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境外投资补税动真格,你准备好了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1 13:53 1

摘要:最近看到一个帖子在圈内传播:买美股,单笔盈利的交易要被追缴20%所得税。

最近看到一个帖子在圈内传播:买美股,单笔盈利的交易要被追缴20%所得税。

这位投资者自述“三年半累计交易金额1.61亿美金,整体亏损5万美金,亏掉了99.5的本金",“但逐笔核查有盈利要补税,补税可能高达百万美金”。

还有人晒出收到【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申报情况自查报告】:

一开始以为这是个案,但很快发现不是……因为不止一个人说接到了信息和电话。

目前统计来看,除上海外,其他地区一般都是电话通知,或者先APP通知后电话通知。

上海是直接在个税APP里向特定纳税人发送站内通知,通知是分批发送的,标题是“境外所得第X批提醒”。

看似境外投资补税,动真格了!

怎么知道你的海外收入?

有一个系统叫做CRS:就是全球多个国家/地区信息互换机制,为了打击本地税务居民通过跨境逃税和隐匿资产的行为。

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等机构,会将涉税居民信息,同步给相关国家/地区的税务机关,每年一次。

中国加入了CRS,可以拿到新加坡、澳洲等100多个国家的华人海外账户信息。

美国未参加,而是通过FATCA机制交换。交换内容包括身份信息、账户余额、交易记录、股息红利、资本利得等。目前美国金融机构无义务向中国自动报送账户信息,需要纳税人自行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海外资产信息。

所以大陆居民的境外资产,是经由crs每年向大陆税局同步一次的。这就是为何有人收到补税通知的源头。

CRS与税务大数据的“天罗地网”

一、中国税务居民的全球征税原则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中国税收居民需就全球所得纳税。

判定标准为:‍

‍1. 境内有住所: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

‍2. 无住所但年度居住满183天:即使海外收入,仍需申报。‍

例如:

外国人,在大陆住超183天:视同大陆税收居民,全权收入都需要纳税

大陆人,在境外且年居住不超180天:只对大陆来源收入纳税

其他跨境身份:参考具体税收协定,合理申请预提税抵扣

二、主动申报义务

全球所得都要申报,不仅限于分红,还包括资本利得、利息、信托收益分配等,即使未收到分红,也应该在年度汇算清缴时申报。

如果境外账户涉及CRS信息交换(比如香港、新加坡),税局能拿到第三方数据,发现漏报就直接补税+罚款。

三、税收抵免

如果境外已经缴税了(比如美国扣了资本利得税),可以凭完税证明申请抵免。

但注意:抵免额不能超过国内按中国税法本应缴的税额!

未申报的后

1. 补税+滞纳金:按日加收万分之五滞纳金。

2. 罚款: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

3. 刑事责任:若被认定为偷税且金额较大(占应纳税额10%以上或超5万元),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4. CRS监控:境外金融账户信息可能被交换至中国税务机关,瞒报易被稽查。

香港保单怎么征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五项规定,保险赔款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像重疾险、寿险等人身健康险赔付的钱,均明确不用征税。

港险的汇报基于保单的现金价值,但港险的现金在确立之初都是0。

而如果是保险的分红收益的话,暂无明确规定免税。之前国家税务局的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对于保险公司向投保者支付的保单分红,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尚没有明确规定。所以目前阶段,在实际操作中通常视为免税处理。

总结

提前进行税务规划:身份规划应与税务规划同步进行,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税务规划应先于身份规划。

在取得海外身份之前,就应充分考虑资产配置、财富传承等方面的税务影响,提前制定合理的税务筹划方案,如通过设立家族信托、购买人寿保险等方式,实现资产的隔离保护和税务优化。

合理配置资产与运用金融工具:根据身份规划目标和税务状况,合理配置境内外资产,避免过度集中或分散带来的税务风险。

同时,善于运用各类金融工具,如保险、信托等,充分发挥其在资产保护、税务筹划等方面的优势。

例如,全球范围内的寿险死亡受益金通常免于缴纳个人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可将其作为财富传承的重要工具之一。

来源:时代出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