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学,作为一门探究机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及其效应的科学,将声音这一看似平常却蕴含无尽奥秘的现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是如何进行的呢?
声学,作为一门探究机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及其效应的科学,将声音这一看似平常却蕴含无尽奥秘的现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是如何进行的呢?
声音它也有一个物理学上的标准定义,那么就是指由物体振动产生,可以通过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进行传播,并能够被人或动物的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其实从这个定义我们就很清晰地了解到声音是如何产生、如何传播、如何被感知的,那声音的产生必然是有物体振动,那么这个物体的振动有快有慢,震动快的物体,它产生的声音的频率就要高一些,震动慢,产生的声音的频率就低一些。我们也管这个震动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由声源产生之后,要通过刚才说到的介质进行传播,那其实这个介质可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这些空气气体,也可以是像桌面、金属等这些固体,也可以像水在海洋里传播的这个液体。那么在不同的介质里,声音的传播特性其实也有不同。首先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就不一样。例如我们最熟悉的常温的一个大气压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概是340米每秒,在常温的海水中间,这个声音的速度就可以达到了1, 500米每秒。至于金属,例如铁,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更是超过5千米每秒,这种速度上的巨大差异令人惊叹。
常见固体的音速
在不同的介质中间速度不一样,那如果没有介质的情况下,声音能不能传播?当然在经典的声学里边,认为在真空状态下声音是无法传播的。这便引发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太空的真空环境中,航天员们是如何进行通讯的呢?其实他们的沟通不是直接通过介质进行声音传播,而通过无线电波进行通信的。
声音是怎么被我们感知的呢?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依赖听觉器官来感受声音的魅力与信息。提到听觉器官,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便是耳朵,但实际上耳朵只是听觉器官的一部分,听觉器官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我们通常说的耳朵也就是耳廓,是我们肉眼可见的耳部结构,它负责收集声音,并将其引导至耳道。
接着声音通过耳道传至中耳,中耳内的听小骨会对声音进行放大和传导,使其能够顺利抵达内耳。内耳中的耳蜗则是声音感知的关键部位,它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后面的听觉神经细胞传递给大脑,最终让我们产生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这一复杂而精妙的过程,是人类和动物与声音世界建立联系的桥梁。
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是音乐、虫鸣鸟叫等带来愉悦或信息的存在,更是在科技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例如现在很多朋友用的超声牙刷,这个超声波牙刷其实就是一个声学的应用,它是通过这个使牙刷头的高频震动产生了这个微射流和一定的冲击力。通过这种超声的原理把牙齿上的污垢清除掉,而且它能够清除很多牙垢的死角,效果比普通牙刷要好很多倍。
汽车上标配的倒车雷达,虽然名称中带有 “雷达”,但实际上它运用的是超声波技术。超声波从车辆发出后,遇到周围的障碍物会反射回来,通过对反射声波的分析,车辆能够精准地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从而为驾驶者在停车和倒车过程中提供关键的安全保障信息,大大降低了碰撞事故的发生风险。
在医疗领域,B超作为一种常用的检查手段,已经成为许多体检项目中的标配。超声波凭借其出色的穿透能力,可以穿过人体的皮肤和肌肉组织,直达体内器官。在腹腔检查时,超声波在腹腔内形成反射声波,经过对这些反射波的细致分析,能够构建出体内器官的清晰影像,让医生在无损的情况下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体内器官的状态,为疾病的检测和诊疗提供了重要的辅助信息,成为现代医学诊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声学的发展前景无疑是一片光明。随着科技的迅猛进步,我们有理由期待声学将在更多未知的领域开疆拓土。在环境监测中,它或许能凭借对细微声音变化的敏锐捕捉,为我们预警自然灾害,守护生命安全;在智能通信领域,声学技术可能会突破现有的语音传输局限,让远程交流更加清晰、真实,实现跨越时空的无障碍沟通。
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场景里,精准的声学模拟将为用户营造出更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从虚拟音乐会的震撼音效到虚拟课堂的逼真环境音,声学都将大显身手。让我们共同期待声学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中,继续为人类的生活勾勒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画卷,引领我们迈向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崭新未来。
文本来源@科普中国的视频内容
来源:科学小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