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方式在前季作物成熟前就播下另一季作物,利用前季作物的株行间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从而增加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套作技术适用于多种作物组合,日光温室“番茄-草莓”套作高效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草莓 - 番茄”套作高效栽培技术
王守蓉
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方式在前季作物成熟前就播下另一季作物,利用前季作物的株行间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从而增加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套作技术适用于多种作物组合,日光温室“番茄-草莓”套作高效栽培技术能协调作物间的关系,改善作物生长过程中透光、通风等条件,促进植株光合作用,减少季节限制,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率。
1 温室准备
1.1 场地选择
尽量选择光照充足,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树木等遮挡物的地方,保证温室最大限度地接收阳光照射。地势应平坦开阔,土壤要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最好选择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沙壤土。便于温室的建设和后期的生产操作,要有利于排水,避免在雨季积水。
种植前要进行土壤消毒,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①土壤化学消毒。可在种植前 2 ~ 3 周,将福尔马林(40% 甲醛溶液)稀释成 100 倍液,每平方米喷洒 10 ~ 15 L 的福尔马林到土壤表面,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3~5天,杀灭病原菌、线虫等有害生物。②物理消毒法。在夏季高温季节中,深翻、耙平温室土壤,浇透水,覆盖地膜,可使土壤表层温度达到 50 ~ 60℃,持续 15 ~ 20 天,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虫卵和杂草种子。
种植前还需进行土壤改良。可以适当增施有机肥。结合深翻整地,深度约为 30 ~ 40 cm,每亩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如鸡粪、牛粪、羊粪等)5000 ~ 8000 kg、过磷酸钙 50 ~ 100 kg、硫酸钾 30 ~ 50 kg,将肥料均匀地混合在土壤中,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为番茄和草莓植株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同时还需调节土壤酸碱度。检测土壤酸碱度,pH 值保持在6.0 ~ 7.5。针对酸性土壤可施用生石灰来提高土壤 pH 值;碱性土壤,可施用硫磺粉、硫酸亚铁等酸性物质降低 pH 值。此外还要注重交通便利性。靠近交通道路,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生产资料的运输。
1.2 设施安装
在温室的顶部(交错式)和两侧(卷膜式或推拉式)设置通风口,自然通风,结合温、湿度调节通风量。面积大的温室,或处在高温季节的温室,需要加强通风,可安装排风扇。灌溉通常选用滴灌系统。滴灌系统由水源(如蓄水池、水井等)、过滤器、施肥器、主管道、支管道和滴头组成 。同时可以配合使用微喷灌系统。微喷灌系统是在温室顶部或植株上方安装微喷头,将水雾化后喷洒在植株上。
2 品种选择
选择休眠浅或不休眠、耐低温、抗病性强、果实品质优良且适合日光温室栽培的品种,如‘红颜’‘章姬’‘香野’‘雪里香’‘白雪公主’‘拉松 6 号’‘甜查理’等。番茄品种可选用早熟、抗病、耐寒、植株紧凑、果实商品性好的品种,如‘普罗旺斯’‘串收樱桃番茄’‘釜山 88’‘大粉果西红柿’‘大红西红柿’等。
3 种植模式
3.1 茬口安排
草莓定植日期为 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营养生长期为 9 月中旬至 11 月中旬,花芽分化期为 11 月中旬至 12 月上旬,元旦前后开始采收,持续至次年 5 月。
番茄播种育苗时间为 11 月下旬至 12 月上旬,定植日期为 2月中旬至 3 月上旬,缓苗期为 3 月上旬至 3 月中旬,开花坐果期为 3 月中旬至 4 月上旬,采收期自 4 月中旬开始,可持续至 7 月。
3.2 间作布局
生产中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草莓的畦宽 80 ~ 100 cm,每 畦 种 4 ~ 5 行 草 莓, 窄 行 距 20 ~ 25 cm, 宽 行 距 离 为60 ~ 80 cm,株距 15 ~ 20 cm。宽行空间内,可以铺设滴灌带,采用水肥一体化进行精准灌溉施肥。番茄种植在草莓的宽行之间,形成套作模式。行距 40 ~ 50 cm,株距 30 ~ 40 cm,每畦种 2 ~ 3 行番茄。这样的种植方式,即能充分利用空间,又不会遮挡草莓的光照。
4 育苗管理
草莓可以用匍匐茎进行育苗。母株现蕾后需及时摘除花蕾,促进匍匐茎生长。当匍匐茎苗有 3 ~ 4 片叶时,将其与母株分离,移栽到育苗钵或育苗床上继续培育壮苗。待子苗的匍匐茎长出后,可将其引导至育苗钵或疏松的苗床土壤中。待子苗长至 3 ~ 4 片叶时,可将子苗与母株相连的匍匐茎节间剪断,使子苗成为独立植株。育苗期间,室内温度控制在 15 ~ 25℃,若温度过高,可适当遮阳降温。若温度过低,可搭建小拱棚保温。番茄则采用育苗基质。选用 72 孔或 128 孔穴盘做育苗基质。即用草炭、蛭石、珍珠岩按照 3 : 1 : 1 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复合肥(如每立方米基质加入 1 ~ 2 kg 复合肥)。
在幼苗出土前、出土后、移栽前等各阶段苗床温度不同。幼苗出土前白天苗床温度控制在 25 ~ 30℃,夜间苗床温度控制在20 ~ 25℃;幼苗出土后白天苗床温度控制在 20 ~ 25℃,夜间苗床温度控制在 12 ~ 15℃;幼苗移栽前(7 ~ 10 天)白天苗床温度控制在 18 ~ 20℃,夜间苗床温度控制在 10 ~ 12℃。同时需及时清除覆盖物上的灰尘和杂物,增加透光率。阴雨天气时,用植物补光灯人工补光,每天补光 8 ~ 10 h 。苗期通常在上午浇水,浇水后需及时通风,以降低温室内空气湿度。
5 定植管理
草莓定植前需对草莓苗进行分级,选择根系发达、具有3~5片叶的壮苗进行定植。定植时草莓植株行距 20 ~ 30 cm,株距15 ~ 20 cm。每穴种植 1 株草莓苗,草莓苗弓背朝向畦外,深度以“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宜。苗心不能被土掩埋,根系要全部埋入土中。
番茄是在幼苗长到 5 ~ 6 片真叶,苗龄约 30 ~ 40 天左右时进行定植。按照行距 60 ~ 70 cm,株距 30 ~ 40 cm 进行定植,每亩定植 2500 ~ 3000 株左右。定植时,垄上按照株距挖定植穴,将幼苗放入穴中,带土坨移栽,避免损伤根系,要使土坨与地面持平,然后浇足定根水,待水渗下后,用细土封穴。
6 定植后管理
草莓缓苗期需保持室内白天温度 25 ~ 28℃,夜间温度12 ~ 15℃;、生长期白天温度 20 ~ 25℃,夜间温度 8 ~ 10℃;花期白天温度 20 ~ 22℃,夜间温度 8 ~ 10℃;果实膨大期白天温度 18 ~ 22℃,夜间温度 5 ~ 8℃。
番茄缓苗期需保持室内白天温度 28 ~ 30℃,夜间温度15 ~ 18℃;生长期白天温度 22 ~ 26℃,夜间温度 13 ~ 15℃;花期白天温度 22 ~ 25℃、夜间温度 15 ~ 17℃;结果期白天温度 25 ~ 28℃,夜间温度 15 ~ 20℃。同时需保持温室棚膜清洁,定期用拖布或专用清洁工具擦拭棚膜,增加透光率。在光照不足的季节,可在温室内悬挂反光幕,将光线反射到植株下部,增加光照强度。
灌溉管理过程中,草莓生长期间需根据土壤墒情和植株生长阶段合理浇水,果实膨大期需水量较大,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但也要注意避免积水。番茄则需小水勤浇,在结果期,需水量较大,每间隔 7 ~ 10 天浇 1 次水,每次浇水量以湿透土壤10 ~ 15 cm 为宜。草莓在花芽分化期需每亩追施磷酸二氢钾10 ~ 15 kg。果实膨大期每亩追施复合肥 15 ~ 20 kg,并叶面喷施 0.2% ~ 0.3% 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
番茄定植后 10 ~ 15 天,每亩追施尿素 10 ~ 15 kg,促进植株生长。第 1 穗果坐住后追施复合肥,每亩追施 10 ~ 15 kg,促进植株生长。果实生长期需喷施叶面肥,0.3%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 7 ~ 10 天喷施 1 次,连喷 2 ~ 3 次,补充微量元素,提高果实品质。
7 植株管理
草莓需定期摘除老叶、病叶、黄叶和匍匐茎,减少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开花结果期时,疏花疏果,每株保留 8 ~ 10个果实,保证果实大小均匀、品质优良。番茄则要进行单干整枝。只保留主干,摘除所有侧枝。双干整枝在保留主干的同时,再保留第 1 花序下的一个侧枝,其余侧枝全部摘除。疏花疏果时每穗果保留 3 ~ 4 个果实。
8 采收管理
当草莓果实表面着色达到 80% ~ 90% 时进行采摘。采摘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此时果实温度较低,保鲜期相对较长。当番茄果实表面颜色变红或变粉、硬度适中、达到八成熟左右时时进行采收。
来源:青钱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