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哈洽会绿色食品展区飘着松木香,黑龙江乡笨笨农牧食品有限公司展台上,金灿灿的"溜达鸡"冻品与翠绿的林下参同框陈列。总经理刘国刚在电子屏按下指纹,3万只"会飞的芦花鸡"便跃过2400公里山河,锁定上海高端生鲜配送链。签约仪式的红绸尚未落下,安徽客商已捧着样品追问:
【中国商报焦阳报道】
哈洽会绿色食品展区飘着松木香,黑龙江乡笨笨农牧食品有限公司展台上,金灿灿的"溜达鸡"冻品与翠绿的林下参同框陈列。总经理刘国刚在电子屏按下指纹,3万只"会飞的芦花鸡"便跃过2400公里山河,锁定上海高端生鲜配送链。签约仪式的红绸尚未落下,安徽客商已捧着样品追问:"这鸡真能在树上搭窝?"
林海里的芭蕾舞者
铁力神树山庄的晨雾里,上万只芦花鸡正上演"空中杂技"。它们扑棱着油亮的翅膀,轻巧跃上五米高的红松枝,惊落松塔上的薄霜。养殖员老张挎着竹篮穿梭林间,撒出的玉米粒还未落地,已被俯冲的鸡群精准截获。"这些家伙比野鸡还野!"他笑指树梢上巡视领地的公鸡,"冬天雪埋半米深,照样刨开雪壳子逮虫子。"
林下散养的生存法则造就了独特品质:每只溜达鸡日均运动超2万步,胸肌纤维间沉淀着松针清香。在香坊区透明化加工车间,质检员手持光谱仪扫描鸡肉纹理,"肌苷酸含量比普通肉鸡高38%"的数据,让上海舜远公司采购总监连连惊叹:"这哪是食材,分明是森林馈赠的活性营养库。"
签约簿上的生态经济学
哈洽会首日,豫鲁皖客商围堵的展台前,刘国举起冻鲜鸡包装上的"黑土优品"标识:"从破壳到冷链直达,全程可追溯。"LED屏实时切换着养殖基地画面——智能项圈监测着鸡群运动轨迹,无人机巡航投喂杂粮,现代化屠宰线保留着古法排酸工艺。
"上海客户点名要带鸡脚的整鸡,说要看得出运动痕迹。"刘国翻转手机展示客户反馈视频,陆家嘴高端私宴后厨里,主厨拎起修长的鸡爪:"这筋肉线条,清炖三小时汤头都不浑。"如今,20万只年产量已覆盖京沪深市场,新增的直播基地将带网友"云监工"鸡群越障训练,网友戏称其为"禽届特种兵"。
从年货记忆到国潮符号
望着展馆穹顶模拟的星空,刘国忆起创业初心:"小时候家家守着火炕等小笨鸡炖蘑菇,现在我们要让传统味道走出黑土地。"冷链车上的温度监测仪闪烁,-18℃的恒定低温锁住肉质弹性,也封存着龙江人对绿色农业的执着。
当哈洽会的签约笔勾勒出现代农业图景,这些在林间谱写生命诗篇的溜达鸡,正以矫健身姿跃入长三角的炊烟。它们不仅承载着北纬45°的生态密码,更在预制菜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为人们找回那只记忆里扑腾着热气的年货鸡。
来源:大美龙江城市会客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