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定窑位于河北省曲阳县,自北齐肇始,在宋代绽放出最为璀璨的光芒,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白瓷冠绝一时,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中独树一帜的白瓷典范。其首创的覆烧法虽造就了器物口沿无釉的“芒口”,却也催生出华贵典雅的“金装定器”,尽显宫廷风范。然而,元代之后,因战乱
定窑位于河北省曲阳县,自北齐肇始,在宋代绽放出最为璀璨的光芒,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白瓷冠绝一时,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中独树一帜的白瓷典范。其首创的覆烧法虽造就了器物口沿无釉的“芒口”,却也催生出华贵典雅的“金装定器”,尽显宫廷风范。然而,元代之后,因战乱频仍与资源枯竭,定窑的窑火渐渐熄灭,其精湛工艺更是失传长达八百年之久,只留下历史典籍中零星的记载和深埋地下的残片,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瑞谷瓷坊作品
定瓷之美,美在其独特的工艺它以刀痕、淋釉(泪痕)、芒口等工艺特征独步天下,釉色白中泛青或米黄,呈现出柔和恬静的“象牙白”。其纹饰丰富多样,刻花刚劲有力、划花纤细流畅、印花精美繁复,简约中透着典雅。清代《南窑笔记》盛赞“有涕泪痕者佳”,乾隆皇帝更是将定瓷视为宫廷珍藏,多次推动仿烧,足见其艺术魅力。而器物上自然形成的生辣线条与不规则刀痕,不仅是手工制作的印记,更成为鉴定真伪的核心要素。
瑞谷瓷坊作品
定瓷的复兴之路,凝聚着几代匠人的心血。1972 年,成立定瓷实验小组,通过对古瓷标本的细致分析,反复试验,耗时三十余载,终于成功还原宋代定瓷的胎釉配方,让失传已久的工艺重见天日。2008 年,定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这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认可,更是新的传承篇章的开启。
我与定瓷艺术的深度联结,源于古儿老师的热心引荐,也因此结识了定瓷传承创新的杰出代表——谷进利老师。2018年初识谷进利老师,他身上对定瓷艺术的赤诚热爱便扑面而来。在交流中,他对定瓷历史与工艺的深刻见解,以及对传承创新的坚定信念,都让我深受触动。更主要是谷进利老师创立的瑞谷瓷坊,更是为定瓷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2021年我与谷进利老师相约长春共同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推广活动。直播过程中,谷进利老师亲自讲解,从定窑的千年历史到制作工艺的精妙之处,从每一件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到背后的故事,都一一详细阐述。观众们被深深吸引,评论区提问不断,谷进利老师耐心解答,与大家热情互动。当精美的定窑作品展示在镜头前时,其温润的釉色、精美的纹饰,瞬间征服了众多观众,直播间订单不断,越来越多的人由此走进定瓷艺术的世界。
瑞谷瓷坊作品
瑞谷瓷坊秉持“瓷以致用”的理念,大胆地将定瓷从传统的仿古艺术领域拓展至日用茶器。谷进利老师坚持纯手工制作,汇聚全国拉坯冠军、跳刀工艺大师等顶尖匠人,每一道工序——从拉坯、刻花到挂釉,都倾注着匠人的精湛技艺与心血,让每一件作品都饱含“温度感”与艺术价值。在设计上,瑞谷瓷坊不断突破创新,如首创的“小底足杯”,打破传统器型的固有模式,融入“定事先定心”的茶道哲学,一经推出便引发市场关注。此外,每款茶器都拥有诗意的命名,如“醉芙蓉”“江山定”,并配以限量编号与收藏证书,将实用的茶器升华为承载文化内涵的艺术珍品。
瑞谷定窑新作
从历史的维度看,定瓷的价值无可估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大英博物馆的黑定盏,都是其历史地位的见证;乾隆时期清宫旧藏的 300 余件定瓷,多经改制镶边,尽显皇家审美。而在当代,瑞谷定瓷凭借稀缺的工艺与独特的艺术价值,成为拍卖市场的新宠。经典款“醉芙蓉”因釉色宛如绽放的芙蓉,被藏家誉为“宋韵再现”,部分限量款估值已逾万元。2014 年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盌以 1.468 亿港币成交,更是将定瓷的市场热度推向高潮。瑞谷瓷坊聘请了全是业内首席大师,纯手工拉薄坯、古法纯手工挂土釉、纯手工刻划花、名人提字款、纯黄金埋钉包口/纯黄金描口成功复刻此杯,还原定瓷的宋时风韵。
定瓷千年,兴衰起伏,既是中国陶瓷史技艺巅峰的写照,也是文化韧性的象征。谷进利老师与瑞谷瓷坊的实践,不仅让定窑工艺重获新生,更以创新的商业思维赋予非遗现代生命力。他们的探索启示我:传统工艺的传承,需扎根生活美学,通过创新设计、精准营销与文化叙事,实现古老技艺与当代生活的完美融合。未来,如何在规模化发展与坚守手工匠心之间找到精准的平衡点,将是定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关乎着这一千年技艺能否在新时代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期待汲古斋与瑞谷品牌共同创新发展。
来源: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