和发言人同台站着口译,你拿个大笔记本还低着头在那里写写画画,你就是全场唯一的一个大傻叉。如果有全程直播的话,你就出大洋相了。所以,不要依赖笔记,一定要靠脑记,多练脑记!像有的同传学员在Gino这边集训的时候都知道,他/她同传翻不出来的时候,Gino就会播放1-2句暂停下来,叫她复述然后翻译,她处理不出来,Gino就会复述出来然后给翻译出来,这就是脑记的优势。

最后,扯这么多毫无意义,打开电脑直接开练,练它几百个上千个小时比什么都强。别人有能力那是别人的能力,自己不练够小时数自己还是不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学校里面老师是AIIC的会员、CATTI组委会成员、高口教程编写者、蒙特雷毕业的,但你自己还是不行的原因。不是老师不行,是你自己没练够啊。老师能够传输给你的永远只是方法理念技巧,而实际技能的掌握必须要大量练习才能练就的啊。这么简单的道理。赶紧开练吧。

来源:德鸿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