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5年,金边的街道突然变得异常杂乱,红色高棉的士兵端着枪支,黑衣压城,指令透过广播反复呼号“全部撤离!”压根就不给人喘息空隙。市民潮水般出了家门,拥挤着,我见过那种僵硬无助的表情,像被什么无情的力量牵引着奔向空白。许多人失散,也有人木然,想不通发生了什么—
1975年,金边的街道突然变得异常杂乱,红色高棉的士兵端着枪支,黑衣压城,指令透过广播反复呼号“全部撤离!”压根就不给人喘息空隙。市民潮水般出了家门,拥挤着,我见过那种僵硬无助的表情,像被什么无情的力量牵引着奔向空白。许多人失散,也有人木然,想不通发生了什么——等醒悟过来,命脉已被紧紧攥住。这不是战争、不是疾疫,而是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柬埔寨三分之一人口被生生耗尽。不夸张,全世界都愣住了,这到底是怎样的政权能做到这样的残酷?
这个国家的灾难和那些历史上常见的导火索还真不一样。没有民族仇杀,没有宗教对撞,甚至也不是土地或者金币的争夺。波尔布特搞的那一套更像某种纯粹偏执,在一个没有逻辑兜底的真空里疯长。学者会彼时的柬埔寨人活在冰雾一样的惶乱中没有行为定罪,只有穿衣戴帽、会不会几句外语这种随机标准。连“精英”也不例外,读书多、懂点西方知识就成了敌人,谁都逃不过。一切看似扭曲,其实也真没任何道理。
那波尔布特本人呢?就表面标准“好学生”。家庭有些基础,外派留学过,1949年巴黎,他正赶上了欧洲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马、列、各类社会主义,抄书、组队、辩论。他搞了个什么高棉留学生小组,天天琢磨理想社会该如何运作。后来他说是南斯拉夫影响大,也在越战里找寻模式,法国当时也左得厉害。他勇气可嘉,回国直接扎进丛林打游击,建组织,说干就干的那种。他不是空谈家,却从未扎扎实实明白其中的人情世故。
波尔布特常挤进各种圈子,跟胡志明那一套学发动农民,学理论倒也使劲儿。高棉解放运动解体,他趁虚而入,自己拉起班子,高棉劳动党、红色高棉,折腾得飞快。可是涉及人命、道理就极其机械。有人说他教条,有点死脑筋。他信极端能超越一切,只要烈火焚城,最后剩下的那一点都算胜利。怎么有种盲目。
1970年以后,美国空军大规模轰炸,死伤多得说不上的多。\[联合国统计1973年柬埔寨空袭导致约6万平民死亡,150万流离失所\]。西哈努克下台,社会气氛彻底激化,红色高棉成了民众口中的“带头人”。可绝大多数新兵实际上连共产主义是什么都不知道。就觉得美国人可恨,红色高棉会带着自己报仇。逐渐地,波尔布特抓住机会联手西哈努克,趁自己声望涨,把政权一举拿下。胜利来的格外突然但真正的灾难刚刚。
金边外围驻兵一生,高调“城市清空”,名义上是防突袭,实则把整个现代社会推入黑洞。几十万人扛着行李、饥渴奔波,出门就是“新人民”,谁家医院、工厂、校园都是过去式。眼镜、学历、文职,全成了罪证。这一焦躁氛围里,许多人才回不过神,“原有的社会认同”随时切割。医生、会计、工人,统统一刀切!
红色高棉要推行的不是普通的体制,而是一种极端清零——废币、查户口、断交通。什么私产、市场、家庭、寺庙统统不要。甚至僧侣强制转换身份,学校、医院一概关停。大家彼此不得说话,遇见朋友都得装不认识否则随时吃枪子。这种荒腔走板的政策只剩下恐惧与死寂,一点点将数百万生命耗成了尘埃。我还是觉得这一时期的柬埔寨更像一个巨大的试验窑,而不是社会结构。党内自己更乱,高层队伍频频换血,几乎没人活得安稳。有时甚至组员互相举报,疑神疑鬼真让人毛骨悚然。
说到S-21监狱和钟屋杀人场,这里连冷静旁观都难以维持。据联合国前刑侦专家统计,仅S-21监狱关押约1。7万人,仅剩12人生还——全国各地设有近300处类似场所。12岁的少年充当行刑手,酷刑细节随随便便就藏在每个暗室角落。这更像是一场彻底去人性的屠杀比赛。对反对者和老同事全无容忍,阶级清洗靠的就是名单和枪子。人命可以按“政治错误”灵活削减。问一句,这是真防范敌人吗?还是彻底疯魔?
有人争议外部势力当时是否袖手旁观。毕竟很多人认为,所谓大清洗,不过是第三世界翻修过程中的“小插曲”,一种新型政体的自我试探。可地面上每一具白骨,每一个失语的家庭,谁能说那是进步的代价?夸张的事有时太多,比如金边沦陷时几万人排着队剃头走荒野,没人能把这种事当作理性选择。但可笑的是,胜利并没有转化为重生。
讲到波尔布特的终点还真让人莫名。逃进丛林,二十年晃荡,红色高棉残部内斗,他也落网,然后就没多大动静,1998年死亡,朝不保夕但无审判。很多幸存者等了多年,结果仇人几乎没受什么惩处。那些卷入清洗的人有的灰溜溜混进新政权,有的直接失踪,好像整个社会都集体“消音”了一轮。1999年柬埔寨失踪人口调查显示,近八成家庭有亲属未归档,真能追查到头吗?谁给这些匿名的罪与痛找答案啊?!
波尔布特倒下,但所谓“理想主义”被戳穿成一场空洞拷问。仇恨、无序、极端,最后都化成无数名字上的小黑点。有分析要不是极端政策,柬埔寨也许会慢慢改革,社会总会复原。但实际上换谁来弄都难全身而退,体制惯性和环境早已失控。总有人说现代化就是不断试错,可真到了这种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地步,只剩下一堆骨灰盒。
回过头,这种规模的灾厄不会凭空生出来,能有其发生必然是制度、人物、集体冷漠共振的结果。波尔布特不是单一例子,历史上类似“理想”引发的大祸其实总有,错就错在一杆子打翻所有饭碗,然后每个人都得按新的标准折腾自己。就算后辈再怎么想象,当事人的真实感受普通人也很难代入。我觉得,如果谁还能把这类事件简单归纳成经验法则那才是真的不懂。
最后的画面异常残酷。柬埔寨付出的社会成本,这些年虽有恢复,但掩盖不了家庭撕裂的空洞。局外人不易体会,等波尔布特的剩余势力被清算完,很多人早已记不清父母辈的面容。那些曾经由“理想”点火的废墟,如今街头巷尾还隐隐能听见碎过的声音。有没有哪里能为这些受难者真正松一口气?到底是什么令极端口号变成社会刀锯,这问题好像谁都答不上来?
其实也未必光是某个人的错。极端理想本身会诱发失控,波尔布特走得最远,却绝不是终点。新一代柬埔寨青年甚至对那段历史无意关注,现实残酷一点,要生存、要生活,理想什么的就别说太多。但真相总还在那里。历史不会彻底消失,那些人群的影子只是换了样子。以后的路怎么走,或许大家心里都没底吧?至今没人敢类似的事不会重演。
来源:春祈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