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失踪”了34年,如今又出现在南非悬崖上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1 12:41 1

摘要:▲上图:研究员达伦·皮特森正小心翼翼地托举着一只“布莱德圆顶扁尾壁虎”(Blyde Rondavel Flat Gecko)。这种独特的蜥蜴自1991年首次被发现后就再无踪迹,直到最近,皮特森和他的团队在南非的布莱德河峡谷进行科考时才重新发现了它。图片来源:

本文来源:“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上图:研究员达伦·皮特森正小心翼翼地托举着一只“布莱德圆顶扁尾壁虎”(Blyde Rondavel Flat Gecko)。这种独特的蜥蜴自1991年首次被发现后就再无踪迹,直到最近,皮特森和他的团队在南非的布莱德河峡谷进行科考时才重新发现了它。图片来源: Endangered Wildlife Trust

本文约2500字,阅读约6分钟

地球上的生命多种多样,有些我们早已耳熟能详,比如老虎、大象、鲸鱼,也有一些名字我们可能听都没听过,更别说见过了。在这些陌生的物种中,有一类被科学家称为“失落物种”。所谓“失落”,并不意味着它们已经彻底灭绝,而是很长时间没有被人类观察或记录到,它们就像“失联”的朋友,不知道是不是还在,也不确定还会不会出现。直到某一天,它们突然重新出现,又把人们的目光拉回到了那些被忽略很久的生态角落。

最近,科学家就在南非重新发现了一种三十多年未被见过的小壁虎。这个壁虎的名字叫“布莱德圆顶扁尾壁虎”(Blyde Rondavel Flat Gecko),听起来有点拗口,但这正是它所生活的地区和外形的写照。这次的发现也让“失落物种”这个看似神秘的概念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发现地在地球上的大概位置(南非的姆普马兰加省)。图源:GoogleEarth

说起来,这种壁虎最早是在1991年被发现的。当时,一支研究团队在南非姆普马兰加省(Mpumalanga)的一处偏远峡谷中,记录到了两个雄性壁虎样本。这种壁虎体型不大,成体大约8~9厘米长,外形也不算特别醒目。但由于它生活的地方实在太难进了,后续几十年里,再也没有人找到过它的踪影。

时间一久,不少人开始怀疑,这种壁虎是不是其实根本不存在?或者只是别的壁虎的幼崽,认错了?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标准,一个物种如果连续十年以上没有被记录,就可能被列为“数据缺乏”状态。说白了,就是不知道它还在不在。如果再过些年还没发现,也许就会被当成“灭绝”来处理了。

像这种既没被彻底确认还存在、又不能确定已经消失的物种,就是“失落物种”。

可别小看这些“失落物种”。它们的重新出现,往往能带来许多新的科学信息,也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某些生态区域的保护价值。只是,要找回它们并不容易。这一次,发现布莱德圆顶扁尾壁虎的工作,就可以说是一次精心策划的“野外大冒险”。

▲上图:南非普马兰加省壮丽的布莱德河峡谷风光。摄影:Claidheamhmor摄于2018年(CC BY-SA 4.0)

主导这次探索的,是南非的一个非营利组织——野生动物信托基金(Endangered Wildlife Trust)。两位研究员,达伦·皮特森(Darren Pietersen)和约翰·戴维斯(John Davies),为了找到这种壁虎,准备了整整两年。他们先后提交了六次申请,才终于拿到了允许进入原始发现地的许可。这个地方不是你背个包就能去的,它在一处峡谷顶部的岩石台地上,周围全是百米以上的悬崖,几乎没有办法徒步进入。于是,他们只能乘坐直升机被空投到岩顶,再在那儿搭帐篷露营三天。

图片来源: Endangered Wildlife Trust

三天听起来不长,但在野外搜寻一种可能不存在的壁虎,这时间其实紧张得很。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那片与世隔绝的岩石上,他们果然发现了20~30只壁虎,并成功捕捉、拍摄了7只。这些壁虎和1991年记录的样本高度吻合,研究人员还采集了组织样本,准备用来进一步进行DNA分析,以确认它是否真的是一个独立的物种。

这次重新发现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不少关注。毕竟,这已经是该组织近年来发现的第五个“失落动物”了。

此前,他们还曾重新记录到一种沙丘鼹鼠——这种动物之前已经有80年没人见过了,还有一种蝴蝶、一种蜥蜴和一种青蛙。可以看出,很多被认为“消失”的生物,其实可能只是藏得太深,人们没发现而已。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类发现意义重大。它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远比我们已知的要丰富。很多物种因为生活范围特别小、活动范围受限,或者本身就非常低调,不容易被人注意。一不小心,它们就被列入“未确认存在”的名单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

这些发现也提醒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不能只看眼前,像布莱德圆顶扁尾壁虎这种小型、栖息地极为局限的动物,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果它所依赖的岩石缝隙、水源、植被发生了变化,它可能就真的从地球上消失了。因此,及时识别并记录这些“边缘物种”,对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非常关键。

其实,像这样的“失落物种”并不少。在世界范围内,时不时就会有一些“已经失踪”的动植物重新被发现。比如,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一些过去几十年未曾记录的植物又被重新采集到了;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也有某些小型哺乳动物、鸟类被再次观察到。这些发现虽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但对科学界来说却是宝贵的资料。

▲上图:虽然被重新发现了,但是对于这个物种的了解仍然是处在“数据缺乏”的状态。图源:IUCN红色名录

当然,也有不少人可能会问:“既然这些动物还在,那我们之前为什么找不到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一方面,它们的数量可能本来就非常稀少,加上栖息地偏远,不容易开展调查;另一方面,野外调查需要大量的人力、时间和资金,而这些资源往往有限,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生态研究经常处于“捉襟见肘”的状态。即使有些国家愿意支持环保工作,也往往优先考虑更明显、更急迫的问题,比如大象盗猎、森林砍伐等。而对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小壁虎,自然就关注度较低。

换句话说,布莱德圆顶扁尾壁虎的重新发现,是一种科学上的偶然+坚持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没有那两位研究者长达两年的坚持,没有直升机的协助,没有科学手段的进步,它可能仍然会“失落”在悬崖之上,无人知晓。

▼ 海洋与湿地·往期相关报道:

灭绝边缘的小岛蜥蜴,竟创造了1500%的生存奇迹?

8·14世界蜥蜴日:从生态卫士到异宠市场,为什么要保护这些爬行动物?

新物种!印度发现最小蜥蜴

解密西部围栏蜥蜴:史上最大爬行动物基因图谱问世!

▲上图:格陵兰的冰山 ©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在今天,谈起生态保护,人们往往容易关注那些“大型事件”,比如冰川融化、森林火灾、动物灭绝等。但其实,像这种小型的、鲜为人知的物种,同样是生态链条上的一环。它们可能不具备新闻效应,却默默维持着一个微型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对它们知之甚少,但这不代表它们不重要。

从布莱德圆顶扁尾壁虎的重新现身,我们不难发现,除了“它还活着”这个简单结论之外,也是一次自然教育: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别忘了,那些曾经“失落”的生命,也许正在某个无人知晓的地方,静静等待我们去发现。此次“失落物种”再次回到人们的事业,也说明了生物多样性监测、科学调查的意义。科学并不是总能立刻带来答案,它更多时候是一种长期积累、反复验证的过程。尤其在生态研究中,很多成果的取得,需要的是耐心和不放弃的态度。未来还有多少“失落物种”在等着我们找到?谁也说不准。正因为如此,这次发现也成为一个提醒——地球上还有很多我们未曾真正了解的角落。

来源:小凡的科学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