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公布了第50届南丁格尔奖获奖者名单,共有来自17个国家的35名护理人员获得南丁格尔奖。我国有7名优秀护理工作者获此殊荣,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急诊医学科护士长秦玉玲榜上有名,是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以来首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医的是病,疗的是心
1999年,从国庆大阅兵队列走下来的秦玉玲,放弃留校机会,进入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科工作,曾主要负责急危重症传染病患者的护理。
这项工作很有挑战性。很多病人病情复杂,感染控制和防护的压力很大,加上部分患者可能因为隔离而产生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需要医务人员的精湛护理、细心关怀和耐心引导。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的13年间,她曾陪伴许多重症病毒传染病患者走过生命的最后时刻。秦玉玲清晰地记得,曾经有一名慕名而来的乙肝肝硬化伴病毒感染的重症男性患者,从地方医院转诊而来时,全身多处水疱,肛周皮肤严重化脓感染,右侧腹部的造瘘袋装满了排泄物,在地方医院就医时,其他病人都不愿意靠近他。她主动站出来说:“我有伤口造口护理的经验,让我来吧!”此后,她主动做起患者的责任护士,每天为他擦身更衣、更换造瘘袋、处理水疱和肛周皮肤。患者身边的很多亲朋得知他感染病毒后都像“消失”了一般。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打击下,他感到万念俱灰,甚至开始绝食、拿东西砸人,极度不配合治疗。秦玉玲一边克服内心恐惧、细心观察做好防护,一边耐心安抚、悉心护理。细致温柔的照护,让患者再次燃起了对生命的渴望,开始积极配合治疗。渐渐地,他脸上的笑容多了,整个人也慢慢乐观起来。在患者生命的最后53天里,秦玉玲像家人一样每天都守在他身旁,时常握着他的手温柔地说:“别害怕,我会一直在你身边的,我们一起再努力下。”她的精心护理和暖心陪伴,让患者有尊严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在秦玉玲看来,急危重症传染病患者的身心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折磨,她要做的不只是呵护病人的身体健康,还要维护他们的生命尊严。传染科护士的职责就是用尊重和关爱为每位传染病患者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正如她在日记中写的那样——“治的是病,疗的是心”。
爱,没有国界
薪火相传护生命
从一名新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护士长,秦玉玲深知真情帮带和经验传承的重要性。为加强传染病防控护理人才培养,她和团队创建了全军首个“传染病护理示范基地”,探索国内传染病骨干培养模式,常态开展理论授课和临床带教等工作。
着眼提升培训效果,她和团队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尝试引入新技术,探索多元授课模式,率先贴近实战开展教学,完善改进全流程情景模拟教学手段,先后开展10余期传染病专科护士培训,累计培养专科护士1000余名、全国各层级医院的护理骨干近万名,参加培训的学员已在多次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和护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期奋战在急危重症传染病一线护理工作的秦玉玲,凭借丰富的临床及实战救援经验,深刻认识到科研创新对于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性。面对军队医务人员传染病职业暴露、医学救援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等关键问题,她与团队潜心钻研,牵头及参与国家、军队课题5项,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教材及专著10余部,获批多项专利,这些成果不仅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为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她参与研究的《新突发传染病护理培训体系的构建》项目成果在全国、全军多家医院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有效提升了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
同时,她还不断探索优化为兵服务模式,和团队先后下部队巡诊义诊20余次,服务基层官兵、基层医务人员数万人,让广大官兵切身感受到服务保障力对战斗力提升的重要作用,也让医务人员强化了服务官兵、保障官兵的责任担当。
征途漫漫
点赞!转发!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